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最美教师 >

汉中市洋县城南九年制学校名师邓爱华:向着诗和远方追去

日期:2019-03-20 10:37:09        来源:教师报    浏览量: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全国百佳优秀语文教师,全国课题优秀实验教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汉中名师、汉中市311人才,入选汉中市首届优秀人才名录。现任教于汉中市洋县城南九年制学校。

  是大山,让我的教育梦想扎根在最朴实无华的大地上,成就了我教育之路上求索不倦的最美“初心”。

  教坛启程:问渠哪得清如许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二代”,父辈扎根乡村、清贫淡泊的身影是我最深刻的童年启蒙。1996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汉中市洋县北部山区的花园乡完全小学任教。

  那年的暑假似乎特别漫长,得知分配结果,当老师的父亲一边安慰我一边帮我收拾行李,父女俩蹬着自行车开始了一次漫长的骑行。清早出门穿越平川进入堰口,山越来越高,坡越来越陡,拐进花园桥,头道梁二道梁三道梁,一梁比一梁高!进山之后全是泥泞小路,自行车走不了几米车轮就会被塞住,父女俩不得不下车,折一截树枝戳车轮子的泥巴,两只鞋子早已看不出鞋的模样。就这样走走停停,在夜幕降临之际,终于看到了小山洼里,一抹微弱的灯光下我人生的第一所小学。尽管我千百次地想象过那个深山里的荒凉和落后,但当它如此灰暗落魄地出现在我眼前时,心里还是不由一阵担忧。

  一排低矮的平房,一方没有围墙的操场,一根摇摇欲坠的旗杆,一面斑驳的木头黑板,六名老师,五十几个学生,成为我教坛启航的第一站。那年,我才十七岁。

  学校的第一顿饭就让我生畏,和学生一起劈柴、挑水、蒸米饭,蔬菜永远只有土豆和白菜;空旷的操场上,陌生人的脚步和不知名动物凄厉的叫声划破夜空,常令我惊恐不已。校长不得不每天叮嘱我,晚上务必锁好门,并用木棒将门死死顶紧;宿舍里,小老鼠经常造访,不仅偷吃我的方便面,还上蹿下跳逗我玩,我常常蜷缩在被窝里和它对峙,一僵持就是几个小时……我经常茫然地望着层峦叠嶂的大山,陷入无尽的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回家?这样的工作还要干多久?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这里的时光变得快乐一点?

  现实和梦想差之千里,第一要务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学校虽小却有二十多个住校生。20世纪90年代,秦巴山区条件非常艰苦:一捆干柴、二斤米、一瓶咸菜是孩子们每周到校时的必备“三大件”。我和学生很快打成一片,一起劈柴、挑水、蒸米饭、刷锅、洗碗。那时的我,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姐姐。

  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可不能顿顿吃咸菜,怎么办?每周回家,我的单车上就会绑满“货物”:蔬菜、零食、牛奶,犹如“百宝箱”;山里不缺少土地,我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荒坡上开辟菜园,小白菜发芽了,黄瓜挂果了。学生自己种地享受美味,享受劳动的乐趣。我们未曾想到,多年后这样的“开心农场”,竟在很多城市学校的方寸土地上悄然兴起。然而那时,我仅仅只有一个朴素而强烈的愿望——让山里娃和自己都能吃上热乎乎的可口饭菜。

  而真正让我找到快乐的,是一次偶然的谈话——我的隔壁是女生宿舍,住了十个年龄不等的女孩子,也成为我在这里最好的伙伴。女孩子们喜欢唱歌,可师资匮乏课程欠缺,能上完语数课程都成为奢望,所以在这之前,她们没有上过正式的音乐课。

  读师范时兼修琴法的我,很快找到了解决的途径:角落那架落满尘土的脚踏风琴,经过我的修理弹奏出山沟里第一缕琴音。每天一节课,我把全校学生聚到一起来上音乐课,独创了属于自己的复式教学法。就这样,我终于找到了在这所偏僻小学里令我快乐的事情,那情景是如此充满画面感。

  太阳暖烘烘的,周围是野花、小溪和山峦,他们围坐在操场上,扎着马尾的小老师弹着琴,仰着脸的孩子们唱着歌,从《小小牵牛花》唱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琴声像富有了魔力一般召唤着山里娃的求知若渴,也召唤着自己烂漫盛开的教育梦想,这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旋律,这是世界上最质朴的教育。

