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教师报:“名师大篷车”送教路上的小故事

日期:2016-09-12 09:37:19        来源:教师报    浏览量:

       《教师报》2016年8月31日(作者 同军咸)题:“名师大篷车”送教路上的小故事

      “名师大篷车”活动旨在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形式,关注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在尽可能降低基层负担,减少对正常教学影响的前提下,走进穷乡僻壤,走进基层学校,通过名师示范课、专家点评讲座、互动交流和实践指导,以及赠送优质教学资源等方式,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优质的课程资源送到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指导、帮助和引领基层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名师大篷车”活动是我省改革和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和内容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推动校本研修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活动使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能够足不出校(县)、身不离教,就可以得到全省最好的教学资源、最好的示范课、最好的专家指导,能够与名师和专家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从而得到最好的引领和帮助。这既为发挥优秀教师和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了平台,也为有效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名师、专家和优质资源缺乏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培训工作中工学矛盾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必将对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年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科所承办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行程5000多公里,送教下乡42个县(区)/次,惠及农村教师3万多人/次。邀请名师236人/次,专家244人/次;示范课221节,点评课125节,讲座188次;赠送书籍60余万元;通讯报道稿36篇。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烈日炎炎,“大篷车”上的老师们克服了社会、家庭、学校的负担,行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住宿条件的简陋,一想到农村老师和学生期盼的眼神,他们都会全力以赴投入到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去,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以真情体味别样教育人生。铜川市第五中学的闫妍老师是“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首批成员。她常说:“送教既是给全省教师送去学习的机会,又是自身专业成长的舞台。”她非常珍惜每一次送教的机会,每次送教都要一课多磨。她首先和点评专家确定课题,由点评专家在网上初审教学设计,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在工作室平台开展公开课示范活动,让老师们批评指导,完善方案。就连在送教的路上,也常见她一手拿教学设计,一手拿笔和点评专家记录讨论教学细节的场景。经常是一篇教学内容,要写一个笔记本的文本解读,预设多种导入方式和教学过程,在一次次的确立与否定中反复琢磨,她在课堂上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她和学生亲切互动,用笑容消融学生的紧张,用评价点亮学生的思维,在朴素自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沐春风。就像一位听课教师在意见反馈单中写的:“课堂上你笑意盈盈,学生也是满脸含笑,而此刻我依然在享受这份快乐,这就是一堂好课全部的价值,带给了课堂中所有人愉悦和快乐,就如同这朗照的秋阳。”闫妍知道,感动老师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所拥有的那份幸福。她以自己的例子向听课的老师证明,如果能拥有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拥有自身的刻苦努力,拥有团队的互帮互助,一位普通的山区教师也会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在4年多的时间里,她跟随“大篷车”从陕北到关中,从关中到陕南,走过了十几个区县,上了20多节示范课。无论多忙,她都要提前完成学校的课程进度,安排好孩子们班务管理。活动结束后,即使再晚,她也要连夜赶回铜川,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准备。闫妍用真情换得学校、家长、学生和家人的支持。一位家长自豪地说:“我们支持闫老师,因为她代表的是铜川。”闫妍老师也在一次次送教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从铜川市名师、铜川市劳动模范,到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个人、陕西省特级教师,她“一个脚印一个脚印送,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提升”。

      ——送去教育的智慧,留下教学的激情和幽默。2012年11月11日,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第一次走进三原县,来自西安交大二附中的陕西省后备特级教师孙鹏伟随同“大篷车”来到三原县南郊中学,给全县高中物理教师展示一节示范课,随着下课的铃声响起,听课的200多名师生以热烈的掌声强烈要求孙老师再上一节课,两节课后学生仍不愿离去,再上一节,三节课后,又与同行热烈交流研讨直到放学的铃声响起。从此开始,孙鹏伟老师的工作日程就多了一项工作,随同“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

