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西安工业大学李建平教授团队凝聚三十年心血的研究成果“高性能多尺度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并已大量应用军民两用发动机核心部件,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陕西日报《追赶超越新陕西·创新创业添动力》栏目,开篇以《三十年无畏坚持解决“不可能”——李建平教授团队突破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多项关键技术》为题报道了西安工业大学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
西安工业大学创建于1955年,是“兵工七子”之一,曾隶属于兵器工业部,如今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同时也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具有完整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始终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建校60多年来,培养了8万余名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近年来,学校就业率都在90%以上,而且就业质量好,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学生就业与发展适应学校“坚持面向企业、立足一线,为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服务”的办学定位,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十二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共建高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连续两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坚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注重从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方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
学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西安工业大学坚持以学科建设工作为龙头,不断规范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强化考核评估,夯实学科内涵,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军工科研、国防研究基地、国防特色学科、军民两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办学特色。“十二五”以来,学校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专业硕士授权点4个;新增本科专业4个。学校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18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分布在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
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十二五”以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师资博士化和国际化进程。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统领,强化岗位职责和绩效管理,努力打造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队伍。结合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探索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的新机制。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通过师资培养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65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23人,正高职称人员153人,副高职称人员35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有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1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4人;有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及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