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季的西安有点反常,雨水太多,夏雨竟然像秋雨一样缠绵,让人有点郁闷和焦虑。
从今年初就传闻“小升初”可能要摇号,到5月底“摇号+面谈”政策正式出笼,再到7月,这漫长的半年真是度日如年。而在这个过程中,众多参加小升初摇号和面谈历程,但最终遗憾落选的西安孩子和家长,不知道有多少迷茫和失落,只能仰天长叹。
6月12日,西安民办学校小升初摇号结束,共计录取学生10575人,结果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一个月后,也就是7月12日,按照计划,西安市教育局在官网公布了2018年小升初参加面谈的最终录取结果,历时6天的西安市民办初中面谈招生工作于7月11日10时结束,共计29所民办初中参与,全市面谈申请人数31904人,录取人数10977人。如此计算,录取比例为平均面谈录取率为34.4%,也就是说,3个参加面谈者中,一个录取,2个落选。准确地说,有20927名学生落选。
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这就是一组即将尘封的数字。但对于这两万多个孩子和家庭来说,则是人生命运的一次挫折。终于结束了,不少人心头有个疑问:今年5月,电视问政西安市教育局,市民打分21.89分,那你现在给“摇号+面谈”改革能打几分?
太多悲喜故事,因为“摇号和面谈”而不同
近日,今日头条“今西安”刊发了一篇网文:《这是一个对不起娃的城市——一位妈妈陪娃从摇号到面谈一路走来》,读着让人动容,不禁潸然。文章由一位陪伴孩子小升初的妈妈所写,分别写于摇号和面试之后,道出的是自己的心声,也是千万个小升初家长的心声。
“小升初的路太长了——我们时刻都像一条异常警惕的小狗,时刻竖着耳朵时刻关注着关于考试的一切情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更怕有任何的遗漏。”“……可当最终看到那刺眼的‘未被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录取’几个字时,我的眼泪哗地一下模糊了眼睛,孩子的命运,就这样让冰冷的电脑打入了冷宫……”
摇号遗憾未选中,这位妈妈又将经历一轮心悬嗓子眼儿的面谈。这个孩子最终是否幸运,无从得知。但其走过的焦虑、忐忑、茫然的心路历程,绝对反映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而由于今年骤然推行“小升初摇号+面谈”,很多没有心理准备的家长和孩子,都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打击,需要练就铜墙铁壁的心。
东西君的一个朋友,今年刚好赶上小升初。本来前几年准备,报了无数的补习班和辅导班,提前多方托人,一再敲定,中间人也说没问题。可到了今年4月,电视问政西安市教育局后,马上觉得有点迷茫,听说政策要变,但不知咋变。到了5月底,随着新局长上任及小升初“摇号”政策一出,许多事情变得不确定了。这位朋友,东打听西打听,想让孩子上一个心仪的五大名校本校,觉得难度极大,那就开始“庙算”,像赌球一样,看哪个名校的分校报的人少,那就押宝吧。
就在犹豫不决、究竟报哪个学校更好的关键时刻,一个神秘的电话,让他决定下注。“您是XX同学的家长吧?听说您的孩子很优秀,我们学校欢迎您孩子来报名。”某名校的分校老师,主动打电话,让他倍感兴奋,因为这是否是一种暗示,一种提醒?“你孩子很优秀”,那么一定会录取?经过和家人商议,他蛮有信心地报了这所学校。等报名截止才发现,这个学校的申报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异常醒目,高出其他学校几倍,录取概率20%左右,比上大学还难。而像原先心仪的高新一中初中部竟然没有报满,可直接录取。
为什么会这样呢?打听后才得知,原来很多“小升初”学生家长都接到过“您的孩子很优秀,报名我们学校吧!”的电话,结果大家撞车了,不得不说“城市套路深,俺要回农村”。而这所以前罕有所闻的名校分校,成功达到了自己的广告营销目的,而却坑苦了太多家长和孩子。
有失落的落榜者,也有成功被摇中者。“一切的纷乱,在6.12之前花样上演着。摇号公布之后,家长群里的风向即刻转变了。之前人人都在祈祷孩子能够摇中,群里一片祥和向上的气象。信息公布之后,摇中的家长自然是开心,但很快就被没有摇中的家长说出的种种语言伤害了。”一位成功摇中的家长,为了证明“摇中的并非都是学渣,没摇中的并非都是学霸”,自己孩子因为优秀而幸运,发博文结果被很多人痛斥“把运气当本事”,以一种矫情的方式来卖弄自己的得意。很多同群未摇中和摇中的家长,因立场对立,马上微信分群,真是“人以群分”啊。
学生记忆的分数与正式结果,竟然相差50分?
历时数月,几家欢喜几家愁?近日,曾因有报道称“西安市2018年民办学校初中招生电脑随机派位工作圆满结束”,用了“圆满”二字,而遭遇网络很多炮轰。虽然电脑派位缓解学生择校难并非西安首创,但仍然广受质疑。
据了解,早在1997年,杭州、厦门就已经开始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的做法开展入学招生工作。后续青岛、南京、武汉、成都、北京、昆明、桂林、上海等城市也都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进行招生。但这种方式在西安市是否在本次操作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呢?
