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榆林好声音凝聚发展正能量 2017再出发 - 区县新闻 - 新西部教育网

传播榆林好声音凝聚发展正能量 2017再出发

日期:2017-02-23 15:19:13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盘点2016年榆林大事小情

  为了更好的榆林 2017再出发

  2016,《华商报·今日榆林》在社会管理、城市建设、产业转型等方面挖掘亮点,传播榆林好声音,为榆林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2017,《华商报·今日榆林》将翻开新篇章,站在新起点,全速前进,为更好的榆林,再出发。

  值此榆林“两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对榆林有意义的大事小情。

  红色篇

  红色令人兴奋,给人鼓舞。那么这一年里,可以归于“红色篇”的事情有哪些呢?

  1、榆林党代会

  详细规划全面建成更高质量小康榆林

  2016年12月2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榆林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应到代表360名,实到代表356名,符合相关规定。胡志强代表中共榆林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践行五个扎实奋力追赶超越为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榆林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意义:榆林党代会对过去五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对未来五年作出要求,有利于榆林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榆林而努力奋斗。

  2、榆林煤博会

  3天签约额达1197亿创历年新高

  2016年9月25日上午,第十一届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正式开幕,本届煤博会由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陕西省贸促会、陕西省商务厅等主办,为期3天,共涉及榆林市38个部门。3天里,共有101个购销合同和经贸合作项目成功签约,签约额达1197亿元,创历年新高。

  意义:煤博会是榆林的一大经济盛会,它的成功举办不仅带动了榆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榆林打造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做了很好的铺垫。

  3、建设诚信榆林

  构筑信誉至上道德高地

  2016年5月5日开始,榆林市委宣传部启动“诚信榆林”主题宣传活动,从严厉打击“老赖”开始,让“老赖”在生活、事业上寸步难行,在全市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恢复借贷信用,给榆林经济发展提供诚信融资保障。

  意义:“德不孤,必有邻。”随着诚信精神的传导和弘扬,因资源价格下跌和民间借贷危机结成的一块块道德寒冰,正在榆林人民的内心逐渐融化。

  绿色篇

  绿色给人舒适、宁静之感,让人感觉安全舒心。那么我们看看,哪些令人安心的事儿,能归于“绿色篇”?

  1、榆林城区40余个站点

  投放首批千余辆公共自行车

  2016年5月,华商报记者从榆林城投公共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榆林城区预计投入的3160辆自行车已到货1000多辆,正陆续投放至已建成投用的40余个站点,运营实行1小时内免费骑行,城区13个办卡服务网点将受理业务。

  意义:公共自行车是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榆林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从2015年11月开始实施后备受市民关注。首批自行车投放之后,本报详细介绍了办卡、租车、还车等流程,方便市民出行。

  2、部分居民拖欠取暖费

  两万多户被“连坐”不予供暖

  榆林城区2016年10月31日开始供暖,但让东沙片区两万多户居民忧虑的是,因小区部分住户拖欠去年的采暖费,榆林红山热力公司对整个小区不给供暖。小区物业和热力公司相互踢皮球,已经缴费的居民对这种“连坐”的做法难以接受。

  意义:供暖无小事,《华商报》介入报道后,当地主管部门与热力公司和小区物业及时开会协调,第二天,东沙片区供暖恢复正常。

  3、人工耳蜗被偷

  3岁女孩再陷无声世界

  靖边县3岁的女孩依依(化名)患有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2015年9月,她植入人工耳蜗,第一次听到了声音。2016年8月7日,妈妈带依依在靖边县某超市购物时,装有人工耳蜗体外机的挎包被偷走,依依的世界再一次陷入沉寂。

  意义:无论是市民还是媒体,看到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竭尽所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消息,最终这个耳蜗被顺利找回。一副耳蜗,传递正能量,温暖一座城。

  蓝色篇

  给人和谐、宁静之感的蓝色,有时却也表达惋惜或忧伤。这一年的“蓝色篇”来细数一下发生了哪些令人扼腕的事情?

  1、靖边县黑车猖獗

  有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

  靖边县有正规出租车391辆,而黑出租却达800辆左右。近年来,为抢夺客源,出租车司机和黑车司机间的矛盾逐步升级,正常的客运秩序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虽然靖边县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收效甚微……2016年12月9日本报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报道。

  意义:相关部门加强黑车治理的同时,也要对“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从严查处参与黑车经营的公职人员,对充当各类“保护伞”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2、孕妇突晕倒脖卡护栏身亡

  护栏安全成为市民热议话题

  2016年3月28日下午,在米脂县银河中路,一位怀孕8个多月的孕妇,因胳膊搭在路旁护栏歇息时突然晕倒,致使脖子卡入护栏身亡。稿件刊发后,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一时间,护栏安全问题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意义:此次孕妇死亡,除了护栏标准外,更深远的问题是,培训、观念、法律上的障碍阻碍了人们施救以及正确施救。

  3、佳县农妇被水冲到山西

  捞尸者索要10万元才归还遗体

  2016年8月份,佳县一名农妇在一场暴雨后失踪,家人在朋友圈发布寻人信息。山西永和县村民看到信息后,称在黄河打捞到了她的尸体,但索要10万元才肯归还。《华商报》对此事报道后,永和县要求基层政府劝阻村民,无条件放行,让死者家属运回遗体。

  意义:从道德的角度出发,“挟尸要价”深刻地折射出了人性的冷漠与贪婪。将逝者的尸身视为“等价交易”的物品,这是对死者赤裸裸的不敬。     华商报记者 张云飞


  责任编辑:曹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