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杏儿黄,麦飘香

日期:2020-05-27 09:24:03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当妻子把一盘麦熟杏放在茶几上时,我品尝着,蓦然感觉到时序已经步入了六月。看着这些麦熟杏,我仿佛嗅到了一股浓浓的麦香,耳边回响着那句古老的歌谣:“杏儿黄,麦飘香,新媳妇的间杈轱辘到门上。”记忆中夏收的情景依稀就在眼前。

  那时,农村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到小麦成熟时节,十几亩大小的麦场,就肩负着碾打生产队七八百亩小麦的艰巨任务。

  这不,一进五月,生产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割场。如果老天有眼,在五月份下一场透雨,那就省事多了。人们只需把去年的麦场一耙一耱,在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麦秸,然后套着老牛拉着碌碡,碾过几遍,一个平整黝黑的麦场就割好了。如果久旱无雨,生产队只好发动所有男女劳力,担水割场。男的担,女的泼,热火朝天。麦场像一位高傲的公主,也很娇贵,须泼到湿透,不然就不能把她割得坚实平坦。

  这时候,谁家有新媳妇,娘家人就会来到女儿家“看麦熟”。来时少不了采摘一篮子麦熟杏,烙上几个又圆又大、又白又厚的间杈轱辘(锅盔)。这个民间风俗寄予着娘家人对女儿的祝福,希望女儿到婆家生活圆满合美。婆家人也不会独自享用这些杏儿和馍馍,公婆总是把亲家母烙的间杈轱辘切成一牙一牙的,用篮子一提,来到村道,逢人就发上一块。大家吃着香甜的馍馍,免不了赞扬媳妇娘家几句,说上几句美好的祝福。馍馍虽然发完了,公婆的竹篮里却盛满了美好祝愿和美滋滋的享受。

  时间步入六月,浓浓的麦香给农家小院的杏子涂上了一层金黄,麦熟杏熟了。当人们吃着酸酸甜甜的麦熟杏时,田野里便掀起了一波一波金黄色的麦浪。这时,女劳力拿着毛巾,挥动着明亮锋利的镰刀,蘸着汗水抒写着一行行快乐的田园诗;男劳力套着大马车,荷着铁杈,伴着马脖子上铃铛的阵阵脆响,用力量咏唱着一车车丰收的歌谣。

  当拉回的小麦在麦场上堆成一座又一座小山的时候,田野的小麦就收割完了。这时,人们的主要任务就成了碾场。黎明,生产队的铁铃刚刚敲响,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走向麦场。小伙子用麦钩从麦山上把一堆堆麦子拉到平整的麦场中,其他劳力便很快把麦子摊好。当夏日的朝阳变得火辣时,十几亩的大场就在人们的汗水中摊好了。

  这时,阳光的味道变得炙热起来,大家云集在老柳树底下乘凉歇息。生产队想得周全,一桶桶半热的开水早已放在了老柳树下,旁边放着几十个喝水的老碗,只等着大家来喝。他喝完了你喝,谁也不会嫌弃老碗别人用过,只为解解口渴,只为心里滋润。

  吃过早饭,人们没等生产队里的铁铃敲响,有不少人便早早来到老柳树下,等候着翻场。等人来得差不多了,大伙一字儿摆开,一个跟着一个,用木杈把平摊的小麦轻轻挑起,目的是让太阳能晒到,风儿能吹到小麦穗。

  当小麦晒干透后,这时的农人是最惬意的。大家坐在老柳树下喝水乘凉,麦场上只有十几个老汉套着牛或骡子拉着碌碡在碾场。十几个牲畜一字摆开,各占一片,任务分明,互不侵犯。老人们头戴草帽,一手执着长鞭,一手拉着长长的缰绳,吆喝着牲畜转着圈碾着场。牲畜在一圈一圈地转着,老汉们听着碌碡碾过发出悦耳的吱吱声,心里也乐滋滋的,有的竟惬意地吼着“王朝马汉一声吼——”那粗狂的秦腔一浪一浪地回荡在麦场,和着淡淡的麦香飘出很远很远。

  头遍碾好,大家开始翻场,翻完场再碾,直到碾过第三遍,小麦的颗粒多数落在了麦秸底下,才算把场碾好。

  最为忙碌最为壮观的场面就是下午起场,仿佛是一场大仗到了最为激烈的时刻。只见男女老少齐上阵,翻场的,挑麦秸的,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把能耐和力量发挥到极致。那时,最有效最先进的武器,就是间杈。只见一个小伙子推着间杈,在两个妇女的掩护下,朝着一大堆麦秸用力地插去,那堆麦秸就乖乖地躺在间杈上,等待着把它送到周围的麦秸堆。就这样一下一下,满场的麦秸在几个先进“武器”的作用下,完成了任务。麦场的周边隆起了一道道高高的麦秸堆。有力气的女人们用撒杈撒过长麦秸后,我们这些小不点就出场了。大伙推起拥板,把留在场面上的小麦颗粒和麦糠一起推向麦场的中央。起初我们还飞快地推着,不大一会,就推不动了。这时,不用人指挥,总有大人们主动会接过我们手中的拥板,用力地向前推着。

  当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一大场小麦颗粒被人们堆在了一起,场,起完了。这时,红红的晚霞刚刚收敛了她那炙热的余晖,一阵阵风儿便习习吹来,劳累一天的大人们坐在杈把上、扫帚上、拥板上惬意地作暂短的歇息。我们这些孩子便愉快地玩起来:捉迷藏的、老鹰捉小鸡、打闹的、翻跟头的……这时,有人从家里拿出半篮子麦熟杏,一一地发给在场的人。大家一边吃着甜甜的麦熟杏,一边欣赏着孩子的表演,倦意的脸上绽开了微笑。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夏收用上了收割机,无形中缩短了时间,也让麦场和那些特有的农具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但是那酸甜的麦熟杏和浓浓的麦香却让人们忘不了那段岁月,让人们永远怀念着,咀嚼着。

  作者简介:徐玉虎,渭南市临渭区人,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残疾人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临渭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鸭绿江》《西岳》《中外文艺》《华东文学》《当代文学》海外版《秦岭文学》《华山文学》《执手文学》《华商报》《渭南日报》等省市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近百篇。有十多篇作品参加省市区征文并获奖。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表作品近百万字。2018年5月散文集《村庄的印章》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