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百忍家风传美名 二十字派系家国

日期:2016-11-23 11:32:18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百忍家风传美名 二十字派系家国
——参加张氏家族续编族谱会议暨观看寻根祭祖视频随笔

 
    受平昌老家张氏家族侄辈张华银邀请,笔者怀着激动心情带着妻子和堂弟张智军、弟媳刘玉琴于2015年5月17日凌晨2点从碑坝出发赴170余公里的巴中市畜牧局参加“秦巴地区张氏家族族谱续编会议”。

    第一次出席族谱续编会议,为了确保准时到场,我和堂弟张智军商量好,决定凌晨2点出发,哪怕我们少休息熬点夜,也要提前赶到。可是,当我们起床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这么远的路,我们又不熟悉,雨又越下越大,妻子疑惑地问我,雨下大了,路上不好走,还要去吗?我没有丝毫犹豫就回答,下刀我们也得去。续家谱是一件家族大事,也是难逢难遇的盛事,我们必需去参加。随即,我和妻子穿上雨衣骑上摩托,冒着淅淅唰唰的大雨上路,“突突”的摩托声在漆黑的深夜划破万籁俱寂的宁静,顺着蜿蜒的山间土路奔往十多公里的堂弟家乘车。因为上次暴雨的冲刷,路面大坑小坑的,夜黑车灯朦胧,不便选路,为了安全,我只得放缓车速,像下山野兔似的,在路上嘭嗵嘭嗵的一步三跳前移,短短的十多公里路,平常骑摩托20来分钟,可是在这个雨夜,我骑了40分钟左右。

    在小西坝堂弟家,堂弟张智军把面包车顺到路上启动后,我们迅速上车沿着入川公路徐徐前行。5点20分,我们疲惫地熬过了漆黑雨夜,终于通过大河、下两来到巴中市政府附近的回风桥。家住此处的堂侄女张建琼,冒着大雨十分热情地把我们接到她家吃早饭和休息。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又同70多岁的堂哥张年荣赶往市畜牧局参会。

    我们陕西的一家人受到了主持会议的张华银、张华泽、张天翼、张华荣、张谦荣等族家侄辈、兄长热情接待。我们融入在二百余人的本家族人代表之中,感受着娘家的温情。在简朴而浓郁的家族代表会议氛围里,我看到了张氏家族的无限希望。

    9点,会议如期举行。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之后,羊凤、青云、中包、兰草、双柏等地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实张氏各户情况的负责人依次向族谱续编筹备委员会汇报情况。

    在此过程中,令人感动的是很多族人不分贫穷、富贵量力而行慷慨解囊,给予几百元、数千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每位片区资料收集负责人,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不辞艰辛,头顶星月,脚踏雨露,走遍千山万水,深入千家万户宣讲族谱续编的深刻意义,启发张氏族人众人拾柴,共同为续编族谱伟大工程出力献爱心。他们有的牺牲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有的放下手中农活,有的放弃打工挣钱机会,有的不顾身体有病,有的年已古稀、八旬,都一心一意不舍不弃。主编张华泽、顾问张谦荣、主持张华银、成员张华尧等各位先生心系张氏族谱大业、胸怀全局的筹备委员会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个人、家庭得失,奔走在续编族谱督促指导各点收集资料、掌握情况进度、组织外出考证、系统筹划编辑框架的艰苦历程中。博士学位的张天翼,为按时参加这次代表会议,不远数千里,从云南出发,乘飞机零点到重庆,四点到平昌,稍作休息赶到了巴中,并做了富有哲理的讲话。在国务院工作的张彩荣不能参加会议,电话上请假,深表庆贺,并成为为续谱第一个出资的人。

    据张华泽主编介绍,经数年历史考证,张氏先祖太芳率家人徒步数千公里从江西吉安入川,选中二甲篷公庙一带为风水宝地,从青龙(今青云乡)、罐子寨、苟溪口、兰草大雁山插占为业,在木寨山下修房定居,繁衍生息一百七十余年,历经无数战乱和天灾磨难,现已是二十三代、四万余人兴旺发达的大家族,令人欢欣鼓舞。更值得可歌可颂的是先祖张太芳胸怀大志,站在民族和国家兴盛荣昌之高度,运用家族后裔取名辈分字派育人励志,于道光七年前徒步辗转家乡江西吉安与本家张太元议出“树德敦伦纪,荣华永耀宗,家修存久远,达国世兴隆”20字字辈。这二十个字,情深意长,囊括着道德、修身、齐家、传世方方面面。从做人、生活、文化、伦纪小节着眼教诲启发张氏后裔弘扬家族美德,以辈份字派的形式嵌入名字之中定格每位族人,以示谨记于心,子子辈辈教化传承。此种大义之举,既富于严谨教诲又富于殷切期望,意义非凡。充分表现出了一位远古长辈的杰出智慧和治家风范,对后裔殷切的深情寄托也不言自明了。

