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亦书亦画杨雅光

日期:2016-12-19 03:37:43            浏览量:

   亦书亦画杨雅光
 文/姚骏骊
\

        男人相交,多因志同道合;女人互往,常以兴趣爱好。我与杨雅光先生久别重逢,这种感觉油然再生。
    早在1989年,杨雅光与我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分别担任校长。开会、学习、出差、培训等时常在一起,因性格志趣相投而经常来往,成为至交好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离开教育行业改作新闻,杨雅光依然在学校当领导。我们见面少了,联系少了,往来就更少了,我只知他后来到街道办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两年前退休了,但对其行踪却不知情。
    20多年,弹指一挥间。我印象中的杨雅光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琴棋书画无一不能,且有一手做过木匠活的好手艺。记得那时教育系统美化校园环境,制度上墙,我们所在地区的十几所学校室内外的宣传字画,包括镜框的制作都出自他手。
     今年6月3日,我应邀去咸阳秦都区参加一个书画笔会,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杨雅光也在应邀之列,并一同挥毫泼墨,久违的两人因书画而重逢,因艺术而共鸣。在此之前,他只知我在省报工作,不知我这些年来也在写书法,我也不知他在深研书画。这次邂逅,我们便多了沟通,经常交流。
        杨雅光自幼酷爱书画,遍临名帖,用心揣摩,既学古人,也学今人,从古今圣贤、大师、名家中汲取营养,在自己的书写历炼中不断改进。其书法尤以隶书见长,既有古时《曹全碑》《石门颂》的韵味,也带今人刘炳森、张又栋的风格,还揉进了楷书的方正。他在传统中融创新,在创新中有师承。他的行书和楷书行笔自然、虚实有度、章法讲究、布局合理,字体厚重端庄,柔中见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深受各届人士喜爱。

\

        近期见到他的画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惊叹不已,他的画以花鸟为主,简洁明快,笔法娴熟,从整个布局到各物象的相互映衬都恰到好处。著名画家杨佳焕是其叔父,他多年来受其影响,其画颇有杨佳焕先生之画风,笔下的梅兰竹菊,花鸟鱼虫以及各种花卉蔬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他的画总会让人有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冲动。
        他作画,既重视画面的形式和物象的再现,更注重人的精神理念的描述。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如曲艺、诗词、歌赋、书画都是相通的。画像一个东西,只是绘画最初的功能,而通过画像一个东西再现一个事物,一个场景去说明另一个东西或另一个事物,才是绘画最应具有的功能。所以他的画总能激起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美好情景的联想。如他的《丝瓜图》,“金秋蔬果舞,一任群芳妒。”就是着重歌颂当今乡村精神物质双富裕的新生活;《竹喜图》“品高故有梅作伴,骨傲常拜竹为师。”描绘人的精神境界;《雄鸡一路高歌图》《喜报春晖图》《牡丹富贵》三春图等等,都是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

      去年以来,杨雅光的字画一路走俏,很多人不认识他本人,但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作品。他现在有自己的书画工作室,每天早上6点到工作室,下午6点回家,天天忙忙碌碌,写写画画。我问为何把自己搞的这么累?他笑着说,退休后总不能没事干,给自己找个捉拿(有事干),既然有这方面的爱好,就把爱好当事业干,权当锻炼身体。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杨雅光来自基层,扎根底层,不离土层,有生活,有阅历,有功力。因他的书画作品接地气,有底气,有人气,用自己的作品使自己成了实力派书画家,成了潜力无限的书画人,从而开辟了一条坚实的书画艺术之路,成就了亦书亦画的多彩人生。

   (2016年12月17日于墨花斋)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