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李印功:花开元旦

日期:2021-01-09 18:04:55        来源:陕西文谭    浏览量:

  

   2021年元旦早上九点五十八分,我突然看到铜川籍著名女作家东篱老师发在朋友圈的抖音:贾平凹“酱豆书屋”在西安举行开业仪式。再仔细看,发现“酱豆书屋”就在离我住的小区几分钟路程的永松路北端的街道西侧。两间宽的门店,门前铺着红地毯,地毯上站了一排人,一排人都胸前搭着长长的红围巾,只有站在中间的贾平凹老师没有搭。搭红色围巾的一排人无疑是今天的嘉宾了,正要仔细看都有谁,主持人的声音响了:“我提示,三二一,让我们共同开辟一个新的时代,‘酱豆书屋’正式开业!”主持人的声音刚落,盖在门额上的红绸布被贾平凹老师和几个嘉宾轻轻一拉,飘然而下,只剩下“酱豆书屋”几个字在门额上赫然发光。“酱豆书屋”是贾平凹老师题写的,深厚拙朴,又不失灵趣,所有人的眼睛都被吸引了,一片掌声。接下来是孙见喜老师致辞,王新民老师讲话,贾平凹老师答谢……

  

  “酱豆书屋”开业典礼现场,贾平凹老师在致答谢词。

   东篱老师发抖音的水平实在是太臭了,镜头闪,声音颤,截图又不讲究,成了真正的“抖音”。我急得心里直埋怨起东篱老师:这两天咱两个为采写贾平凹与三毛后续文章的事微信交流不断,这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又离我住的小区这么近,也不给我打个招呼,你明明知道我一直在寻找拜访贾平凹老师的机会么!

  李印功和著名作家王新民老师(左)合影

  想拜访贾平凹老师,倒不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是我的“官身子”使然。我是《华文月刊》杂志的常务副主编,陕西人,陕西是全国的文学重镇,杂志刊发陕西作家的作品就自然多一些,单围绕贾平凹老师就发过好多次文章。一次是2019年六月号发表了《华文月刊》网络总监、“陕西文谭网”主编李培战拜访贾平凹老师的彩页;一次是2019年十月号发表了东篱老师写的《贾平凹与三毛》的剧本和我对她的专访《一个传奇故事的再生——听女作家东篱谈贾平凹与三毛》;一次是2020年十月号发表了女作家李红老师写的《废都》的长篇评论。此评论引起读者热议,争议,收到五十多条网络留言,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贾平凹及其作品研究)的关注,专家教授和学生写了十二篇五万多字的专题评论文章;还有一次是2020年十一月号发表了女作家李红老师写的与著名作家尹武平将军小聚散记《谈笑风生话文学》,同样也谈到了贾平凹老师。贾平凹老师是国际性的著名作家,《华文月刊》关注他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杂志能引起贾平凹老师的关注更是我们十分渴望的事。谁不懂得名人效应?一个基层作家要出版自己的作品,还想找名人题写书名、撰写评论,何况杂志也一样。当然,杂志能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质量,但能让名人关注、提携一下总是好事。我知道贾平凹老师很忙,忙得让一般人无法想象,但按《华文月刊》王继庭总编的说法,我们还是要争取机会。因此上,我的想法是,如果能有个机会,带着《华文月刊》和贾老师当面交流,聆听他指点,教诲,那该有多好呀!

  有这样的心思,就一直瞅这样的机会。突然看到贾平凹“酱豆书屋”在我住的小区附近开业的消息,我也坐不住了。我想这样的活动一般时间不会太长,但我还是去了,就是见不上贾平凹老师,去看看“酱豆书屋”是怎么回事也好。再说了。文学活动对我们基层作者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毕竟是学习和开眼界的机会。 寒风中,阳光下,车流不息,行人匆匆,我沿街疾步往北走。可到跟前一看,活动早已结束。我有点沮丧,可再一想,就是见上贾平凹老师,这场合也不是说事的时候。这样想着,我心里平静了,便专心地欣赏起“酱豆书屋”。

  

