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位于陕西关中东北隅黄河西岸,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是多个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陕西省唯一的计划单列试点市。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世代相袭。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巩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民生不断彰显。最早在全省实现13年免费教育。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市、“双高双普”市和全国“两基”先进市、“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等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一个因能源而兴的城市同样把教育办的有声有色,让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7年,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韩城建成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瞄准这一目标,经济持续领跑的同时,韩城把发展的目光向构建幸福民生聚焦。开始用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完备的保障和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实践中的教育民生蓝图。立足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教育中心定位,市委市政府在思考“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留住学生”“如何留住乡愁、厚积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势”等问题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抓住实施素质教育和满足群众现实需求两个重点,从扎实提高教育质量敦实基础和创新发展方式、路径突破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实在的成效。
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一行在芝川镇司马迁小学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韩城市人民政府市长杜鹏一行在龙门镇下峪口第二小学看望慰问教师
全市上下一股劲,尊师重教薪火传
多年来,一位位主政者在接好实现教育现代化接力棒的过程中推动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实现了“市委全面领导,政府全面主抓,人大、政协监督支持,成员单位主动作为,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每年春节、高考、教师节期间,市级党政主要领导都要深入一线看望慰问教职员工、研究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级分管领导坚持深入园校指导工作,专题调研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坚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公安、卫计、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部门积极履职,经常深入校园指导安全、传染病防控、禁毒教育、防恐怖演练等工作。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帮扶等活动,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2017年7月,韩城举行“启龙杠、拜孔圣、谢师恩”活动,拿出100万元重奖教育,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2018年8月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市委书记褚锦锋就提高教师待遇、重点学校提升等工作做出指示,市长杜鹏就加强校园安全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庆祝第三十四个教师节期间,因公在外学习的褚锦锋致信全市教师、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并提出期望和要求,杜鹏深入教育教学一线看望慰问教师、调研教育工作。市委市政府举行庆祝颁奖晚会、列支200万元奖励教育工作,彰显了在韩城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韩城市2017年11所新开园校集中开学仪式
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示范工程——整体新建的桑树坪镇桑树坪学校
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实现群众子女上好学
近年来,群众对高品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加大。韩城在充分研判后坚定地认为:只有加大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软硬件品质、做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加法,把每所学校都办成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才能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区学校“大班额”过热等问题,实现群众子女上好学。
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导地位。严格落实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要求,千方百计盘活财源,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仅2017年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就达89807万元,比2016年增加6.22%,创历史新高;当年全市11所园校集中开学,累计完成投资8亿余元,新增学位12150个,创造了韩城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同时,全力实施校园美化、亮化、特色化、现代化工作,大力推进空调、淋浴设施、城市集中供暖、天然气进校园工程和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全市教育信息化“三通”全面实现,以“五城联创”提升“软实力”,二十余所园校获评各级绿色校园、园林式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大力实施“明厨亮灶”、阳光厨房和透明化管理,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灶台全部实现了电气化,操作台面、货架等实现全不锈钢化,视频监控和玻璃幕墙安装到位。持续加大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和投入,2018年8月追加资金782.8万余元,用于校园安全“三防”建设,为学校配齐了监控设备、橡胶警棍、钢叉等安保器材和设备。
随着办学品质不断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出现了“吃在学校舒坦、住在学校舒适、学在学校幸福”的新气象,2018年春秋两学期开学共有700余名学生返回农村学校就读。
首批农村优秀教师轮岗进城
幼儿园保育专业技能大赛
改革破题激发活力,教书育人氛围更浓郁
近两年,韩城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四有好老师”为要求,把解决自身建设短板不足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始终把思想道德素养和师德建设贯穿始终,从政治素养、师德师风、骨干教师梯队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始终把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党建引领,用力锻造担当铁军。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总揽,指导教育系统大力推行思想政治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师德师风教育、服务群众“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广泛开展“一名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面旗”教育实践活动。持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狠抓教育系统作风建设。通过刹歪风、扬正气、树新风,把大家的思想凝聚到了追赶超越的行动上。
持续深化“三项机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瞄准干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实施了高中班子调整、干部竞争上岗、局直属单位和城区学校全员聘任试点等工作。优先安置42名夫妻双方在农村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进城,19名干部通过竞聘上岗走上领导岗位,570余名干部教师轮岗交流。用改革的办法积极化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瘴痼疾,进一步盘活了教师资源、激发了干部活力。
在持续加大教师招录引进的同时,指导基层园校常态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三笔字”、教学技能培训练兵活动,鼓励支持干部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关心关爱教师,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为农村教师发放岗位补助。注重骨干优秀教师培养和作用发挥,各级教学能手和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多种形式指导教学。同时,按照市委常委会提高教师待遇做出明确指示,目前正在积极跟进,制订化解教师职称评审、农村和班主任岗位津贴不高、住房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具体措施,把市委市政府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关爱转化成了激发教书育人激情的更大动力。
龙门镇西原小学少儿行鼓
学前教育成果展示
职业教育周启动活动
新城区第五小学校园足球
韩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沙利娜,市政府副市长赵雅丽一行在象山中学调研高中教育工作
