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马家河村一帮学子 一种挣脱贫困的向上精神 - 区县新闻 - 新西部教育网

彬县马家河村一帮学子 一种挣脱贫困的向上精神

日期:2017-07-04 20:42:22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一个村庄 一帮学子

一种挣脱贫困的向上精神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咸阳讯(记者 车向斌 崔福红)谁说上了大学就一定要放下锨把摇笔杆?谁说大学生就不能放下身段下苦力?谁说大学生就不能当矿工?

  彬县永乐镇马家河村是个山区贫困村,政府多年的扶贫也只是改变了贫困线以下许多村民的住宿生活条件,但挣扎在贫困线以上的“能人”村民们,他们辛勤挣钱的目的,多数投资了下一代。

  “村里重视孩子教育的人,多数在陪读。我们村近年来,要出十几位大学生”。近日,村主任马俊虎坐在他家的沙发上,骄傲地对记者说。

  原来,他们村4组就有好几位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一本大学生,为尽快摆脱家境的贫困,毅然放下身段,放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考,走进煤窑当起了矿工。他们身上这种为挣脱家境贫困、积极向上、与贫困抗争的精神,无疑是农家人的骄傲!

  今年31岁的马海鹏就是马家河村4组人。6月28日,记者见到他时,1米8个头的他身着西装,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俨然一个学生的模样。谁敢相信他竟是一个天天下煤井的煤矿工人。

  马海鹏2010年毕业于成都西南石油大学,专业学的是资源勘查。四年本科毕业后,他与河南濮阳市的中原油田签订了劳动合同,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让他难以养家糊口。家里供他上大学已债台高筑,加上弟弟也面临高考,父母务农,他又结婚成家,补贴家用,还要养老婆孩子。他不得不辞去了在油田的工作,回到家门口的彬县煤碳有限公司,当了一名掘进队员。

  他说,工作离家近,掘井队员工资也高,所以我选择了当煤矿工人。他每天在井下工作8个小时,上到地面换洗衣服、吃饭也占用大量的时间,加上矿上要不断学习、叮嘱安全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基本上24小时都在矿上,很少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但他还是爽郎地说,我每个月6000元左右的工资,就是对家里最大的照顾。

  马海鹏每月工资发了以后,除了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开支外,还要适当补贴父母和上大学的弟弟。面对采访,他说,我已经忘了我是一本大学毕业的学生了。我想,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好好干!养家是我的责任!我必须放下架子多挣钱,摆脱家境贫困。

  马建军今年28岁,也是马家河4组村民。2013年他从河北工程大学毕业后,来到彬长大佛寺煤矿在总掘三队当了一名技术员。在井下工作,除了每个月能有几千元的好收入,工作也是很辛苦的。但他们需要钱!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很坦然地说,没有什么,其实煤矿行业也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在井下当技术员,因为专业,也相对安全。365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今年31岁的马自强也是2008年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他在彬县下沟煤矿洗煤厂工作,虽然洗煤厂的活井上面,但也很脏很累人,他对每月4000元的工资还是满意的。他的父亲马俊虎是村上的干部。

  马俊虎在他家对记者说,孩子今年31了,还没有成家!他大学毕业后就去了煤矿上班,就是为了多挣钱。因为煤矿相对其他单位挣钱能多一点。

  李丹是马海鹏的妻子, 2009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她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在附近打工。她还挤时间学习,几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有次竟然是面试成绩差了点。她自信满满地说,多一次考试,就多一次机会。

  她给马海鹏上大学的弟弟打钱,一次几千、几百的打。面对记者对她给小叔子打钱的爽快劲儿表示质疑时,她说,哪有啥嘛?我也上过学,上学就得用钱!学生娃在外就没有一点办法。咱在家里那怕省点,如论如何也得给学生打钱!

  这是一个村庄,是一帮农家学子,是一批德才兼备的农家子弟!他们从我做起,心中无私,吃苦耐劳,勇于摆脱家庭贫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这种向上精神,使人仰慕,让人敬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