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诗人与他的时代

日期:2016-09-05 09:01:04        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浏览量:

近日,读到意大利思想家阿甘本(1942—)的《何谓同时代》(王立秋译)。阿甘本的诗学文集《诗歌的结束》以及他讨论诗歌“见证”的文章《奥斯威辛的残余》,我早就注意到了,在该文中,阿甘本提出的,也是一个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问题:“同时代意味着什么?”

一口气读完之后,我抬起头来望向北京冬日的窗外。我不禁想起了早年旅居伦敦的那个冬天我所写下的一则题为《对话》的诗片断:

“你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却呼吸着另外的空气”

“问题是我只能这样,虽然我可能比任何人更属于这个时代”

“但是,这……”

在初冬,窗玻璃蒙上了一层白霜。

这则诗片断后来收入《另一种风景》发表后,曾被有人指责为“脱离时代”。在前些年的诗歌论争中,某诗人在言说自己“在场”,而别的诗人大都“生活在别处”时,也曾拿它来做证据。

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呼吸另外的空气”呢?不能呼吸到另外的空气,我们能否生活在这个时代?当然,我已无意于争辩;要争辩,也只能是同自己——正如以上这则诗片断所显示。

回到阿甘本这篇文章,他在提出他的问题后,首先引出的是罗兰·巴特的一句话:“同时代就是不合时宜(The contemporary is the untimely)。”

这真是一个让人精神一振的回答。而罗兰·巴特的话也是有出处的,1874年,年轻的哲学家尼采继《悲剧的诞生》后,又出版了《不合时宜的沉思》,他之所以以此为书名,是因为“这沉思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试图把这个时代所引以为傲的东西,也即,这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理解为一种疾病、无能和缺陷,因为我相信,我们都为历史的热病所损耗,而我们至少应该对它有所意识”。

在阿甘本看来,真正属于其时代的人,恰恰是像尼采这样的“不合时宜”或看上去与时代“错位”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去感知和把握他们自己的时代,因此,“同时代性也就是一种与自己时代的奇异联系,同时代性既附着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更确切地说,同时代是通过脱节或时代错误而附着于时代的那种联系。与时代过分契合的人……并非同时代人——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由于与时代的关系过分紧密而)无法看见时代;他们不能把自己的凝视紧紧保持在时代之上”。

因为“时代”,也因为“凝视”这个词,阿甘本接着举出了曼德尔施塔姆1923年写下的一首诗《世纪》: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谁能看进你的眼并用他自己的血,弥合两个世纪的脊骨?

这里的“弥合”,最好能译为“黏合”(glue together)。我相信许多中国诗人和读者都熟悉这样一个诗的开头,并为它的悲剧性音调所震撼。是的,从曼德尔施塔姆,到我们这个世纪,我们谁不曾感到了历史这头“野兽”凶猛的力量?我们本能地躲避着它。我们自幼就从大人讲的故事中记住了这样一条训诫:当一匹狼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头!

可是,如果你不回头,你又如何能够与那野兽对视并一直看进它的眼瞳中呢?

也许,这就是从曼德尔施塔姆到后来的中国诗人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必须把自己的凝视紧紧锁定在其世纪野兽的双眼之上”,可是,他能做到吗?

在阿赫玛托娃的《安魂曲》中,我记住了这样一句:“在令人睁不开眼的红墙下”。

这就是说,真实有时是一种让人目盲的东西,甚至,是一种当你被卷到巨轮下才能体验到的东西。

纵然如此,她又必须走向前去。是的,必须。

我不知道一个意大利人是否真正体会到这里面的巨大冲动和困境。不过,他挑出了曼德尔施塔姆的这首诗,就足以说明他“呼吸”到了同样的东西。是的,我们都曾目睹过时代的疯狂的面容。

不过,我感兴趣的,还在于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所提出的另一种与时代发生关联的方式。的确,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与时代发生关系(你不同它发生关系,它还会找上门来呢),而是“怎样”与时代发生关系。在阿甘本看来,除了那种面对面的“凝视”,还有一种以“征引历史”来“回归当下”的方式,“我们可以说,当下的进入点必然以考古学的形式出现;然而,这种考古学不向历史的过去退却,而是向当下我们绝对无力经历的那个部分的回归。”

在这个意义上说,成为同时代人也就意味着能够以人们意料之外的方式阅读历史,并以此向我们未曾在场的当下回归,“就好像作为当下的黑暗的那不可见的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向过去,结果,为此阴影所触及的过去,也就获得了回应现在之黑暗的能力。”

责任编辑:费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