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立足国防教育特色 打造多元文化课堂

日期:2018-03-12 17:21:4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立足国防教育特色 打造多元文化课堂

  ——记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改革之路

  自1993年国家提出素质教育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与发展,教育改革已经在各个学校落地开花。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教育改革已经不能再仅仅满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延展,更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突出自身特色,树立独一无二的办学品牌。在天府之国成都就有这样一所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浮沉数十年,走过弯路,遇过瓶颈,最终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走上了以国防教育为品牌的特色办学之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淀,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果日益丰硕,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赞誉,它就是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这所学校的改革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这次成功的课改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第三十六中学校国防教育特色课改的神秘面纱。

  创办于1957年的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校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北部新城的天回镇,距今已有六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与成都军区总医院、成都医学院、天回银杏园、成都植物园毗邻,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学设施完善、师资队伍优良,是成都市新优质高中学校。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0余人,中、高级专任教师比例近70%,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任俊是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数学特级教师,还有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0余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三十六中的历届教师秉承“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对国家、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

  作为成都市首所少年军校,成都第三十六中学校自2005年以来,坚持走以国防教育为品牌的特色办学之路,秉承“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强身、以军健美”的办学宗旨,以“规范课堂、多元课堂、赏识课堂”(简称“三式课堂”)为抓手,坚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宗旨不动摇,以特色课程文化建设为目标,探索出了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的中学素质教育新模式。

    创新办学思路

     凸显国防教育特色

  为突破“多校三次合并”的办学困境,成都三十六中全面诊断校情,创新办学思路,坚持以少年军校为载体,采用“国防教育进课堂、军事训练上操场”的办学模式,统筹推进国防教育规范化、日常化、课程化、制度化,有效构建起军校文化的学生成就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国防教育特色。

  根据少年军校办学特点,成都三十六中精心打造国防教育主题校园文化,将学校营造为师生接受军校文化熏陶的“教育场”:让校园变“军营”,让展馆变“基地”,让墙壁变“教材”,让雕塑树“军魂”,从而有效构建了学校的军校校园文化。根据少年军校办学特色,成都三十六中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军校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军校活动日常化、军事训练课程化、国防教育主题化,从而有效构建了学校的军校制度文化。根据少年军校办学要求,成都三十六中在认真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构建体现军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成立国防生基地班、开展多种学生社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军校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课程文化。

  由于少年军校有其独特的办学特点和风格,对师资保障有其独特的要求。为此,成都三十六中聘请专职军事教官、建立固定军事训练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国防教育课题研究,有效构建了学校的军校师资文化。同时,为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成都三十六中还承办了多次国家、省、市、区大型活动,多位将军及省、市、区领导到校视察和指导,并积极与香港和内地多所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学校,从而有效构建了学校对外交流的文化根基。

   结合办学实际

     构建特色课程文化

  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成都三十六中坚持走以国防教育为品牌的特色办学之路,围绕“国防教育课程文化建设”进行持续性研究,创造性地将军营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军事教育与德育相融合、国防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相结合,将国防教育课程融入到素质教育过程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构建起四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防教育课堂“立人、多元、赏识”三理念,开发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系列特色校本教材。该研究和实践是我国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一个创举,促进了新课改实践,为学校“立德树人”探索出新的途径。

  构建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在整个课改过程中是重要并且必要的。“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因此,开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文化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抓手、是凸显学校德育特色的重要手段。

  为成功构建国防特色课程文化,成都三十六中全体师生经过长期探索与总结,提炼出正确的价值理念,构建起了完整的体系,形成了明确的目标和序列,开发相应的教材和教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评价,使得有品质的课程成为良好的课程文化,形成完善的课程文化体系架构。

  成都三十六中按照学校现有的六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即国家国防法规和政策,国防军事常识和兵器知识,军事理论和军事历史,当今国际军事形势和军事发展现状,专家军事专题讲座课程,军人的英雄事迹),将国防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将特色文化与国家课程衔接,将特色活动与学科综合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有机整合,创新性地开发出了国防教育知识课程、国防教育技能课程、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特色校本课程。

    围绕文化建设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成都三十六中的领导和教师们发现,制约课堂教学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成就动机不强;二是学习行为习惯差,缺乏良好的听讲和作业习惯,学业目标达成度低;三是学习纪律意识差,缺乏严肃的组织纪律观念,纪律松懈,行为涣散;四是学习自理能力差,学习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学习任务;五是学习合作意识差,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缺乏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六是学习意志品质差,缺乏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耐挫能力偏低。基于以上六点,学校领导立足学校特点、学生实际、学生素质提升,将着眼点放在学校这个大课堂、着力点放在教室这个小课堂,高度关注现代课堂中的三类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守望者”“沉睡的羔羊”,同时重视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成就课堂的想法。

  学校开展以军校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构建“规范课堂”。规范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心理和行为进行规范性管理,学生将军人“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优良品质融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懂得讲规则、讲规范、讲秩序,做一个遵规守纪的人,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

  开展以少年军校特色课程体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形成“多元课堂”。根据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提出的“以丰富的特色课程成就学生”的课程理念,学校确立了“一体两翼四足”的课程体系建构框架。“一体”即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两翼”即培育学科文化知识(学科文化课程)和提升综合能力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素养包括启迪科学素养(军事文化课程,如孙子兵法、防化知识、现代军事等),提升艺术素养(军事社团课程),强化体质素养(特色军事活动课程,如军体操、旗语操等)。“四足”即开足军事文化课程、军事社团课程、特色实践活动课程及学科文化课程。四类课程互相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改革在成都三十六中实行至今已有十余载,其成果在全国、全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校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成都日报》《国防时报》《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先后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学校被批准为“成都市优质特色高中项目创建学校”,被四川省政府部门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被中宣部门、国家教育部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表彰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17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月被教育部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

  一项项荣誉加身,这是所有成都三十六中人共同的荣光,而与之相伴的则是更多的社会责任与压力。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期望,必将转化为成都三十六中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勤勉、敬业,坚持国防教育特色,坚定爱国主义立场,匠心熔铸以“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的学校精神文化,为国家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让繁荣继续引领成都三十六中创造更具价值的明天!(任 俊 夏子辉)
 

实习编辑:刘桐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