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兴农杰出人物 >

"兴农杰出人物"征文 王高明:真情加实干 换来山村美

日期:2019-02-14 07:20:59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共产党的好干部,贫困户的贴心人,”这是商州区板桥镇李河村的村民们对区粮食局局长、扶贫工作队队长王高明异口同声的评价。

  2016年春季,王高明来到李河村开展帮扶工作。这里山大沟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全村14个村民小组585户1907人中,贫困人群占到175户536人,帮扶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过上好日子,他挨家挨户发动村民齐心努力,千方百计推进产业项目发展,扑下身子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历经三年的艰苦奋战,使李河村从根本上摆脱了贫穷落后面貌。王高明也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

  扶志扶智先让精神脱贫

  王高明进村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群众在长期封闭落后的环境中形成的消极懒散和依赖等靠习性,极大的制约着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一边召开大会小会宣传国家的帮扶政策,一边组织工作队员上门入户促膝谈心,鼓励群众树立起“人穷不能没志气,摆脱贫穷靠自己”的思想,不断提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同时,对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的贫困户,他都要坚持自己上门面对面地解决问题。

  53岁的贫困户张宏,除了务农,再也没有什么技能和收入,女儿上学花费较大,日子很是拮据。工作队帮助他养羊种药材,加上3亩地的庄稼,只要好好干,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可老张坚持认为“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也是一种活法,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会有国家给想办法。药材地里荒草半人高,羊圈里外脏得下不去脚,他却从不着急操心。王高明先后4次来到他的家里,用周边村镇那些贫困户通过艰苦努力过上好日子的事例对他启发鼓动,讲孩子的学习和前途进行动员教育,让他增添了努力生产的积极性。在王高明的帮助下,张宏不但药材越种越好,还学会了收购销售的本事,收入越来越高。

  青年张朋英前几年办养鸡场,受到禽流感影响后,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还欠了一大堆外债。从此心灰意冷,任谁劝说也不愿再去创业,日子越过越冷清。王高明鼓励他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帮助他选择适合的发展项目,联系解决贷款5万元,使张朋英不但办起了养牛场,还创办起制香厂,生意做到了西安和周边城乡,他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第8小组的40多户人家,分别居住在半山坡上的两个自然村落里,日子过得都很紧巴。人们热衷的就是村落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利益之争,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发放救济钱物,可对于工作队建议的产业项目却漠然置之。王高明来到8组,逐户座谈了解情况,抓紧时机组织村民代表去邻近的村镇参观学习,看那里的群众团结奋斗兴产业,互相帮衬求致富的事例,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目前,8组的村民们团结一心,联手扩种烤烟和药材,集合土地建设樱桃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大家“内生动力”的基础上,王高明抓紧组织各种产业技能培训活动。他组织畜牧专家现场讲课,让产业大户手把手传授经验,请来电视台的科技大篷车在田间地头讲解种植管理要领,使每个贫困户都掌握了一到两门产业技术,增强了致富本领。

王高明组织科技大篷车实用技术培训

  创建产业加速脱贫致富

  通过调查摸底,王高明认准了李河村改变贫穷面貌的主要路径是发展产业。为了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王高明下功夫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全村的土地、人力、气候、资源等基本条件摸底分析,综合考量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群众充分讨论,制定发展规划。二是广泛采集信息,开展市场调研,经过反复筛选,确定适宜当地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长效产业项目。三是在发展中期,抓住农村“三变”改革的有利时机,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统筹产业发展,吸纳村民入股受益,其中贫困户在摘帽前享受倾斜优惠政策。

  产业项目在王高明的努力下持续推进实施:

  协调天士力集团实施订单农业,发展丹参种植450亩,吸纳贫困户150户参与生产经营。

  与商洛龙飞秦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木耳产业120架6000棒,同时发展黑色植物、动物13个品种的特色种植养殖项目,动员了140户贫困户报名入股。

  落实光伏产业帮扶项目发展,动员贫困户104户入股分红。

  组织156户贫困户认领食用菌培植,户均5000袋。

  对居住分散的村民家庭,王高明因户施策,引导大家发展传统产业项目,实现了养殖飞鼠730只;养牛 26 头,养猪40头,养羊98只;种植烤烟180亩,樱桃建园100亩。

  在发展产业项目的同时,王高明充分利用国家的扶贫政策,积极组织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110户397人,教育扶贫110人,医疗救助11人,安置公益岗位23人,实现了落实帮扶措施全覆盖。

  通过产业发展和综合施策,全村经济发展显著改观,2015年人均收入7335元,2016年人均收入实现7589元,贫困户8户14人当年脱贫;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8523元,28户126人顺利脱出贫困线;2018年人均收入987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收入6384元,全村实现脱贫摘帽。

王高明看望慰问贫困群众

  改善民生打造秀美田园

  刚进村时,村民的住房黝黑凌乱,村落地面上牛粪鸡粪随处可见,吃水要去很远的地方担挑,崎岖的上山小路上野草比人还高,农副产品运不下来,盖房的砖瓦拉不上去。穷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给村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制约着全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尽快改善村落环境和民生状况,王高明与村干部一起,逐村民小组进行重点问题梳理,精心编制项目规划,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支持,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

  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王高明一次次向市、区领导反映情况,请一个个职能部门现场解决问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80万元,保证了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到目前,赵砭、夹洼、空山、王山四条通组水泥路5200米建成使用;何梁、林院两条通组路的硬化工程已着手实施; 4处人饮工程全部完工;电路水路通过修复完善全部畅通,安装太阳能路灯72盏;500米病危河堤得到修复加固;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建成使用;村级卫生室建成达标;危房改造15户全部完工,住房美化修整基本到位。村落天天有人清扫,用水用电有人管理,居住环境幽静秀美。

  今天的李河村,道路畅通,产业兴旺,村庄秀美,村民们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在这巨大的变化面前,淳朴善良的老乡们牢牢地记得:在核实确认贫困对象工作中,王高明连续25天早出晚归的奔波在各个村民小组的山路上,一口冷水一口馍,苦口婆心的和群众谈心说理,及时化解了贫困户评定中的群发性矛盾纠纷,为全村顺利完成精准确认工作打下了基础;为了王山组的道路早日修通,他冒着寒风在施工现场坚守半个多月,监督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硬是保证了工程在上冻前全部竣工;他三次爬上西阴组最高的山梁上,为那位坚决不去养老院生活的五保户马栓处修房顶补门窗,让老人家生活得安逸舒心……



 王高明组织科技人员在田间指导药材种植管理

  回顾一千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眼看着李河村现在一片兴旺的景象,王高明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他决心撸起袖子继续大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这山清水秀、人勤心齐的李河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郭春 王向古
 

  作者简介:

  郭春,系商州区粮食局职工。

    王向古,系商州区粮食局退休干部。


 

相关链接:陕西农村网“兴农杰出人物”征文启事


 

责任编辑:吴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