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口碑教授”独善其身

日期:2016-02-15 15:28:02        来源:南方网    浏览量: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成为“传奇”的是常萍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只专注教学,直到退休仍是讲师,被誉为“口碑教授”。(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大多数人看到此新闻,都会为常萍老师淡泊名利、为人师表的高洁情操所赞叹,更对这一现象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所振奋。感动之余,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加大高校职称评选制度改革的呼吁,对当下部分高校存在的惟科研是从风气的再次批判。常萍老师习惯开始自己的课程时说一句“文学是大地通向天空的道路”,成为学生铭记的名言,但是口碑却未成为常萍老师由讲师通往职称的通途。

  客观地说,“口碑教授”常萍的出现,确实对现行的高校职评制度有几分讽刺意味,但单凭此现象就全盘否定制度的合理性显然有些操之过急。从报道中不难看出,常萍老师自己对于申报职称并没有放在心上,或许她压根就没有报过。至少,河南大学单独为她举行隆重的反聘仪式,请她继续为本科生授课,表明了学校是重视人才的,学校在收获一片赞誉的同时,也让一直以来备受舆论诟病的高校教师重学术、轻教学偏颇之风气得以矫正。

  “人不能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要为自己眼中的自己而活”、“一颗心放在什么位置最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从常萍老师的话中可窥其独特风骨,令人可敬可佩,确实是一位富有教育情怀,坚守人生本真,淡泊名利的“中国好老师”。

  所以,无论社会舆论就“口碑教授”现象如何“对撕”都不为过,毕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正是常萍老师任教期间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三不”行为带给我们的冲击力。“她讲李白,那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她讲王维,那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这是什么?这就是专注和投入。可见,常萍老师的学术水平是高的,她选择“三不”,只不过是淡泊名利、独善其身罢了。

  感动归感动,争论归争论,但感慨之余,我们的社会也需要一些理性的思索,“口碑教授”常萍之所以引发社会舆论如此关注,正因为她的专注、甘于平淡和极高的个人修为,对于当下很多新闻引发的“对撕”有着很大的正面意义。舆论关注了,争议也高潮了,是不是也应该从制度设计上,加大点改革的步伐,让诸如常萍类“口碑教授”真正能够获得真实的荣誉和待遇,让他们更长久地留在三尺讲台,也让更多的高校老师愿意并有能力做一位好老师。(南方网谢晓刚)

  


责任编辑:孙 丹

wx_logo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