      在4年多的时间里,他跟随“大篷车”走南闯北,上了十几节示范课,做了十几场高考备考物理复习专题讲座,几乎每一场讲座都是在听课师生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延长时间,常常是90分钟的专题讲座“被迫”加倍延长。从此他也多了一个“拖堂冠军”的“绰号”,因为每次当“大篷车”要启动离开学校查人数时,大家几乎同时说:看孙老师到了没,只要他到了就都到了。“拖堂”本不是他的教学特点,但是每一次的送教下乡,他都是“精心研究课标、精心研究考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研究考题、精心选择例题、精心设计课件”,精心准备,奉献精彩。他所制作的精美教学课件也随同“大篷车”洒遍全省各地。2015年12月5日,他在宝鸡陈仓区的虢镇中学刚做完讲座时,来自宝鸡地区的200多名听课教师立即拥上讲台纷纷要求拷取他的课件。课后一位老师给他发来的短信:孙老师,我从教十几年,听过许多名师的示范课,也参加过许多次培训讲座,但你的讲座是我听到的最精彩的讲座,你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表达和“顽童”般的肢体语言,错落有致的节奏,强烈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其你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放松身心,活跃气氛,启迪心智,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悟理”。当他随同“大篷车”在渭南临渭区的瑞泉中学讲座完后,来自渭南地区四个区县的同行赞不绝口:孙老师不愧为一位研究型、专家型的特级教师,他的课堂教学是有思考的教学、有自己研究成果的教学,他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使课堂教学充满着教学的机智和教育的智慧,他对学情的掌握做到了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高度,使课堂教学过程散发出“磁”性与魅力。
     
       这些年“名师大篷车”也载着孙鹏伟老师,送去他对物理教学乃至基础教育的一片痴情,送去教育的智慧,留下教学的激情和幽默。他发挥着作为一线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倾心挥洒,竭尽全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名师大篷车”成为名师不断学习和成长的摇篮。

      ——教师的真诚唤醒学生的真情。王昆是西安高新一小的英语老师,从2009年到2016年的八年送教下乡岁月里,她与陕西省最优秀的教师和专家一起走过陕西省三十多个县(区),这其中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收获!

      还记得去临潼山区的一次送教,我们乘坐的面包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徐徐而上,我们惊诧于在这崎岖难行的山上居然有所学校。来到学校看到孩子们的饭盒凌乱地摆在桌上,屋里弥漫着早餐和麦草的味道,班上学生看见陌生人的到来,他们虽好奇,但目光羞涩,不敢与你直视。蓬乱的没有光泽的头发,凛冽的山风侵袭下泛红的脸庞,已失去鲜亮颜色的半旧的衣服,都在诉说着孩子们的艰辛与不易。当第一节上语文时,她已经开始了调整计划。既然没有给孩子带什么礼物,那就要给孩子留下点什么。她要了些彩纸,开始给孩子们制作各种各样的笑脸,她想看到他们最灿烂的笑容。不出所料,开始上课了,孩子们依然胆怯,于是绽放亲切笑容的王老师带着孩子们唱歌,做游戏,讲故事,孩子们的眸子渐渐亮起来,满满的都是天真的童趣,充满着好奇还有求知的渴望。当孩子们通过努力得到老师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笑脸奖励时,他们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自信的笑容,成为这堂课最美的瞬间,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

      当孩子们自信地站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地表演着《Top Cat》时,她真正意识到送教的意义与价值,她用真诚、热情去点燃他们的兴趣与自信,成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星星之火。这是孩子们的收获,更是王昆老师自身的成长!

      ——初心不改 做教育的行者。“‘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不仅为我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促使我在学科教学上深度思考;‘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还使我有机会走进30多所兄弟学校,这为我努力办好南塘小学提供了很多的借鉴……”这是郗莉在自己博客中写下的文字。

      郗莉是“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首批成员,也是承担送教送培次数比较多的老师。记得去宝鸡送教,第一次作为省级学科点评专家,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细节的点评,收到了1000多名老师在听课反馈单上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我真心替郗莉高兴,因为她不仅能上好一节课,也能点评、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就如她所言“能上好一节课,我很开心;能帮助别人上好一节课,我们都很开心。”从“我”到“我们”,她收获了职业的尊严与幸福。