  因为孩子的笑容和渴望,我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我不再孤单了。时间过得飞快,弹琴、读书、练字,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里带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学校第一次参加了镇上的艺术节演出,人们惊叹山沟沟里竟然出了个合唱团!我的复式教学法结束了学校一人包班随意上课的历史;我主持升旗仪式,破旧的旗杆上终于升起了鲜艳的国旗;我组织学生春游写生,带上锅灶在小河坝野炊;孩子们走出大山,坐班车翻山越岭到县城学校参与活动啦……学校亮起来了,学校活起来了。欢歌笑语,书声琅琅,我们纯朴的笑容,擦亮了山沟里灰暗的天空。

  这种成就感和孩子们对我的依恋,成为我在这里呆下去最强大的理由,直至我带的班级小学毕业,我才同意了调动回家乡的一个平川小镇。那一天,我回去搬行李,“邓老师回来了!”全校的孩子闻讯从教室里涌向我身边,他们将大把的野菊花插满我的自行车,帮我提着被子、拎着水壶、抱着箱子的小手怎么也舍不得松开。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在操场上为他们上了最后一节音乐课,歌曲名是《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翻开那段农村教书七年的档案看,发现自己除了埋头教书,除了自学本科学历,除了琴棋书画,除了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单纯岁月,我平凡无奇——没有任何获奖,没有任何大型公开课的记录,没有任何荣誉,这真是一个“孤独沉潜”的阶段。但是,这七年,我读过的书,画过的画,写过的文章哪一样又是多余的呢?在平静的表象之下,生命的能量、教师的使命、梦想的力量却不断贯注,不断强大。

  我曾经害怕过大山,拒绝过大山,怨恨过大山,最终也离开了大山,但我却要感谢大山!是大山,让我的教育梦想扎根在最朴实无华的大地上,成就了我教育之路上求索不倦的最美“初心”。

  我的梦想,才刚刚开始!

  初出茅庐: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3年9月,在农村辗转五所学校之后,我调入洋县南街小学,一所县局直属的重点小学。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新调入的老师按惯例要进行公开课。课怎么上的我早忘了,好与坏也无所谓了,但这节课却成为我的转折点。

  下课后,校长点名在她的办公室约见了我。一年级有位老师要退休了,2003年正是全国课程改革轰轰烈烈推进的第一年,实验班老师学校要慎重选择,校长看我的课还不错,刚调来年轻有活力,便让我接了实验班的语文课。就这样我成了第一批课程实验的教师,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候补选手会成为今后学校课程改革的骨干力量。

  那年暑假,全县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南街小学隆重召开,我被学校推荐讲公开课,执教一年级语文《菜园里》。精通业务的校长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亲自指导教学设计,我也是文山书海精雕细琢。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公开课,两百多名老师听课,连过道都挤得水泄不通,孩子们在下课之后全体起立报我以热烈的掌声!工作八年后,初出茅庐的我,终于以小小的成功,成就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丽开始。

  任何时候起步,都为时不晚。机会,常常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更垂青于准备得特别充分的人。不知道是机会一直垂青于我,还是我一直在准备,从此,我的公开课之路一发不可收拾了。连续三年课改,我成为连选连任的课改达人。每学期至少两次市、县级以上公开课,从识字课到阅读课,从作文课到两课时全覆盖课例,地点从洋县到汉中,到更远的地方。

  锤炼提升:为伊消得人憔悴

  成功的起步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我不断地寻求常思常新的源头活水,记录了数十本的自学笔记,写下了十余万字的体会反思。如饥似渴,学以致用,我这个起步很低的中师毕业生,通过后天努力也能拥有一个优秀语文老师应该具有的知识储备,在不断地钻研磨砺中,形成了情景交融、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

  除了上省市的公开课,在全国大赛上执教,我还承担多个课题研究,参与各级教师培训。用同事们的话说:“小邓,可是学校的大忙人、全把式啊!”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大忙人,工作狂。我的全部热情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讲台,我的校园。我在签名档里写着——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那真是个梦想飞扬的年代!从学校出发,到全县、到汉中市、到陕西省、到全国,我一步一步追梦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望庐山瀑布》是我上过最成功的公开课。

