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村口 - 文学作品 - 新西部教育网
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故乡的村口

日期:2017-02-22 19:03:33        来源:陕西人走天下    浏览量:

    原创作者 / 杨华梅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看我父母,走到村口,看到这个我从小长大的村子早已经是新修的水泥路面,笔直又宽阔,路两边乡亲们的房子也换成了高大的楼房。但是却永远抹不去我三十年前离开村口时候心里的那个模样。

    三十年前,一个十六岁的乡村少女带着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出那个当时破旧简陋的村子,来到了大荔师范学校,开启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
 
    那年中考,经过初录、复试、面试,我们这个以“南七饸饹”而闻名的南七乡最终录取了四个人,其中就有我和我后来的闺蜜李明英。由于当时还没有电话,是乡上的教育专干亲自骑摩托车给我们一个个送的信。接到录取通知书后,不但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浓浓的喜悦里,村子里的乡亲们也为我能够获得这份荣耀而羡慕不已,我家的亲戚们为我能够跳出农门而感到光荣,我也为自己能够考入自己向往的师范学校而兴奋异常。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便骑着自行车为我办理转户口,转粮油关系的手续;母亲也为我筹备上学要带的被褥床单,给我添置一些新衣服;我自己也把自己日常生活用品都归置在一个大皮包里面。距离开学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心里既盼望,又担忧。盼望自己能尽快去一个新的更广阔的世界里面去学习,提升自己,这应该是每个青年人这个年龄都非常向往的机会;担忧的是自己第一次离开故土,离开家人,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去生活,能不能尽快适应。


\
 
    到了开学报到这天,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准备好的行李从村子出来,先到秦家村,把自行车放在我老舅家,然后和我提着行李去公路边坐车,车上人挤得满满的,根本没有座位,我们在拥挤的乘客中站着,很快就到了故市镇,我们要在 这里换车,然后向东去大荔。换车后很快就到了大荔师范学校的门口,那时候师范学校的大门离公路有二百米的样子,一下车便有高年级的学长热情地等着迎接新生,他们麻利地接住了我的行李,熟练地引领我和父亲来到校园里面,我们排队办理了报到注册手续,然后找到宿舍归置好我的行李,父亲又陪我在学校的小卖部为我买好了脸盆、热水瓶、两个饭碗,还有肥皂和洗衣粉。他看着把我安顿好,要回家了,我就好像幼儿园的孩子第一次去上幼儿园一样,恋恋不舍地目送父亲上车,眼泪不由自主地一涌而出。当我再次孤独地进入校园,离开家庭离开亲人的惆怅之情怎么也驱赶不走。

    明英的爸爸李叔叔有个战友在大荔县电视台工作,我们叫他王叔叔。为了让我俩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环境,也为了我们后面遇到事情有人照应,李叔叔就领着我和明英来到了王叔叔家,把我俩介绍给王叔叔。他们一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热情的笑容。坐在饭桌上,我无心品尝阿姨张罗了一大桌的饭菜,离家的惆怅让我看着眼前的人们觥筹交错,把酒言欢,自己却是强颜欢笑,无法融入进那个快乐的场面,对桌上的食物视而不见,我仍然深深地陷入离家的忧伤里,眼里那些活跃的金豆豆难以自制地不断地涌出眼眶,我怕他们看见了会笑话,便悄悄地离开座位假装去洗手洗脸,在洗脸盆边擦干眼泪,强迫自己心情平静下来,才像没事一样地再回到饭桌上。一顿饭时间,我几乎没有吃进去什么食物,也不知道饭菜的味道,一直往洗脸盆边跑了两三回。

    开学后,在校园里因为忙于军训和学习新知识,这样的负面情绪才慢慢地好了一些。但是没有人的时候那种情绪仍然会困扰我,让我很痛苦。一想到我们全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温馨情景,我就泪如泉涌。为了排解这种负面情绪,我尽量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来看,这样才让自己慢慢地和其他同学一样的适应了离家后的生活。那时候我真担心自己会因此而生病!我清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离别和送行了!记得几乎过了一个月,基本上到国庆节放假的时候,我才能够适应师范学校的生活。


\
 
    到了1989年师范毕业以后,9月份我到渭南市工作。每天有一趟通村的蹦蹦车,只要按时去坐,都可以等到,虽然看上去很简陋,但是交通还算方便,不需要倒车。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基本上两周或一个月回家一次,礼拜天下午又返回单位上班。每次坐车,父亲都要帮我提着包,把我送到村口,亲眼看着我坐定一个座位,一直等到车出发了,他才放心地回家忙家里的事情。其实我的包并不重,家里到村口的距离也不远,我当时的年龄完全可以自己打车了,我也多次劝父亲不用送我,可是父亲却固执地坚持这样做,每次我走,他都要这样慎重地到村口来送行。而每次当我乘坐的蹦蹦车颠颠簸簸、摇摇摆摆地从坑坑洼洼的路上离开的时候,我的眼里总是蓄满了泪水。心里想,将来有朝一日我生活好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后来,我结婚了,变为和老公两个人回家;再后来,有了女儿,我们一家三口回家。乘坐的蹦蹦车换成了公交公司通村的面包车,再到大轿子车,越来越舒适。父亲仍然坚持为我送行,我看见父亲白发慢慢地多了,行动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麻利了,一年一年地步入老年。

    如今,我已经人到中年,再也不是那个少不更事,经常哭鼻子的小女孩了。自己女儿不但个头已经超过了我,也已经出息地上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大学,学历也超过我这个做妈妈的。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慢慢好了,自己买了汽车,再回家看父母,就是一家三口开车回去。我常劝父母到我这里来住几天,他们总是说自己不习惯,还是喜欢农村的生活。

    父亲终于不用再替我拎包,到村口为我送行,只需要在自己家门口,看着我们都坐进车里,然后互相挥一挥手来表示送行。然而每次经过村口,父亲三十年来一次次为我送行的情景还犹如昨天,这个村口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女成为现在这样一名成熟稳健的中年人,而父母却一天天地年迈了。

    这个熟悉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村口在我心里依然是那样温暖而又潮湿!它还将继续见证我今后的人生之路,见证乡亲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和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费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