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家族史”作业不必过度解读

日期:2018-10-22 15:51:1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不久前,上海静安区闸北某小学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这项以“继承弘扬”为主题的作业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用树状图的形式写清至少四代家族成员并注明职业,第二部分则要求写出“家族中曾经有过的名人、功绩或者是谁为社会或家庭做出了重大贡献,或者谁成为了某一行业内的一把好手”。

  原本让学生了解家族历史、增强家庭认同,没想到却引起部分家长反对,理由是此举有学校在“查户口”之嫌,会导致学生对出身的变相攀比。是否真的会带来不良后果暂且不论,仅从一些家长的反对态度来看,即给学校教师提了一个醒:不管哪个学科,在布置作业时,多些细心和谨慎总没有错。尤其是布置涉及家庭信息方面的作业,老师最好提前和家长做好沟通、解释,这样更容易得到家长理解,保证作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回到“家族史”作业上,笔者认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不必过度解读,新闻报道中也明确说明这项作业“可自愿选择做或者不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从政府到家庭都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非常有必要让相对更亲近西方文化、更热衷网络游戏的孩子多了解与家庭有关的文化,如家风与家训、家族发展历史、父母姓氏来源、家族变迁。了解这些,对于传承家庭文化,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家族认同,进而成为有家国情怀的人,都大有裨益。

  即使是让孩子去调查了解家族中曾经有过的名人、功绩或是谁为社会或家庭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探究,能增强孩子的家族自豪感,提高对家庭文化的了解。笔者小时候就很好奇自己的祖上都出过哪些名人,很想从父辈、祖辈那里了解相关知识,有时候还和小伙伴们比较谁的姓氏历史上名人多,对后世发展贡献大。此种往往难分胜败的“比拼”不仅增加了阅历,扩展了知识,还让我们无形中多了一份文化自信。

  因此,对于学校布置的传统文化作业,家长们不必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或者过度敏感,最好将其作为增强孩子自我认同、家族认同的教育契机,一起和孩子梳理家族史、姓氏发展史等内容,帮助孩子了解更多传统文化之余,顺便也为自己补上“家族史”这一课。其实,优良家风家训至今不过时,应该在每个家庭一代代传承下去。一言以蔽之,家校合力借助多种充满趣味和指向明确的形式,帮助孩子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是有价值的好作业。

  (作者系山东省滕州市东郭镇屯里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06007801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