首先,教育局努力要求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西安市曾召开民办初中面谈招生校长座谈提醒会,要求面谈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强调面谈的学生不得穿校服、戴校徽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暴露真实身份;面谈不是面试,要像和老师同学家人谈话一样,避免一问一答的死记硬背;坚决杜绝涉及奥数等方面的话题;座谈提醒会要求面谈工作要严格做到“5个随机”(时间场次、面谈室、面谈顺序、评委、面谈话题)。座谈提醒会上,29位学校负责人签署了招生承诺书。
而据东西君了解,摇号试行电脑随机抽取,各界监督,几乎从表面发现不了什么不公。至于是否有内定名单,要看是否可以公示随机抽中学生的身份,还未得知。而在面谈环节,西安市29个学校均高度重视,在场外及场内准备了很多引导牌、小凳子等,供学生及家长休息。只是电视监控看到,学生坐得距离与面谈老师太远,是应答,而非“面谈”,一张小桌子,有点像审犯人,不够人性化。面谈老师问什么问题,是决定这次面谈是否科学公正的关键环节。从各家学校的面谈题来看,涉猎广泛,无所不包,很多开放性问题很考验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如铁一中:“孙悟空72变,你想变成谁?”“周总理外交:一个外国人在和周总理握手后,把擦手的手帕扔了,周总理也扔了,你觉得他做的对吗?”;西工大附中:“请讲一个古人的故事,关于时间的”;西交大附中:“在照镜子的时候,请说出镜子里的你和本身的你有什么不同?”……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面谈成绩,报了一些高价面谈培训班,除了礼仪和谈吐方面有所提高,猜题押中的概率很低。
表面看似平静如水,是否背后暗流涌动?有多位家长爆料,说自家孩子当时记住的分数,与最后电脑上公布的分数不一样,有的竟然相差50多分,让人怀疑是否在最后登录分数时,动了手脚。小升初的孩子已经12岁左右,他们明白这次面试成绩对他们的重要性,既然要都精确到小数点了,故很难说孩子撒谎。也许孩子会因自尊心或紧张等原因听错面谈组长宣布的成绩,但没有让孩子现场签字,一式两份,也是流程中很大漏洞。而未当天公布录取结果,次日才公布结果,也被有人质疑“夜长尿多”,细思极恐。教育局回复家长可到学校当面核查,并说“几乎不可能”,但为什么留有“几乎”的不够100%肯定呢?为什么不能一式两份,让最关心成绩的同学和家长无话可说?
13日下午,针对西安家长质疑成绩单篡改事宜,沣东新城教育局和纪检部门启动现场调查。到当天晚上8点左右,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了,结果让大家大跌眼镜!因为结果就是:神马都没发生!一切正常!也没解释家长截图的事情……(详情看下图)
“摇号+面谈”仅是权宜之计, 西安教育还需“革命”根本矛盾
纷纷扰扰的小升初“摇号+面谈”,虽然悲喜不同,不能说“圆满”,但还算基本平稳,顺利结束了。但对于各界对于西安教育推行“摇号+面谈”的争议,却远未结束。
仔细想想,很多人对“摇号”这种“抓阄”式的“懒政”很不满,面谈虽然有所弥补这种制度缺陷,但仍然没有给很多孩子科学准确公平的评判,更没有根治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难题,是一种权宜之计。尤其在今年西安新落户人口很多,升学压力加大,若“摇号+面谈”政策不继续改进,无疑仍然是“西安教育的一大悲哀”。
据了解,“摇号+面谈”的改革初衷,是想解决西安市长期以来的民办学校“小升初”乱象,防止生源过分集中和被个别学校“掐尖”垄断,能够激励公办学校更加注重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其实,目前西安市共有小学1125所,初中288所。今年“电脑随机派位+面谈”适用对象只包括民办教育序列的44所初中学校,这部分学校数量仅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11%,绝大多数中小学是不用“电脑摇号”方式招生的。而这44所民办中学中,还有15家民办初中没有报满。
今年幸运被摇号和面谈录取的学生家长,即使被录取,也只是缓了一口气,后面可能还担心学校会否分重点班;而经过努力,遗憾未录取的学生家长,也许很失落,但仍然不能只埋怨制度不公,还需抓紧填写补录信息(时间见下表),再给孩子一次机会。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大家之所以关注摇号+面谈,只因为大家都想上名校,但实在“僧多粥少”。而要破解家长心目中的西安民办学校“强”、公办学校弱的根本措施,是要大力发展公办教育,改善民办教育,平衡配置师资资源,还欠账,补短板。社会管理不是追求表面平均,而是追求内在的平衡,包括资源分配的平衡和社会心理平衡。
具体到西安义务教育,没有普遍到位的公办教育资源和普遍高质量的公办教育规模,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无论谁抓教育,都应真诚对孩子们说一句“对不起!”
虽然今年的小升初摇号,揪心的只是几万个面临升学的家庭。但西安的教育关乎着每一个西安人。虽然开始融化沉积数十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冰山”绝非易事,但西安教育的“革命”之路既然已经起步,就需要勇敢直面几百万双孩子渴望的眼睛,守住自己的责任和良心,创新开拓,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