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合阳中学教师马伟红的扶贫日记

日期:2018-10-31 11:16:46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扶贫,让我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合阳中学教师马伟红的扶贫日记

\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留下的足迹却让人难以忘怀。回首近两年的扶贫时光,有过烈日下走村入户的汗水,有过孤灯下整理清单的辛酸,有过披星戴月的连夜赶路,有过泥泞路上的风雨兼程,有过得到认可的感动,有过不被理解的彷徨,一路走来,觉得扶贫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自2017年3月合阳县教育系统“万人帮万户”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前后共帮扶了三个贫困户: 2017年6月,根据相关政策我最初帮扶的梁有民大哥被确定为剔除户,然后组织又重新分给我两户,我不由分说勇担重担。作为教师,我把扶贫工作看得和上课一样重要,为了不影响给学生上课,我尽量选择周末、课余时间下乡入村,走访扶贫户,常年下来,我把贫困户走成 了“亲戚”。今天要讲的就是我和家住北吴仁村二组我的亲戚之一梁纪民老夫妇之间的故事。

\

    梁纪民夫妻俩都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且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故申请为一般贫困户。作为梁老的帮扶干部,我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扶贫专干的帮助下,在相关单位的协助下对梁纪民夫妇实施相关帮扶项目及措施,如:申请高龄补贴、办理慢性病本、免费体检发放药物、享受村上万头生猪养殖入股分红等,后经人均纯收入核查表核实达到了脱贫标准,于2017年底顺利脱贫。(因为脱贫不脱政策,还要继续帮扶以确保不返贫)同时,我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梁纪民夫妻有两子三女,共五个孩子,按理说只要孩子们尽到孝道,父母不会成为贫困户。但是在老俩口的眼里,他们的孩子都有孝心而无孝力、不是不孝顺而是没能力,或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多、或是因为身体有病占去了大量的家庭开支而无力赡养父母,以致老俩口多次向我提出申请低保贫困户的想法。帮扶人就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就应该满足贫困户提出的各种要求。在了解到他们的想法以后,再接触我就有意识的用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和做法去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孩子是如何孝顺的,同时宣传国家在低保户的评审方面的方针政策,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身的条件确实是不符合低保户的标准的。多次沟通之后,老俩口打消了申请低保户的念头,认可了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我庆幸终于解开了梁老夫妇思想上的疙瘩。

\

    9月18日,天下着大雨,星期二,是组织规定的扶贫日,因为任务紧急,我再次来到了梁老家,向两位老人说明了此次入户的目的,拿出了从村里带来的一些资料进行完善,随后给两位老人讲解了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五免”的相关政策。看着屋外的大雨,大娘挽留我让我在她家吃饭,我再三言谢,说我还有工作,以后我会经常来的,免不了要打扰的。随后我冒雨回到了村部,完成了相关表格的填写。

    重阳节前夕,我带着对贫困户的爱心来到梁老家,两位老人见我来了赶忙倒水,我说“你们别忙活了,马上重阳节了,我来看看你们,一点心意。”两位老人接受了我的微小心意,最后,老人还要把自己家中的核桃带给我,我再三推辞。走时,大娘还特别说:“你平时工作那么忙,就不要跑来跑去了,把我娃辛苦的!”我说:“那怎么可以呢,我以后还要多来呢!”我们互相体谅,俨然就是互相关心体贴的母女。

    秋风阵阵,天气趋冷,冬天即将来临,心里更加牵挂大爷大娘,去家里探访也就更加频繁。每次到访,我都嘘寒问暖,提醒大爷大娘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衣保暖;陪大爷大娘聊天唠嗑,为他们宣传讲解扶贫政策,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主动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像儿女一样陪伴照顾他们……大爷大娘也对我越来越亲热,临走总是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感激的话说个不停。

    “水不见痕,凉意犹存,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扶贫攻坚的号角嘹亮而深远,精准帮扶的长卷慢慢向着远方展开,在这紧张的扶贫生活中,我们就像一滴水,融入扶贫的大海获得新的生命。扶贫,让我遇到不一样的自己!

 

责任编辑:杨哲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