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渭南讯(通讯员 陶毅博 孙晓雷 陕西农村报记者 王军锋)为弘扬传统诗曲文化,昨(6月14日)晚,潼关县第二届诗曲大会暨2018年端午节“传经典、诵诗词、坚自信”读书分享会在潼关古城东山景区举行,近万名观众齐聚山河一览楼前,同赏这场诗曲视听文化盛宴。
“诗言志、歌咏言”。当唐朝诗人杜甫的《潼关吏》、清朝爱新觉罗·允礼的《过潼关》、淡文远的《潼关八景》这些或赞美潼关的独特风光、或吊古凭今、或吟咏潼关战事、或抒发出入潼关感概的古诗作及近现代诗曲配以光影用朗诵、歌唱、舞蹈等全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让人耳目一新。在这场由当地干部群众自编、自创、自演的诗曲演出中,大家共同感受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贯穿古今的哲理。
其中一首《中吕·山坡羊·听潼关黄河老腔》,其刚直高亢的声腔、磅礴豪迈的气魄、粗旷奔放的表演更显诗词的魅力以及非遗文化作品的独特感染力。今年64岁的黄河老腔演员薛银照,唱老腔已经42年了,平时除了给老腔填词还爱好写点诗词,“这次表演和以往不同的是用诗词做唱本,用传统老腔的曲调唱出来,本意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老腔,爱上老腔,把潼关的诗词文化和老腔一起传播出去。”
参与诗词朗诵节目《潼关赋》的高一学生张梓昂在后台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47个人为了这个节目准备了2个多月,刚开始因为生僻字太多我们就逐字逐句的翻译并查阅资料,从中也了解到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是要把这些诗词、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让诗词曲赋文化在潼关这片热土上再次怒放迸发,成为潼关新的靓丽文化名片”潼关县委书记樊正学在致辞中这样介绍说。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的潼关诗曲大会,今年在部分节目上创新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曲与现代音乐以及老腔相融合,用今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将传统诗曲文化传播出去,带给观众来自传统文化的感动,激发文化的创新活力,坚定潼关文化自信,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潼关地处陕西的东大门,三河交汇,三省交界,这里不仅是古关、古城、古战场,同时又是文化交融汇集之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途径潼关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文化瑰宝。据了解,近年来潼关县通过开展诗曲研讨会,诗曲采风,推动诗词、散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挖掘潼关诗曲文化内涵,加强组织建设,县域内诗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并于去年获得“陕西散曲之乡”、“陕西诗词之乡”的荣誉称号,其文化名片初现雏形。
责任编辑:刘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