      好学上进的她面对新任务、新挑战从来都毫无怨言,迎难而上。记得去陇县的路上,县教育局变更课题,“大篷车”上她与王林波开始备课。第二天,他们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为陇县的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示范教学。有老师这样写:“当我看到同样的孩子在您的课堂上别样的风采,当我看到您对答如流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很多困惑,我知道自己要向您学习很多。”

      在名师大篷车送教团队中,郗莉是最勇于接受挑战的多面手。她既是省级语文教学能手又是省级品德与社会一等奖获得者,在各级送教下乡的队伍里,她当过语文、思品、美术、英语、科学专家。今年春天名师大篷车送教团队在咸阳淳化送教下乡,作为校长,她与淳化县的校长们分享了学校管理经验。

      看着郗莉从渭南市教学名师、陕西省级教学能手到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我真心为她高兴。当我担心她这几年荣誉多了,时间紧了,任务重了,坐不住,静不了时,她坚定地回复我:“初心不改,静心坚守,做教育的行者。”

      —从“名师大篷车”成长起来的全国名师。2013年11月,在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赛场上,面对四千多名听课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现场答辩,王林波老师竟然没有丝毫的紧张,游刃有余的表现最终荣获了特等奖的殊荣。会后有老师来讨要秘诀:如何才能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备出精彩的一课?怎样才能让自己面对数千位的听课老师依然保持淡定?其实,哪有什么秘诀?只有不断历练,才能不断成长,他就是在名师大篷车的送教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他说,2011年9月第一次到宝鸡市送教时,走上讲台,看到台下一千六百多名听课教师时,心跳也不由得加快了,手心出汗……看到同伴的教学,听到专家点评,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2012年去安康送教,这次再看到台下千余名听课教师时,他不再慌乱了,甚至,这次除了上课,还开始了讲座,开始了与听课老师的互动,解答老师们的疑惑。最让他难忘的是2013年3月,原本已经备好了课,但由于教学进度的问题,需要调换上课内容。即将上车出发,他才打印出了课文。就这样,在三个小时的车程中,完成了备课,第二天就走上了讲台,并且上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没有当下坚实的每一小步,就不会有将来飞跃的一大步。人生路,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走,奇迹正在前方等候。

      就这样一次次地历练着,一点点地提升着,现在,王林波老师渐渐从陕西走向了全国,无论在哪所城市,面对多少听课教师,都会更加从容。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和副校长。

      ——送教给予我无以言表的内心触动。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学的陈煜老师是“陕西省名师大篷车”成员。她认为“送教是一项双赢的教研活动”。无论是参加观摩研讨培训的教师,还是“名师大篷车”送教的老师,都会通过此项活动有所收获,获得提高。

      她把每一次送教都当作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确定授课内容与指导专家反复研讨、修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打磨、完善。以期将最优化、最成熟的音乐课带给送教地区的学生和老师们。

      她参加了多次“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她越来越喜欢这一近距离、互帮互助的教学研讨形式。她说:“送教给予我无以言表的内心触动,是一种被需要的成功体验。”课堂上,孩子们每一次会意的笑容,每一个灵动的眼神,都会无形地打动她,这种触动无以言表;研讨交流时,观摩老师激动地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讲自己的收获,在一阵阵笑声中、一阵阵掌声中,研讨氛围热烈、高涨。活动结束,老师们总是意犹未尽,不愿离去。这种被需要的成功体验,激励着她、鼓舞着她。她说:“‘名师大篷车’带去的不仅仅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有老师们对于教育事业执著追求和教育情怀。通过这样的活动,你会越来越懂得珍惜,越来越理解教育的真谛。”

      她是在“名师大篷车”一次次的送教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她送教的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丰富的民间器乐——丝竹相和》获得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现场课展评一等奖第一名,她现在是陕西省学科带头人。

      “名师大篷车”的故事多得说不完,因为“大篷车”为陕西教育的发展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永远在路上……

      (作者:同军咸,陕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师范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名师大篷车”活动负责人)





责任编辑:吴媚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