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大麦

日期:2016-05-20 15:48:18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新西部教育网讯(记者 姚骏骊)通常,人们都知道小麦,但不知道大麦。或者说多数人见过小麦,没见过大麦。还可以换句话来表述:在庄稼地里,我们见到的多是生长着的小麦,却分不清小麦与大麦。

    过去,农村人笑城里娃,分不清韭菜与麦子,那是因为城里娃没有农业劳动实践和生活阅历。现在,说起小麦与大麦,恐怕连农村娃也难以识别。

\
大麦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写文章道:我回到故乡,问正在嬉戏的孩童一一你爸叫啥名字,没有人回答不上来的;再问你爷叫啥,回答就不一定准确了;三问你太爷是谁,清一色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由此看来,三代以下或三代以上,都不会被当代人记住,因而中国有句谚语,那就是“富不过三代”。

\
小麦

    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干过农活、熟知农事、了解农业、懂得农民、根在农村。前多年,一到逢年过节,领导就问我,你过节去哪里?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回家。这个家就指的是父母所在的农村的家。每每这时,领导就貌似羡慕地感叹道:“唉,你土生土长,有根。我们非陕西土著的,没亲戚,是豆芽菜,在这里没根。”我听后就有了些许当地人的小满足。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位哲人也说过,家的存在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或者说,故乡的概念,是以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的。

    走向社会20多年来,国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农村也演绎着日新月益的变迁,故乡也在迅猛发展中不断变化。城市面积急剧在扩张,农村土地一再被吞食,农民普遍出来去打工,农村青壮年减少、留守儿童增多、老龄老人增多、村落陆续消失。为拆迁、补偿、维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为纠纷、上访、闹事者司空见惯。

\
小麦

    昔日的麦田,在不知不觉间淡出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XX开发区、XX新区、XX楼盘。奇怪的是,城市化后的小区名称,一夜之间又叫XX小镇、XX新村、XX湾、XX山庄……由此可鉴,乡土的回归、土地的回归、乡愁的回归。

    借去乾县办事,一画家朋友邀我去乾陵转转。我们打破常规,在当地人引领下,从景区墙外边聊天边游览。不经意间,我发现在大风中摇曳的一片翠绿,甚感兴趣,便问:“这是什么草?”朋友先是一愣,进而一笑。说:“你们城里人真逗,这不是草,是大麦。”

    我走近细看,果然是大麦,顿时脸上有些发烧、汗颜、羞愧,幸亏天上有太阳,我的反常未引起朋友的注意。

    大麦是小麦的孪生妹。比小麦高、粗、大,纤维高、秆粗壮、成熟早、不能吃,多用来作牲畜饲料、酿酒原料、生物配料、加工辅料、食品添料。小时候,在农村随处可见,今天见之,倍感稀奇,如同有时下乡见到高粱地一样,我便喜出望外地为之拍照。

    望着业已泛黄的大麦,尽管由于极度干旱它显得有些缺水、无人作务也无人施肥,但在劲风中,沉甸甸的麦穗还是舞来舞去,仿佛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地尽情摇摆,自我欢庆成熟、丰收、收割的日子。

     午饭安排在乾陵脚下的一家农家乐。这个农家乐座北面南、依崖筑窑、摆了餐桌、设有土炕、铺有凉席、异常干净。外面烈日当空,窑内冷风习习。没坐多久,便使人凉爽清新、劳顿全无、心绪宁静。

    窑洞外的顾客大声说话、大杯喝酒、大口吃菜、大碗咥饭。我却在不断思忖、反复琢磨、几度闪念大麦、大麦记忆的碎片、大麦带来的诸多土地、乡村、农业的有关问题。


    姚骏骊简介:

\

    姚骏骊,资深传媒人、知名作家、青年文化学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大秦岭父亲山文化研究会会长、供职于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任陕西农村报社副总编辑。已发表作品300多万字,著有《跋涉者》等文集。

    2002年,被陕西省文联评为“二十世纪陕西文艺散文百家之一”。传略被录入《百年陕西文艺经典》。2012年,发表在《陕西日报》上的文章《走进路遥故里》,被路遥纪念馆作为馆藏文物展出。2014年,发表在陕西农村报上的文章《永远的刘力贞》,受到习远平先生好评。2015、2016年,书法作品先后在韩国、新加坡文化交流中三次获奖。
   
    电话(微信)13319266019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