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招考快讯 >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解析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日期:2016-04-27 10:01:17            浏览量:

  四、专业与就业,不直接对等

  “这个专业就业去向是什么?”“老师,你们学校今年就业率多少?”“××专业将来都去哪儿工作?”……无论是现场咨询还是电话咨询,抑或是网上答疑,除了“你们学校多少分能录取”之外,考生和家长问及最多的就是将来的就业情况。这个可以理解,一个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出路,对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就业和专业关系密切,但又不一定有必然的对应。因为大学就像一个大熔炉,经过四年或五年的历练,学生在这里学习的不只是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和老师传授的技能,大学交给学生的会更多:她教会学生如何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如何与人相处,即如何做人;她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她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如何高效、便捷、创造性地去解决,即自我创新能力等等。目前,许多高校都把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创新型等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课程设置上也非常明确地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所谓的专业只是个敲门砖,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仅仅依靠专业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就业关键还要看学生实际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需要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乃至工作中多锻炼多积累。因此,考生在专业选择的时候,可以参考专业的就业去向、待遇等,但只是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而不是主要依据。

  此外,目前,好多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都实施了大类招生,淡化学生的入学专业。考生入学后经过新生专业教育和大学生涯设计指导,发现并增强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特长和潜质,并通过一到两年对各专业全面的体验和了解之后,再进行明确的专业定位;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多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让学生大学期间再进行专业修正;有的学校给学生提供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考志愿填报不合理而带来的遗憾。所以考生在录取时,即便没有录取到理想的专业,甚至是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去,也不要灰心,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高考专家云峰老师教你选择技巧: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率成了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关注的焦点,部分考生和家长甚至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选择专业的惟一考虑因素。笔者认为。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对就业率的高度关注说明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考虑考生未来的发展,也是考生理性填报志愿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表现,但就业率不是万能的指标。填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生和家长应该考虑得更为全面,就专业选择和就业的关系,笔者个人觉得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参考某高校或者某行业的就业率数据时,对“就业率”本身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学校就业率不等同于就业质量

  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有多种形式,就业率包括正式签约就业率也称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等多个部分。协议就业是指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去报到就业。协议就业率基本反映一个学校或专业的就业质量。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也包括短期工作等。除了艺术专业等特殊情况外,灵活就业率过高一般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或专业就业质量不高。升学出国率指本科毕业生赴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对一些想报考重点或研究型大学的考生来说,这组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它反映了考入该校后学生能继续深造的比率。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

  在某些媒体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排行榜中,考生和家长可能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状况,即一些并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常常排在前列,而一些名校则排在靠后,与人们对学校的传统印象大相径庭。其实,就业率高不等于就业质量高,有的专业看似总就业率很高,但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却不高,整体的就业质量并不高。

  二、专业就业率不能完全反映社会供需

  就业率是反映社会供需的一个方面。但并不十分准确。就业率还受毕业生择业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从某些就业部门的统计资料看,某些专业供需比达到50:1,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专业就业就一定不好,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就一定不大,因为学生在毕业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就业,而导致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数据并不高。因此,考生在填报某个专业志愿时,参考相关部门出台的专业就业率数据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并且要知道某个专业的就业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

  此外,某个专业的就业率也与高校的专业设置跟不上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经常性变化和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以及教育培养的周期性和经济发展的波浪性,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会不断发生变化。某些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就业率很高,就业质量也不错。各高校蜂拥而上、盲目追捧,纷纷开设这类专业,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快过剩,而从这个专业反映的就业率数据自然也不会高。这里,不得不提醒考生和家长,某个专业在几年之后的就业前景是很难预测的,比如前几年就业非常好也非常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近年来由于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增多,毕业生出现过剩,很多毕业生要想留在已经饱和的大城市医院就业已经十分困难。反之。一些略显冷门的专业,例如文科的考古、理科的数学等专业,某种程度上。尽管这些专业当前就业率难言理想,甚至不尽人意,但是,这些基础学科是否后继有人,是否能够得到长期的关注与侧重的发展,恰恰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与人文发展是否有后劲和动力。考生选择了这些暂时就业遇冷的专业一旦在该领域坚持下来,相对容易走到该领域的最前沿,几年之后该领域供需矛盾缩小,就可能出现这些冷门专业就业遇“热”的情况。再如很多考生热衷的小语种专业,大家都觉得这些专业好就业。但殊不知,小语种专业的就业往往会受到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年度就业就会表现出很大差异。

  因此,考生和家长对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要从相关行业对某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情况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综合考查和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从就业率一个单纯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从来不愁就业。盲目通过就业率来选择报考专业并不科学,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专业。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至关重要。只有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才容易出成效,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不知疲倦。因此,在这里奉劝那些把就业率作为自己选报专业惟一考虑因素的考生。无论哪种就业率的数据都只能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填报志愿考虑的惟一。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无论哪个专业,既然学校开设了,肯定是有某种需求的,某个专业的就业好坏更取决于考生进校后的学习情况。“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大脑”,如果考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孜孜不倦地探索,相信有一天,考生一定能遇到青睐你的伯乐。而相反,即使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有幸进入所谓就业很“热门”就业率非常高的专业。但是进校后碌碌无为,几年后仍然是被淘汰的对象,更别说找个对口的工作了,可能就连实现有个一般工作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是尽量多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特长等合理报考。同时。考生也应更多地了解院校及专业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奖(贷)学金设置等,了解所要填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发展前景。如果考生对专业选择有“超前意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在以志向定志愿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随大流,盲目追“就业率”的倾向,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

  总之,高考家长在明确以上四对关系的情况下,考生便可根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合理定位,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兴趣、能力、潜质等,科学填报志愿。我相信,这样,每位考生都会进入一所“还算满意的大学”就读一个“比较满意的专业”。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