  李印功在贾平凹老师给读者签名现场

  “酱豆书屋”不大,但气势很大,书香扑鼻,贾平凹老师各个时期的作品,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有一种走进书博物馆的感觉。一人高的《酱豆》书模,封面上有贾平凹老师的自画像,奇丑无比,但丑中有趣,趣中有韵,韵中有神,更是夺人眼目,使人忍俊不禁,感慨连连,怪才就是怪才。还展示着从贾平凹老师家乡收集来的磨盘、井台、玉米等承载着故乡记忆的物品。书籍和物品如果和人一样有思维的话,它们压根儿也不会想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因为一个人而让它们同居一室,且身价倍增,成了宝物,接受数不清的人投来的好奇的目光。它们虽然无语,但却都是贾平凹老师人生轨迹与文学创作心路历程的见证者。书屋里人很多,看书的、挑书的,虽不拥挤,却满当。中间是导购、结算台,打扮入时的女士正忙着打理业务。几个人抱着书进了一间办公室,我侧身一看,人们围着贾平凹老师在签名。贾老师还没有离开?我大喜过望,走了过去,目光刹那间钉在了贾平凹老师身上。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贾老师,他身穿黑色呢子大衣,纽扣开着,浅灰色底子白格子的围巾露了出来,显得朴素随意,看不出有大名人的架子。贾老师的头有点大,应了渭北民间“头大有宝、肚子大有草”的俗语。头顶上不少头发光荣退休,留守的头发毫无怨言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跟着主人继续经风沐雨。脸上气色不错,神情专注,态度亲和,只是有些疲惫。和我在电视里看到的“高大形象”有些差别。只见他看一眼纸条上的名字,打开书,在书的扉页上写上“xxx正,平凹,2021、1、1”,不时和要求签名的人简单交谈几句。我突然意识到,给太多的读者签名,是一件苦差事。果不其然,第二天在网络上看到王新民老师写的一篇“贾平凹签名记”里说,贾平凹老师几次给读者签名累得腰酸胳膊困右手近乎麻木。这真是,名人光鲜的背后也有苦衷呀!

  贾平凹老师过去的书我都有,新出版的《暂坐》是李培战2020年5月拜访贾老师时帮我请他给我签的名。所以我没有买书签名的想法。这时,我看见了抱着书的王新民老师过来了,穿着绒毛大衣显得有些邋遢的东篱老师和戴着时尚女式礼帽的商洛籍著名作家徐帧霞老师,也都提着包,抱着书和我打招呼。两位才女作家不同的衣着打扮,和她们不同的文学风格一样有趣。我还是忍不住“批判”起东篱老师。东篱老师连连说不好意思,对不起,说她昨天晚上接到孙见喜老师的微信已经很晚了,今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五点多就从铜川出发,把给我说这事忘得光光的,实在是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其实东篱老师在我心目中是很有位置的,她是“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作家,才思敏捷,文笔优美,为人率真,得到陈忠实、贾平凹、李国平多位名家的赏识。自从2019年5月18日我和著名作家冯积歧老师在陕西省图书馆为她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矿山》当点评嘉宾以来,一直交往不断。我觉得不能为这事计较个没完,于是给东篱老师找台阶下,说要是你早告诉我一声,我把家里贾平凹老师的所有书拿来签个名也是有意义的。这时,忘了是谁提醒了我一句“贾老师还没走,你和贾老师合个影么”。这话提醒了我,也正合我意,我赶紧走到刚签完字的贾平凹老师跟前,把准备说的话“贾老师,我是《华文月刊》的李印功,我代表《华文月刊》王继庭总编祝贺‘酱豆书屋’开业”,简说成了“贾老师您好,我想和您合个影。”贾平凹老师笑了笑,点点头,俩人并肩而站,王新民老师敏捷的举起手机拍照。见了大名人脑子记忆短路、说话木讷的窘态,让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烧,说明我见的大世面太少了。可是又一想,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干成大事,去哪儿见大世面?

  

  著名作家东篱(左)、徐祯霞(中)和贾平凹老师合影

   生活中的酱豆,它是一种秘制的食品调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饮食文化智慧的结晶,和油盐酱醋盐一样,餐桌上常见到它的身影,饱腹之功不可没。作为文学作品的《酱豆》,贾平凹老师赋予了它怎样的使命,他在新年的第一天举行“酱豆书屋”开业典礼,我想必是有意而为之。《酱豆》先味夺人,值得细细品咂。

  在“酱豆书屋”见到贾平凹老师是意外收获,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我还是想继续寻找机会,正儿八经拜访贾平凹老师,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把愿望变为现实,让元旦这天发生的故事继续演绎下去。算不算过了个“文学元旦”?我想算吧。“文学元旦“过完了,引发的思考在继续。贾平凹老师写《酱豆》,是文学创作,“酱豆书屋”应运而生,是文学活动,也就是文学营销。这真是一花催得一花开!(文首照片为:李印功代表《华文月刊》总编王继庭对开业表示祝贺,并和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左)合影。)

  

  作者李印功为《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陕西文学》杂志副主编、“陕西文谭网”策划。


 

责任编辑:米多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