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名师 >

左手市井,右手梨园

日期:2016-05-24 07:57:46        来源:中青在线    浏览量:

    素有“江南第一山”之称的惠山,历来是文人墨客游历江南时必到的景点。无论是登惠山赏景,还是乘扁舟从运河路过,沿途不绝于耳的打泥声就像惠山古镇的一张名片。但是如今,在古镇上空回荡了数百年的打泥声正在逐渐消失,因为曾经人丁兴旺的祠堂早已“门前冷落鞍马稀”,而祠堂看守这一惠山特色的职业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消失了,因此整个惠山古镇除了惠山泥人厂,已经找不到几家像样的泥人作坊了。再加上经过数百年的开采,惠山北坡适合制作泥人的黑土已经越来越少,即使地底还有黑土留存,但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惠山周围已经找不到一片涵养磁泥的水稻田了。

    好在惠山泥人逐渐形成了产业链,有专门的厂家用机器生产惠山泥。这种新型泥土免除了手艺人采泥、打泥之苦,但也让他们失去了炼泥之乐。

    被誉为“双生花”的惠山泥人代表人物喻湘涟和王南仙,虽然已经70岁高龄,但依然坚持手工打泥。对老一辈手艺人来说,打泥是惠山泥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即便手工打泥被机械搅拌代替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只要自己还在做泥人,还能抡起木槌,就绝不会让打泥声成为绝响。

    捏泥指尖上的市井梨园

    这次我们来到惠山古镇,拜访到一家名为“缘泥坊”的泥人小作坊。作坊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小夫妻,老板倪俊谈吐儒雅,老板娘曹志玮外形靓丽,他们一边现场演示手捏戏文,一边讲解他们和泥人的故事:工作室以“缘”为名,是为了纪念两人的情缘,也是为了纪念和惠山泥人的缘分。

    2007年,惠山泥人手艺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处境,整个行业开始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作为无锡的“三大特产”之一,惠山泥人对每个无锡人来说都意义重大,所以当得知惠山泥人的困境后,招聘现场涌进了几百号人。刚刚毕业的倪俊和曹志玮也是其中一员,并最终杀出重围,有幸成为惠山泥人的新一代传承人,也成为惠山泥人大师俞湘涟、王南仙、柳成荫的关门弟子。

    3位大师都是年过七旬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年少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惠山泥人和其他民间工艺一样,处于最低谷,后来他们被招募进惠山泥人厂,开始对惠山泥人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到了倪俊、曹志玮进厂时,惠山泥人的危机比上一次来得更猛烈,所以3位大师在他们面前毫无保留,把压箱底的绝活都拿了出来。

    就这样,俞湘涟传授了“捏塑十八法”;王南仙传授了“彩绘七法;而柳成荫传授了“装光四法”。惠山泥人工艺本无固定之法,但是经过这一辈艺术家的努力,“捏塑十八法”等一大批口诀被总结了出来。所以以往的泥人手艺人要想独当一面,少则5年,多则十载,而倪俊、曹志玮在3位大师的精心调教之下,学艺不满3年就已出师。

    在一张两米长的工作台上,正前方放一块揉好的黑泥,夫妻二人各处一端,左手边放着水盂、笃板、格子等工具,右手边则放着全套戏文要用的道具,诸如铁丝、铜丝、竹剑等。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就开始了制作。

    首先用弓弦把泥块切成大小不等的泥条,而且要严格控制比例,因为和制陶、雕塑不同,制陶、雕塑是做减法的艺术,而手捏泥人却是在做加法——头、手、脚、身体、衣服等分开做,最后组装起来,如果对人体比例不熟悉,那么各个部分组装起来就会显得不协调。

    做手的部件时,先要捏出手掌,然后用剪刀剪出手指,再用拍薄的泥皮包成袖子。就像穿衣服一样,先穿里面,再穿外面,不可能倒过来做。其他部件也需按照这种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的规律来制作。

    此外,术业有专攻,捏泥人也一样。曹志玮专攻“粗货”,捏出的作品宛如一幅幅市井浮世绘;倪俊专攻“细货”,指尖下满是梨园风情。惠山泥人有两个品种,一类是“粗货”,也称“耍货”,是一种造型简单,用笔粗放的商品,通常用模具印坯,多为喜庆吉祥的题材,如大阿福、老寿星等,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另一类是“细货”,也叫“手捏戏文”,作品多取材于京剧、昆曲中的场景,是纯手工精心捏制、绘彩而成的工艺品,因人物生动、造型精美而深受文人、票友喜爱。

    彩绘浓妆淡抹总相宜

    倪俊、曹志玮夫妻俩用了一个下午,分别捏出了项羽和虞姬两个泥人形象,接下来还要进行一个重要的环节——彩绘。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彩绘就是给泥人“穿衣”、“镀金”的过程。如果说,捏塑好比盖房子,决定的是房子的根基和户型,那么彩绘就是精装修,决定的是泥人的格调和品位。在手艺人的技艺口诀中还有“绘七塑三”的说法,足见彩绘之重要。

    大阿福是惠山泥人“粗货”中的代表,最能体现惠山泥人的彩绘风格。红、黄、蓝等原色被大量使用,而且会覆盖同种色系的纹样,有时还会勾金银线,使惠山泥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粗货”能被市井百姓垂青的重要原因。

    而手捏戏文的彩绘却与“粗货”截然不同。手捏戏文这一类用色较为素雅,而且还特别重视开相,即先用粗狂有力的线条勾勒出人物轮廓,再用简要的笔墨刻画人物的个性,最后经过精致的彩绘后,一尊单调的泥人就仿佛有了生命。透过这些栩栩如生的泥人,你仿佛能听到敲锣打鼓的声响或珠圆玉润的唱腔……

    但是,时代在变迁,人们的审美也在改变。尤其是随着祠堂相继关门,戏曲渐渐衰落,惠山泥人不仅后继乏人,还失去了票友这一最大买主。

    面对传统手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窘境,“缘泥坊”的倪俊、曹志玮夫妇决定将惠山泥人进行创新。他们向游客开放泥人DIY体验,还教人用传统的“捏塑十八法”、“彩绘七法”做出了“愤怒的小鸟”等新潮玩意。在传统的泥人手艺人看来,这些已经脱离了惠山泥人的范畴,不值得推崇。但是倪俊却认为,俞湘涟、王南仙、柳成荫3位师傅传授给自己的泥人技法,和清朝时的泥人宗师周阿生的技法已经有很大的不同,这表明惠山泥人一直在进化,也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这正是惠山泥人在当代焕发出的魅力。
 

责任编辑:王思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