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民居,砖刻是一道避也避不过的风景,研究风景,家训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那一条条刻在砖墙上的格言,不是装饰品,不是为了美观,也不只是文明文化的薪火相承。那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融入血脉的操守和坚持,是人民群众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质朴的认知,是一个家庭对后世子孙的要求和期望。
家训,是一个家族不老的传承,有通俗易懂的,如“和气一门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如“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如“儿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勤”;有含蓄深厚的如“履中,蹈和,周规,折矩”,如“志裕光前以诗书教子,心存裕后赖勤俭成家”,如“葆全真德,容受其道”。有勒石以记之,有口口相传之,有族谱以载之,所此种种,无不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不劝人上进,劝人为善,催人奋发,纵大奸大恶之辈,其家训亦绝无教后辈为非作歹、为恶不仁者。
家训,是民族的图腾。从小处讲,承载着一个家族的道德修养和立身之道。往大了说,关系着社会的认同和道德准则,关系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千百年来,“礼仪廉耻,孝悌忠信”的国之四维和人伦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鼓舞着一代代炎黄子孙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正圆中国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再铸辉煌。
家训,要刻在墙上,更要刻在心上,融入血脉,印入灵魂。
吉宏伟
责任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