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校长面对面

西安市高新一中李育民

日期:2020-11-04 10:34:4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浏览量:

\

  政治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陕西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考文综阅卷中心组成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研员。所带学生近百人考入北大、清华。

  教育是如何被割裂的


    现在许多课改学校都很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但突出的问题是:“知识与能力”本位的思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没有成为常态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被虚化。这种对知识性目标的偏重及对人本价值目标淡化的现象,既背离了设立三维目标的初衷,又导致了教育的割裂。

  三维目标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与价值,地位作用不尽相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一切课程目标的升华和归宿,是三维目标的灵魂,是三维目标的首要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承接其他目标的载体,在三维目标中起基础作用,对于人的知识积累、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谋生手段的掌握,有重要价值。过程与方法,为解决教学的生活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路径。它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与感知,让知识与能力目标实现更有效,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备了抓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的是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是知识的价值问题:重物还是重人。度量人的词是自由、快乐、幸福、发展、生长。人的教育应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灵魂,是教学要关注的终极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特点,借助于知识与能力这一载体,通过过程与方法这一手段,是一切教学的至高落点。如果课程教学的目标没有达到这一落点,仅仅停留在知识与能力上,教学活动“目中无人”,有学术而没有悟道,有科学而缺少人文,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被窒息的人。这样就会使教育失去应有的魅力和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的首要地位,是对教育的本质及功能认识的理性回归。教育问题上关于成人与成才、教书与育人、成己与成物、仁与智、科学与人文关系的阐释,都与教育的本质问题密切相关。只有厘清教育的本质,才能科学确认并有效落实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

  《说文解字》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是“养子使作善也”。强调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教者要行为世范,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人性向善。古人首先把教育理解为教化,即“知书达理”,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社会和他人传递友善和温暖。古人不把读书看成解决生计的必备手段,而是回归人的本性的必要途径。这是古人对教育最纯粹的理解,也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传统的“君子不器”思想就是强调把学生当人,不过分强调成为专门人才,反对把人当物。教育教学,就是要人回归本性。“见物不见人”的教育是对教育的背离,这种危险的趋向如不加以纠正,将会后患无穷。《大学》开头的四句话就阐明大学的根本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不是谋生之学,而是生命之学,这说明中国的先祖早就将个人乃至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这与君子的理想人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韩愈在《师说》中说,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因育人而高尚。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误读了教育的本质,割裂了教育的整体内涵,而只是注重其某方面的功能。比如说,我们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功能,而忽视了教育更为根本的东西——从心灵及行为的层面上育人、化人。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育人问题上,知识只是物化的工具,而要真正成为“人”必须具备最起码的道德、信义、真诚等品质,以及独立判断、思考、创造、生存的能力。否则,再多知识也没有价值。


  
 


责任编辑:沐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