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汉滨区脱贫户汪洋:自强不息稳脱贫 扶贫扶志扶孝心 - 资讯 - 新西部教育网

记汉滨区脱贫户汪洋:自强不息稳脱贫 扶贫扶志扶孝心

日期:2020-07-20 12:55:24            浏览量:

  新西部教育网讯(李孝清 通讯员 黄才友)扶贫扶志扶孝心,真情温暖全家人。他自强不息、克难奋进,通过精准扶贫不仅扶了智,还扶起了志气和“孝心”,已由稳定脱贫转化为人们传颂的“孝道扶贫”;他多年如一日,五尺汉子变身全职太太,在家用心孝敬两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一名精神残疾的儿子,实现了脱贫与精神的“双赢”,他就是安康市汉滨区天池村脱贫户汪洋,有人称他“老汪”。

  汪洋和两位患病的母亲(生母、岳母)

  笔者到老汪家发现:老汪并不老,看上去中年模样,略显憔悴,但充满自信,其全家共6口人,曾居住在大山沟里,因交通条件不便,全靠种地、务工为生,加之大儿子患二级精神残疾,母亲患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后遗症,现已偏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一度陷入困境!自2014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后,老汪因交通条件落后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政府为他安排了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于2019年度搬至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实验区)雷河社区,住房有了安全保障,同时享受着残疾人补贴、慢病签约服务、产业奖补等后续帮扶政策,让老汪家有了稳定脱贫的保障。

  勤劳务实的老汪在扶贫政策的激励下,意气奋发、志气倍增,很快瞅准了致富的路子,可就在关键时候遇上了挫折:2017年下半年,远在汉中市镇巴县吊钟村的岳父去世,其家中唯一的儿子下落不明,剩下言语残疾(哑巴)的岳母无人照顾。老汪在征的当地政府同意后,毫不犹豫将岳母接到了自己身边赡养。家中本身就有一个重病母亲和一个残疾儿子,加上岳母三个病患在家。老汪为孝敬好两位老人、照顾一个残疾儿子,担心妻子身体吃不消,安排另外两个儿子和妻子外出务工,自己在家充当全职太太,坚持每天给瘫痪母亲洗漱、护理大、小便,给三个残疾人洗衣、做饭,安排就医服药、生活起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老汪用真心诠释着人间孝道、用行动抒发着无私大爱。

  汪洋向帮扶单位负责人介绍岳母腿痛情况

  如今,脱贫攻坚“四个不摘”加上帮扶干部始终坚持“三送”上门(送服务、送政策、送健康)服务,给老汪吃了”定心丸”,让他对持续永久脱贫信心百倍。但笔者从老汪的眼神中看出了心事:随着老汪肩上的担子逐渐加重,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家中有三人在外务工、国家脱贫不脱政策,从表面上看收入不成问题,但存在的变数较多。两位残疾病患老人身体每况愈下,病情持续加重可能性较大,随之带来的医疗费用不可估算;两个孩子均未成家立业,目前只有一套106平方米住房;劳累奔波的老汪已年满51周岁,身体也逐渐开始走下坡……

  尽管如此不幸的家庭,老汪从无半点怨言,始终勇敢面对。曾有人问他“你一个大男人呆在家里伺候两个老的、照顾一个小的咋划得来嘛?尤其是丈母娘管她做啥,不有政府吗?你们的家庭将来咋的了哟……”。他总是认真的说:“无论怎样,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我应尽的义务,生了一个残疾孩子,不能让他吃亏,影响社会,也是我的义务;我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不仅解决了我一家的住房问题,特别是通过扶贫给了我致富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志气,我已经脱贫了,现在要尽好孝道,决不能因任何原因而返贫,给社会增添负担,也绝不会向命运低头,一定会自强不息,刻苦努力,在孝敬老人、照顾家人的问题上不打任何折扣、不找任何理由,只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在政策范围内,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自己会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小康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百善孝为先,扶贫先扶“孝”,孝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扶贫力量,弘扬孝道文化是实现贫困老人脱贫的根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在,扶贫与扶德共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意识引导,激发子女养老意愿,力求实现贫困老人物质、精神“双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贫困户汪洋由家庭生活脱贫转向孝道脱贫,真心赡养病患老人,尽善敬孝、大爱无私,不仅温暖了全家,也温暖了社会,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升华,为脱贫攻坚竖起了一面旗帜,值得赞扬和传颂。




 

责任编辑:米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