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海啸之声•来稿《重回贺兰山》

日期:2016-12-13 10:54:33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重回贺兰山
 风中摇曳
 
山里这些地名注定让一些人无法忘记:
八号泉、清水沟、马莲滩、正谊关……
为了梦想,
在这里流汗、喋血,
把共同的青春韶华,
留在这里,
伴随铮铮誓言、默默奉献、成功喜悦、沮丧泪滴。
当年火热的营区,
随着军队整编的大潮而去,
如今人去楼空、物似人非。
谁能忘记,
那丹霞地貌般的起伏山峦,
几乎没有绿色的沙枣、红柳、骆驼刺、芨芨草,
狂风中舞蹈的砂石
清汤水煮的面条和棒子面发糕,
河滩射击场冻僵的衣帽,
酷热操场上的盐渍一道道……

\

一代接一代的青春,
一茬接一茬的芳华,
在这乱石山坡上安家,
盐碱沙滩上萌芽。
在这里,
锻造了一个个男儿坚毅不屈的灵魂,
诞生了不朽的“贺兰山精神”。
 
捧一把贺兰山的石砂,
禁不住泪水落下,
当年的血性年华,
已变得满鬓白发,
贺兰山的石砂,
有士兵汗水洗刷,
浸润着壮士的鲜血。
坐在营区的石坎上,
战马在耳边嘶叫,
队伍似铁流滚滚,
厮杀声声振聋发聩,
那分明是梦幻的岁月洗礼,
却真切是萦绕的军旅情结。

\

喝一口贺兰山沟的泉水啊,
清甜甘醇、沁人心脾。
看着来自山顶的雪水,
回望从军的路,
三年五载在这人迹罕至的山沟,
身,与乱石荒漠为伍,
心,在旷野寂寥里悬浮,
正是这样的环境,
滋养了年轻戍边人的坚毅、果敢、善德,
滴水穿石、百折不挠,
肩负民族社稷责任的海阔胸襟,
感悟善心乐水、上善若水。
 
拾一块弃满营院的砖块,
觉得如此的沉重,
它没能去营造辚辚华盖,
只是边防线上的普通一砖,
它见证了一批批边防军人的苦乐年华,
承载着一段段历史的注脚。
眺望贺兰山峦上远去的长城遗迹,
想必这满院的砖块,
也将和古长城上的砖块一样,
风蚀消亡在岁月长河里。

\

徜徉在凋败的营区里,
被思绪的伤感与无奈覆盖,
遥望绵延的远山,
却让人豪情顿开,
因为梦想在这里插翅,
青春在这里绽开。
倘若在故乡的乡间小道上,
在城市敞亮的霓虹灯下,
一路走来,
也许少有严寒风霜、
强烈的紫外线,
也许哼着小资的情调、
享受着富足安闲,
如何有今天的意气风采,
“踏破贺兰山缺”的人生豪迈?

\

几回回梦里回贺兰,
几回回梦里把战友盼,
车进营门不敢看,
情急意切泪湿衫。
面对群山放声唤:
我回来了,贺-兰-山!
问一声,贺兰山:
你还记得枪炮声的轰鸣,
你还记得猎猎战旗斑斓,
你还记得绿色军营热情,
你还记得当年戍边儿男?……

    作者,风中摇曳。实名,范炜。曾从军贺兰山,历任战士、指导员、参谋、秘书、军事记者等。现任湖北某职业学院院长。主编有《荆楚风流,贺兰雄鹰》等著作,此文是参加原陆军20师58团100炮连老战友老连队联谊活动后作。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