韩城市政府副市长孙虎敬一行检查校园安全工作
韩城市质量不优学校校长集中约谈会
聚焦质量提品质,人才培养凸显现代范
围绕“培养什么人”,坚持在落实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和满足群众现实需求中求取最大公约数。
一方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树、红色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思想品德教育、身体健康水平提升和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培养,广泛开展“践行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雅艺术、青少年足球进校园。中小学汉字听写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球类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科技节等常态开展。以“一校一特色”建设为抓手,引领学校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挖掘韩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教育,“龙门镇西原小学少儿行鼓”先后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和陕西电视台展示,成为韩城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和动漫社团、平面设计、机器人等特色活动有声有色。
一方面不断满足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坚持把教育质量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和考评考核的“硬指标”。将三项机制、执纪问责、年终考核、绩效工资等要素全方位融入质量提升,树立了“只有质量好才是真的好”的鲜明导向,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8年全市高考再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大幅增加,本土600分以上优秀学生培养实现重大突破、增长率为400%。韩城职专汽修、机电专业成功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汽修专业成功申报陕西省精品专业,45名学生在第十四届全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省级奖励。
“走进史圣故里·体验黄河文化”万人研学旅行
西安交通大学留学生在韩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韩城市司马迁中学学生在延安开展研学旅行
拉大框架抓研学,人文资源成为香饽饽
在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教育中心的具体探索中,韩城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实需求,于2016年启动全市研学旅行工作。从此,“韩城研学”一路领跑,在改进德育工作方式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全国师生研学实践的最佳目的地和全省研学旅行、全市全域旅游的标杆。
近年来,先后建成了能容纳800名师生的研学旅行宿营地,开发了九条线路、三十余种产品。在宣传推介、机制完善和平台建设上持续用力。举办“2018大美韩城研学行”启动仪式,陕西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韩城行活动。共接待北京市十二中学教育集团、华南理工大学等全国各地百余所学校二十万人次师生和海外留学生在韩城研学实践,全国教师“品读韩城”高校学生“实践韩城”中小学生“研学韩城”并驾齐驱的韩城研学新格局已形成。
在用好身边资源、组织全市学生在我市研学实践的同时,鼓励各中小学带领师生赴延安、富平、阎良、西安等地开展研学实践。通过“走出去”,让大家感受大好河山、地域风情、发展变化,接触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增强信心,了解韩城之外的精彩世界,带回了优秀的资源、思想和理念,为该市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厚积了不竭动力。
西安交大韩城基础教育园区一角
榆林市米脂县人大在西安交大韩城基础教育园区考察学习
借势借力促发展,“地市+高校”激发新动能
立足改革创新实际,以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黄河金三角区域群众子女对接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新高地为目标。韩城把目光投向在基础教育领域同样领先的西安交通大学,与该校合作共建“西安交大韩城基础教育园区”。园区规划占地911亩,预计总投资13.7亿。园区委托西安交大管理运营,按照 “中国水平、国际风范”的办学思路,以素质教育、国学教育、特色教育为主、量身定制设计教学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创新精神的人才。着力打造面向关中城市群,尤其是黄河金三角区域群众子女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和全国各地教师、教育工作者参观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经验的最佳目的地,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构建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和支撑。
项目开创了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协同发展、实现韩城与西安交大优势叠加、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共赢的新实践。目前,项目二期已全面运营,招生人数突破3000。在优秀学生、教师回流和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引领方面作用正在凸显。创新基础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成为韩城周边党政领导和教育学习交流的典范。园区周边已经成为恒大、绿地、碧桂园等知名企业投资的新“洼地”,以园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新增长极初见雏形。
关爱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启动仪式
教育扶贫资助资金仪式
韩城市新城区实验小学组织建档立卡学生研学旅行
韩城市桑树坪镇卓立小学教师对包联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家访
着眼公平促民生,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在全面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的同时。韩城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家庭贫困学生资助金”“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金”等资助政策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符合条件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惠民政策实现全面覆盖。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农村教育师资建设,大力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全力推进,上学变得更加公平。建成覆盖千余个家庭的三个省级留守儿童之家,持续深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省级示范高中定向招录农村学校学生和高中学校招生面向薄弱学校下延分数政策,两千名学生享受实惠。桑树坪镇桑树坪学校、龙门镇初级中学、芝川镇司马迁小学和幼儿园等12所园校正在成为农村群众子女就学的首选和乡村教育建设的标杆。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突出“扶智”“扶志”,深入开展“订单式”帮扶,设立爱心基金150万元救济帮扶困难师生。首创党员、教师与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以“三个一”活动为蓝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包联学生中累计开展家访、学业辅导、谈心谈话、研学旅行等活动三万余次,开创全省先河。首创“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共发放5批次154万余元。盘活民政、慈善等各方资源,对贫困学生进行多元化帮扶,累计发放价值540余万元的物资,3000余人次学生得到资助。积极实施“订单式”帮扶。充分发挥社团、兴趣小组等作用,按照“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 掌握一项技术,就业一个学生”总体思路,丰富和活化教育扶贫的形式,帮助贫困学生立志、明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成才。
今年教师节,褚锦锋在致全体教师的信中讲到“韩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经济站稳了全省第一方阵,有了经济基础,老百姓对良好的教育更加期盼。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教育一定要走在前面,要用一流的教育作支撑,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成就韩城的未来。”
面向未来,韩城教育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旗帜鲜明的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厚积人才优势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持续加大投入,坚持创新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化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探索教育工作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韩城路径”,推动重视教育、尊重教师蔚然成风,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和社会的共识。以“品质教育”为标准,涵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对老师的启蒙和培育之情转化为浓浓的乡愁和爱国之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文/盛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