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狄马:柳青墓前的沉思

日期:2016-06-02 08:39:00        来源:狄马之思想的防空洞    浏览量:

    2005年“十·一”长假,我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刘九生夫妇到西安城南的长安县玩了一遭。我们先是乘车在常宁宫下车,然后沿着滈河边信步闲逛。由于连日阴 雨,我们去的那天,天刚刚放晴,太阳暖暖地照在刚收割过的麦田里,空气清新宜人。河两边的小树被冲刷得东倒西歪,枯枝野花落了一地。
 

\

    游到中午,我们在常宁 宫外边的一家小餐馆用过午饭,刘九生依然兴致不减,提议再到常宁宫东边的村子里去玩。穿过废弃的垃圾、到处乱堆的玉米秸,沿着村公路一直往东,站在神禾塬的一个土崖上,我们突然看见塬下一个美丽的村庄,像熟睡的婴儿躺在土崖围成的几字湾里。村中房舍鳞次栉比,小巷深处一两个村民在阳光里款款移步。村前是常流不息的滈河水,像母亲的臂膀护卫着她的儿女。

     就在我们立于塬上叹惋这一处绝佳的风景时,背面的山坡上又走来两人,一男一女,男的说,这就是皇甫村。我们虽然早就知道皇甫村就在长安县,但听了他的话, 仍然吃惊不小。想不到我们品评鉴赏了半天的村子,竟然就是柳青创作《创业史》的皇甫村。

    皇甫村找到了,那么,柳青墓应该就在附近,我的印象是柳死前曾要求 将他葬埋于村边。正待寻觅,那人又说,不用找了,你们背后那个废弃的园子就是。我们听了不禁相视一笑,感觉今天的出行就像一幕高潮迭起的情景剧。

    急忙转身,来到一座砖墙围成的园子前,却发现大门紧锁,喊了半天,也不见人来,就知道这是一座常年无人问津的墓园,并无专人看守。从铁门的栅栏间望进去,只见墓 园不大,但荒草足有人高,从大门通往墓碑的道上,隐约可见一条石阶铺成的小路被杂草漫灭,不辨东西。

    我们几人由我带头,爬上铁栅栏,翻过大门,跃入墓地,然后披荆斩棘,踏出一条人可勉强通过的草径,来到墓碑前。碑上大书“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作家柳青同志之墓”几个楷体大字,背面简单记录了柳青的生平事迹,但碑文潦草马虎到只有卒年,没有生年,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作为一个以文学立业的人,碑文中竟然只字未提他的小说创作,甚至连《创业史》也未著一字,不厌其详地罗列的倒是他何年加入共青团,何年入党,再就是一长串他曾担任过的政协委员、文联委员 的清单。

\


    碑后不远是一圆圆的土堆,外边用砖砌起,但基本上已为杂草覆盖,不用心查验,墓冢轮廓难辨。我走到冢前,正欲参拜,一只兔子“倏”地窜出,朝天一 跃,吓得我赶忙后退,回过神来,就不由得感慨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之诡谲难测。

    算来柳青辞世不足30年,而他的墓园却已经成了榛莽和狐兔的天下,他的作品也因思想的苍白、落伍以及赤裸裸地演绎极权主义政策而为读者见弃。说实话,作为 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柳青的作品,不用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即使是文学史上号称“里程碑式的”、“史诗般的”《创业史》本人也未能终卷。

    除了中学课本中节选的《梁生宝买稻种》,大学老师费时一周讲解的《创业史》,在同学们听来都不可思议。尽管据对20世纪文学尤其是鲁迅素有研究的刘九生讲,柳青对长篇小说的驾驭能力是一流的。他的作品纲明目张、浑然一体,语言细密冷峻、充满生活气息,但这些都无法掩饰一个作家在极权主义面前的人格缺失。

    作为一个精神贫困年月里为数不多的有才华作家,柳青曾经达到了那个年代意识形态当局所能给予的荣誉巅峰。《创业史》问世后,他更成为那个时代文学青年心目中的偶像。尽管“文革”开始后不久,柳就被揪出批斗,皇甫村的家被作为“修正主义的黑窝子”连窝端掉,妻子跳井,儿女流落街头,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他对极权主义政治的根本信心。

\


    而文学的残酷在于,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生前是辉煌还是贫贱,受过多大委屈,死后都得将文本放在历史的审判台上。时间是迄今为 止地上最严正的法官。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