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知道悟道 行道守道

日期:2018-10-22 16:47: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

《朱永新教育演讲录》

  朱永新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朱永新教育演讲录》是一本与时间对抗的精致大部头,看似文笔朴素平易,却经得住细细品味。一手执卷,一手从碟子里拈豆子、瓜子,咀嚼着,再呷口绿茶,慢慢品咂,各种滋味交互错杂,入口入心,其境妙不可言。

  高处的光

  人在天地间,总要守“道”,道自天然,又在人为。道生百善,又灭百恶。

  对于当下教育,似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初听颇在理,细想不对劲。《朱永新教育演讲录》(下简称《演讲录》)是朱永新老师演讲文稿荟萃,精选、收录了他的富有代表性的演讲68篇。68篇讲稿各自独立,但一脉相承,其对教育教学的系列思想主张和改良之策相互印证、互为前提,理论框架的系统性、整体性令人印象深刻。《唤醒的力量》《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职业教育的三重境界》《教育的蜕变》《孩子期待的教育》《文化中心,精神客厅,心灵牧场》这些说辞,往往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他却春风化雨、娓娓道来,如陌上赏春。

  教育话题高烧不退。摇旗呐喊者何其多也,或名噪江湖、或爵重庙堂者亦为数不少。所谓教育改革,竟成武器,既悖天道,亦违“化成天下”之训。朱永新老师一直独立求学,未陷任何门派,故心清路正,一意务道。他心中的教育改革,不是武器,而是春风。应试教育积弊40年之后,教育慢慢恢复生机,春风与生气同在同来也。

  朱永新老师学问宏富,更深得儒学“经世致用”神髓,有安民济世、匡扶社稷之志。他曾以《中国教育缺什么》为题给学生授课,其著作则有以《创新教育才能创造未来》为题者,讲题书题均揭示其治学宗旨。不少对教育改革缺乏了解的国民,担心“教育改革热”意在复古或复制国外,朱永新演讲录作为一个个案,有助于化解这些国民的忧虑。

  《演讲录》中有精气神。譬如《唤醒的力量》:“经过十多年的思考、探索,新教育实验已经提出了完整的教师成长理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做新教育,获益最大的,也许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自身。”展现的是一条教师成长路径,表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情绪,给人以精神的力量。还有《教育的蜕变》《生命的传奇》《孩子期待的教育》等作品,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后让人振作振奋。精气神,是教育之魂,更是教师成长之魂。

  教育是为人民的利益、尊严、幸福服务的,是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兴盛服务的,也是为建构政治认同和社会凝聚力服务的。明乎此,才有经世致用之基础。《演讲录》于此多有阐述,在当今教育板结之处撬开了一个缝隙,出现了一束光柱,值得读者思量。

  远处的爱

  从《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中我们可以了解,朱永新老师特别喜欢阅读,心无旁骛,沉浸其中,不论经史子集,又或奇门秘要,以一种“不易乎世,不成乎名,确乎其不可拔”的毅力,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学者,“担当责任并举,生命与使命同行”,对于今日的社会形式而言,可谓“异数”。

  他是凭着悟性,直接通过前人著作体察教育教学的。这样的人,学习重心往往不在言,而是心;不是术,而是道。关注言与术者,一般可以训练为研究者,关注心与道者,则可能成长为教育教学的承载与光大者。承载者非训练造就,乃禀赋所致也。研究者固可宝贵,然终属枝叶;承载者尤其难得,盖因其怀化大本大源也。

  故朱永新老师这一传承发展教育创新之路,须由自身先天的卓然禀赋与后天的因缘造化共同促成。子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我们当今的教育,非赖研究者赓续之,须靠正本清源承载者发扬光大之。朱永新老师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有志者在现实环境中,创造焕发之条件。须知为学者甚多,能播布其学进而学以致用者甚寡。盖因禀赋各异,难求其全也。

  《演讲录》体现了真善美。“经典是建筑心灵殿堂的基石,但在这个许多中学都为考试和分数忙碌的时代,这个原本应该最为稳固的基石早已摇摇欲坠”(《与经典同行》),还有《中学生应该成为快乐的读书人》《中国教育缺什么》等寄寓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他向往的是“万卷诗书万里路”,渴望的是“一派清气在人间”,均与读者的心灵相契合。真善美,是人之本,更是教育之本。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教育经历了由新盛到迷茫的挣扎,出现了一大批自负、自虐、崇洋媚外的负能量风云人物,准确表现了挣扎的焦虑、绝望与乖谬。教育的振兴,不可一蹴而就,朱永新对教育的思考践行一刻不停,为了让教师和孩子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发起了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的新教育实验。2000年开始,新教育从苏州开始启航,到现在已经有18年的历史,参加实验的学校4200余所,县级以上的实验区142个,440多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这是中国民间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被媒体认为是中国的“新希望工程”。

  新教育实验探索了职业认同加专业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在教育理论研究与一线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中国教师成长。新教育实验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家校合作共育、未来学习中心的探索,找到了既能提升综合素养,又能提高成绩的路径,有效提升了许多区域的教育品质。江苏、山东、湖北、安徽等许多县域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深处的智慧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朱永新老师游心艺文,是为了澡身浴德,正是一种大爱促成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教育理想。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不玄虚,不疏远,举手投足透着随和,叙事论说高妙有味,说古论今,侃文逗艺,透露着浓厚的人生逸趣和教育旨归,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

  “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这是朱永新理解的教育之道。

  在当今环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演讲录》充满了情理趣。《母校,我的天堂》《养成教育任重道远》《梦想的力量》等作品情理趣俱佳,情致和情调,自然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情理趣,是人之眼,更是教育之眼。

  他认为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后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是新的。在他看来,教师理应博文约礼,志远行近,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教师是帮助学生走向历史的一座桥梁,学习犹如登高山看世界、上层楼阅人生,教师自己多学一些,融汇在从教行为中,就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滋养。对教师而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生命与使命同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我们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的生命。一名真正的教师,或许也会在某一个瞬间懈怠一点、马虎一点,但他会立刻听到内心慌乱的鼓点。因为教师的一切琐碎和重复,最终都会镌刻成学生前行的每一个脚印。

  知道,悟道,拓荒耕耘;行道,守道,点火播种;文字简洁洗练,朴实走心,语言奔放老到,圆润娴熟。一种诗意的温情和智慧,感染广大教师一同分享,一同品味,一同守望。

  是什么魔力让他专注如此,守正出新?读朱永新的新作,我想问他这个问题,我也在问我自己。

  (作者:段伟,系湖北省英山实验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801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