    这二十个字,就本人初浅理解,其核心主旨就是要求张氏族人树立优良道德,守伦理遵法纪,才能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永久坚持齐家修身,传承家风美德,才能顺应国家发展,世代兴旺隆昌。应该说这个主旨也就是二十个字辈派的精髓吧。当然续谱主编张华泽先生更有透彻高见,将会体现在续编族谱之中,使每位持谱人捧卷赞叹。续谱主持张华银也精辟地夸赞这二十个字是“每字可组千句词,每句能吟万首诗”,足见其一字千斤之分量也。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部优秀《家训》,与国家兴旺发达息息相关。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华“家训之祖”,素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中国文化传统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树德的基础和起点,只有每个家庭族人按照伦理道德、尊老爱幼、乐善好施行为规范修身自好,方可德、贤于世,受人敬颂。俗言道:父不兹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强调地就是修身问题。如何修好身,对于任何人来说,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人的思想欲望在变,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进化、努力适应的过程。张氏家族二十字代代轮回之规,就是张太芳先祖“百忍家风”之下对后裔坚持修身的强调和发扬光大。老人家没有过余苛刻张氏家族后裔不断续议字派,而是特将字字含金、句句溢情凝聚心血之二十字轮回为世代族人座右铭,可见良苦用心矣。

    张华泽续谱主编讲了张氏先祖们的动人故事,会场在宁静之后哗然振奋。为了维护“百忍家风”之尊严,体现修身树德之人品风范,除闻名世人的“六尺巷”故事外,还有善于施舍、乐于助人的事例。讲的是巴中张氏家族里有一位先贤之人张公艺,以“百忍”治家,其中一例就是把耕牛借给别人使用,结果被使牛人耕完田地,将牛偷偷买了,钱也花光了。又到需用牛耕田地时,这人又去借牛用。主人家非但没有索要第一头牛钱,还第二次把第二头牛爽快答应使用。这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从简单的故事里,真实再现了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张氏族人谨记“百忍家风”修身树德而成为深受世人传颂的典范。一滴水中见太阳。百余年间,张氏族人就是在“六尺巷”、“借耕牛”之类的生活、生产小事小情上普施恩惠,以身树德,亲友孝老,育人励志,闪烁着灿烂光芒。

    在老族谱之后长达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中,张氏家族还有很多文人、官员、志士,无不为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和家族家训文化的弘扬彰显着聪明才智,成为世界第一大姓张氏家族的骄傲和自豪。首先要点赞的就是张太芳、张太元先祖议定的“二十字张氏辈派”具有非凡文化底蕴。仅仅二十个字,把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体现得淋漓尽致。足见定夺者文化学问深厚的功底,凝练成张氏家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一字一句层层递进,从树德、修身、齐家到达国世兴隆,无不浓缩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就近代闻名巴中的钟堡寨张子刚所题:


人人须知          
以天地为心,      
以大同为志,      
以绝大无畏为精神,
以适合需要为事业,
以铲除不平为目的,
以达到众享而成功。
由理想而成事实,  
……

 
    都是家族文化的精品杰作,也是张氏家族文人雅士,不断鞭策张氏族人立足天地求大同、达众享为理想,视家国为己任,砺练人生、完善自我、奋发有为。

    以谱识姓,以谱会友,以谱结亲,以谱树德,以谱传世是我们张氏族谱立意之本,是本次张氏家族续谱遵循之核心。主编张华泽先生表示这次族谱续编,坚决拚弃族人派别和名字的简单罗列,把思想道德、孝敬长辈、守伦理遵法纪作为族谱精髓贯穿始终,把“百忍家风”和“耕读传家”与现实社会层面密切联系。他说:“国家,就是国和家的有机组合。当代社会,由于多年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很多新生青少年出现良莠不分、亲情淡化、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劣迹。他们不问历史、不谈政治、自我良好、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甚至违法乱纪了,还不知道。一旦心理失衡,怨天尤人,精神脆弱。所以,作为张氏大家的族谱续编者,必须有主人翁意识,更要像先祖张太芳一样担负起历史重任,顾忌小家,想到国家,顾忌家族,心系民族,把族谱编辑成具有育人励志、传承美德、尊重历史、感恩社会内容广泛,家族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知识性、娱乐性、文学性、社会性为一体,可读性、收藏性极强的多功能民间文化书籍,使广大青少年从中受益,汲取营养,承前启后;使读者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笔者才疏学浅,对张氏家族历史文化和集聚地理、各房族人知之甚少,千言万语表达不了对张氏家族文化的崇敬爱慕之情,万语千言概括不了张氏族谱的字字千斤历史价值。寥寥乱语就此打住,语不周言不通,敬请各位赐教。行此拙文,目的就是作为一名身在外省的张氏族人首次参加续谱会议和观看寻根祭祖活动视频,深受族谱教化启发下,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在此为张氏族谱续编浩大工程献一份薄礼!为续编族谱的成功发行贺喜!向所有支持、资助、关心、编辑族谱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发起、组织张氏族谱续编的族人致以慰问,祝大家阖家欢乐,身体健康,财源广进,万事如意!

    同时,我深情祝愿张氏家族人兴财发,把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正能量作为家族发展动力。广结善缘、播撒爱心、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努力创造张氏家族新辉煌!


巴中记事
张青云
青山翠绿红花映 ,车轮滚滚巴中行。
张氏太芳众后裔 ,欢聚满堂扬家训。
续写家谱育后世 ,耕读修身还百忍。
树德敦伦纪为遵 ,荣华永远耀宗亲。
家修才能存久远 ,达国仕兴隆自临。
寻根祭祖尽孝道 ,以身示范教子孙。
老少各辈心相映 ,慷慨解囊出资金。
争先恐后情意深 ,绵薄之力显精神。
主持续谱一班人 ,操心劳神夜挑灯。
宗旨紧系家和国 ,举目一片天地新。
祝愿家族人丁旺 ,不负祖先殷殷情。
     
    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  张青云



责任编辑:费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