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青春记忆:背馍的中学时代

日期:2019-01-24 07:28:56        来源:图说三秦    浏览量:

背馍的中学时代

       刚刚看了微信里《背馍》的一篇文章,引起我无限的回忆和共鸣。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上的高中,虽然不像文章中写的背馍当三餐,但是,文章中的大通铺、排队接开水、布袋子背馍的场景,还是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早已远去的中学时代。

\

       1998年,我到县二中上学,学生宿舍是一个大教室,蓝色大砖块砌的地基(有三尺多高),黄土抹墙到顶,每面墙上有若干个小窗户(两扇的玻璃窗户,玻璃基本不存在),小木椽的屋顶上面铺红瓦,木椽之间的空隙塞上麦草,只是由于年久失修,麦草早已被麻雀的窝占领。
       宿舍内有两排大通铺,学生妹子们一个挨着一个铺着自己的铺盖,每个人头朝外,脚顶住黄土墙,黄土墙用白纸糊着,免得黄土渣掉到铺盖上。
       我在上铺住,头顶有一根长长的木头横梁(屋脊横梁),横梁上是各色的布包,布包里装着锅盔馍馍。学生妹们把布包挂在横梁上,一是相对通风,二是怕老鼠偷吃。不过,当我下晚自习的时候,还是偶尔能发现聪明的黑家伙顺着绳子钻到包里,大口大口的偷吃我的馍馍,我只好把形状不完整的馍馍掰掉。
       一日三餐都在学校灶上吃饭,早饭和晚饭是馍馍、菜、稀饭。白菜、萝卜、土豆是最常见的菜,煮一大锅,上面飘着几星点肉臊子油花花。这样的菜对于那时饥饿的我来说极具诱惑力,但是,定量的一日三个馍馍加之没有油水的菜,压根填不饱我的胃。
       学校灶上可能也知道这个,就给我们每人一大碗稀饭,呼噜呼噜喝下去,顿时饱了肚子。下午五点多的晚饭根本挨不到晚上十点的自习,饿的难受,下自习就去宿舍吃从家里带的馍馍。
馍馍基本上干吃,或者夹咸菜,油辣子,后来条件好点,可以夹麻辣锅巴。
       午饭一般是面条,两口大铁锅,几千人同时排队打饭,面条或面片是提前下好的,为防止煮烂,面条或面片一般都比较厚,偶尔可以见到几个青菜叶子,醋、盐,以及汤里的辣子油星,汤多面少,外加一个馍馍,可以泡在里面吃。那个年代,大家只管吃饱,打完饭,找个地方一蹲,围城一圈,说说笑笑,一会就吃完了。

\

       寒冬腊月,北风呼呼的吹,几千人的学校就一个小小的锅炉,外面伸出4个铁疙瘩龙头,热水往往是缓缓细流,也有可能断流,因为锅炉里热水流干了。所以,排队打热水的事,我从来不考虑,挤来挤去,费时间,还有可能白搭。
      
相比于打热水灌暖水壶取暖,晒被子却是比较靠谱的事。宿舍外面大树很多,随便找个地,栓个绳,第二节下课后,快速跑回宿舍拉出被褥,太阳晒上一天,晚上睡觉蓬松松的被子夹杂着淡淡的太阳味,好像从没有觉得冬天有多么辛苦。那时候的我们安贫乐学,无忧无虑。
       
在我求学的中学阶段,我吃了六年的大灶饭,馍馍是离不开的主食。背馍上学,是我们那个年代末不掉的记忆。     (文/留香美菊  图/网络  )
       
后  记
       在那个背馍上学的年代,我们学校穷乡僻壤,却有着优秀的师资。
      
教我们的数学老师是老三届毕业,数学例题经典、清晰,老师花白的头发,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却有着清晰的思维和逻辑,他曾说家里没有值钱的东西,也不怕小偷,唯一害怕的是小偷把他几十年编写的教案翻丢了。每份教案,每个大标题,小标题,例题,知识点,层次分明,黑蓝色的字体整齐美观,完全可以出书。
      
教我们的物理老师是特级教师,陕西电视台当年很火的《幸运98》《相约99》电视节目,教师节时把我们老师请去当嘉宾,因为陕西省只有四位在农村工作的特级教师。老师讲的知识大多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老师做的物理实验很棒,物理实验,老师在做某些步骤时,恰当及时的提醒我们放松呼吸,只管观看。奇怪,他怎么就知道我那时紧张的忘了呼吸呢?一个儒雅的老头,很棒的物理老师。
      
教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漂亮,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高跟鞋,以及她率先在学校放映室让我们看各个小说改编的电影,使得我多年以后仍然怀念她的语文课。
      
记得吃完晚饭,离晚自习还有很长时间,一些同学在教室的数理化习题中寻找成就感,一些同学在土操场上的篮球队挥洒汗水,还有一些同学拿着英语书钻到花园和小树里读书,语文老师打开学校放映室的门,《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大堰河,我的保姆》《项链》等等中外名著在这里上映,老师通知时间地点,没有统一要求,谁想看就看,大大的放映室挤满了爱好电影和文学的同学。
      
我引以为自豪的是高二时的一堂语文课,老师要求我们给鲁迅的文章《药》写插叙内容,当我流利的站在教室表达自己的观点、内容时,连平时内敛的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鼓掌,漂亮的语文老师也微笑着,我感觉整个人血液沸腾,脸上红扑扑的激动。老师率先在课堂中引入辩论赛,引导我们辩论是论据论证的结合,是古今中外各个典故的大运用,是经史哲书籍的运用。
      
在那个背馍上学的年代,我们学校穷乡僻壤,却有着异常勤奋的学生。
      
我的好友兼同桌,当年高考文科全校第一,考上一所一本院校,学习英语,兼修俄语,品学兼优,分配到一个石油企业,现在经常去哈萨克斯坦出差。
       我们班一位清秀的女生,努力勤奋,每天晚上点蜡烛学到半夜,还经常在学校的大型文艺汇演时担任主持人,考上一所一本院校,学习英语,兼修日语,当时考日语的全国最高级别,西安没有考点,她就坐硬座火车去上海报名考试。毕业时应聘到另外一所一本院校,是她们学校唯一一个本科生讲师,因为她太优秀,以至于击败了很多硕士而被录取。
      
还有和我在寒冬里合铺的好友,考到一所医科大学,限于当时条件,一直没有联系上。
                                                                    
作者简介:

\

          留香美菊,中学教师。1981年生,热爱读书,现居西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