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 教师调配该放权了!

日期:2016-03-07 08:23:16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但区域统筹面临编办、人事等部门多道关卡——

  教师调配,该放权了!

  “根据师生比、班师比确定编制是否有科学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标准有没有必要重新研究?”3月4日晚,民进中央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先抛出了几个问题。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编制适当放宽,加快时下区域编制统筹调配。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县镇、农村实行的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分别是1∶19、1∶21、1∶23,但这样的师生比例已经不合理。

  “农村学校服务范围大,学生人数少,但是需要开同样的课程,由于师生比比城市低,配备的教师少,造成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比城市教师大很多。”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说,“农村教师工作量大的体现之一,就是音体美等专业学科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这也是导致农村音体美课程无法有效开设的主要原因。”

  谈起农村教师编制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说:“中小学教师缺编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更突出的问题是结构问题,如高中段、初中段、小学段教师编制数不成比例;在同一个学段里,不同学科编制数不成比例,结构的失衡造成了总量问题。”

  实际上,现有的教师编制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编制的一个难题就是县域的教师资源无法统筹。每个教师的编制都是经过编办、人事部门批准,才定在某个学校的。如果教师要调动,就必须经过编办和人事,教育部门说了不算。如果这个格局不打破,就无法形成灵活的师资调动调配机制。

  “在国外,教师编制没有固定的标准。中国太大太复杂,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量,否则怎么量都有问题。”王康说。

  那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李和平认为,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学校需求,创新教师管理模式,解决教师编制问题。比如,实行教师走班制,让优秀教师和小学科教师在区域学校间流动,以及利用好教育信息化条件,都有助于缓解缺编问题。李和平说:“在集约化发展背景下,教师编制问题不能用‘少人补人’的办法解决,而是要跳出数量看结构、围绕质量解难题,给予系统化考虑。”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卫看来,如果单从师生比、课时比来看,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教师配置并不少。但从中国的实际来看,中国的教师除了承担课堂教学责任外,还有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等岗位,所以,人事部门还是要适当放宽编制限定。

  胡卫建议,教师编制应该逐步由学校统筹转变为区域统筹,最终过渡到社会所有。学校只认教师资格,教育事业费按照生均来拨付。“现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长,钱不是问题,但经费支出结构必须发生转变,从‘重砖头轻人头’、重硬件建设向重师资队伍建设转变。”

  目前,山东正在推动县管校聘老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核心是分权合作制度。张志勇说,过去的体制是高度分割高度集权,管人不管钱,管钱不管事,我管的事你不能插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他建议,编制部门控制总量,人事只管岗位结构,把教师的招聘调配权交给教育系统,由教育系统在编制总量内,负责招聘调配、考核评价职称评审。

  那么,编制放到市域甚至省域内统筹使用是否可行?李和平说,教师编制在县域内统筹使用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范围扩大到省域条件仍不成熟。编制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教师流动了,从好地方到差地方,保障如何跟得上?”李和平反问道。

  “将来教师编制在省域范围内流动是好事,但前提是人、财、物的管理在全省有一个统一标准。”李和平说,“目前,可以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教师编制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待遇向贫苦山区和边远地区倾斜。”

  “编制问题还是应该遵循以县为主的方式。国家给一个基本的标准,县里可以在国家基础上再多一些,不能少。”王康说。(记者 阳锡叶 翟帆 余闯 张春铭)



 

责任编辑:孙 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