  第一次,是2011年县上赛教,抽到此课,拿到省级赛教的入场券。

  第二次,参加了第三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

  第三次,参加第六届教育资源展示,主要体现多媒体、电子白板交互使用,获得一等奖。

  第四次,汉中市信息化应用推进会示范课。

  第五次,汉中市2012年小语年会示范课。

  第六次,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研讨,古诗词教学。

  ……

  就是这样上,就是这样磨,就是根据每次要求的不同、学生的不同不断地重新调整,选择适合于当时情况的最佳教学方法,这种不断反思、不断推翻自己的过程令我很痛苦,我也几乎进入教学的瓶颈,在“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我甚至下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要上古诗词课了。可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

  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窦桂梅的《秋天的怀念》开篇,九易其稿;王崧舟的《二泉映月》《只有一个地球》三个版本截然不同;靳家彦的《陶罐和铁罐》,常上常新,都得益于他们高超的反思能力。

  大师们对课堂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下子让我不再纠结。在学带班上,我有幸结识了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张老师送我“家常课养人,公开课炼人”这一至理之言。是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公开课这个特殊的舞台。我认为,只要潜心教学,拒绝在公开课上虚假作秀,我们就会从公开课中获得极大的感悟和提升。

  感谢——那些年,我们上过的公开课。

  破茧成蝶:柳暗花明又一村

  然而,我的追梦之旅并非一直一帆风顺。

  2011年,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年。沉寂十年的陕西省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拉开了序幕,对于我来说,这正是期盼已久的专业考量。当我一路披荆斩棘,踌躇满志地走向省级赛场的时候,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因赛教年级临时变化而准备不及的我落选了!那个公开课上的常胜将军,终于变成了落魄的“赛教钉子户”,这对于在小语领域努力多年的我来说,真是一次残忍的挫折,十年磨一剑的漫长等待,三个月与书为伴的寝食难安,却终是惨淡而归。

  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教学之路绝不因为某一次的成败而论英雄。这不是娱乐圈,这里没有一夜成名的童话,有的只是冰冻三尺而成就的智慧。我又一次有了人生感悟——真正让你成长的,一定是你跌倒的时候!在跌倒的地方,拾起一粒沙子,在岁月的贝壳里,让它磨砺成珍珠!

  接下来的一年我紧张备战,小学语文六年的课程,一课课磨,一篇篇备,一次次教,一遍遍改。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向学生求取一手资料。“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2012年,我再次出发,最终以92.97分的优异成绩摘得“陕西省教学能手”桂冠!

  这一年,我受邀参加陕西省教师节庆祝及颁奖大会。也正是这次赛教的波折经历,让我看到三尺讲台的别样风景,看到教育路上的学无止境,看到了永不言弃的精神曙光!

  重新启航:直挂云帆济沧海

  成长至此,是否应该好好歇歇了?

  可现实不是这样,陕西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的建设,又给我树立了新的前行目标。

  2014年,我被评选为陕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育厅命名成立“邓爱华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我需要重新启航,不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未来的道路遥远而美好,充满着未知的期望和吸引力。

  在我的带领之下,工作坊的足迹遍布陕南的山山水水,最远到达安康市岚皋县和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镇,所经路程共有近万公里,在省内外开展讲座、上示范课百余次,一万多名教师受训,十几位教师与我结为师徒。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线下论坛、民间组织、送教下乡等,工作坊成立以来,培养出省级教学能手十名,市、县级教学骨干二十余名,指导老师课例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十余次。2016年,工作坊应邀参加全国第二届教育行走公益研修活动,与全国知名工作室同台交流。2017年,工作坊获得“陕西省优秀校本研修团队”。用“鹰”一样的个人,带出“雁”一样的团队,当年轻教师们获得成功的时候,我们比自己成功时更快乐更幸福!我想,我与自己的教育理想又近了一步。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成功的背后总有无尽的付出和不为人知的辛酸,我也曾不堪重负突然病倒与病魔抗争;我也曾因为工作忙碌,疏忽自己的孩子而被家人抱怨;我也曾因为抽不出时间,几个月未曾看望乡下父母而心怀愧疚……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就五味杂陈。可是——

  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对我说:“教书育人,请坚持做你自己!”

  山沟启航的梦想对我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成千上万我教过的孩子对我说:“您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嘉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现在,我依然是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坚守在家乡洋县这片并不富裕的土地上,以领跑姿态且歌且行,且行且思,不忘初心,继续追梦。三尺讲台将是我最挚爱、最豪迈的事业,是我最浪漫、最钟情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