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刘华东怀着愉悦的心情,穿着干净整洁的套装,像往常一样早早去上班。今年7月中旬从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后,他在学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老师一对一的帮助下,顺利进入西安交大捷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于这份工作,刘华东很珍惜。
在高校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是我省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重要举措,实现了政府、市场与高校资源的无缝对接。
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副部长李阳介绍:“2017年以来,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相继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的优势,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将政策、信息、服务送进院校,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近年来,为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我省定期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就业专项活动,通过“互联网+就业服务”,实现最大程度的供需精准对接;指导高校组织开展就业信息调查,详细了解每一名毕业生的求职地域、就业意愿等需求,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今年1月至8月,全省多渠道服务毕业生12万余人次,其中9.5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
同时,我省将就业见习单位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实施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政策,评选省级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上半年,全省组织就业见习1.1万人,发放见习补贴5704.93万元,有力扶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我省完善“一处登记,全省服务”机制,落实跟踪就业服务,帮扶离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
除了促进就业,设在高校的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还助力大学生在创业路上圆梦。
今年毕业于西安培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屈一,2017年6月就在校外租场地创业。这既增加了他的创业成本,也分散了他的精力。该校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教师得知后主动联系他,给他免费提供了一间200平方米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成了屈一创业的新起点。在这里,他不仅拥有宽敞的创业环境,还能接触到很多来校调研的专家学者。屈一说:“正是有了这些前辈的帮助,我才能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根据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调整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也会邀请他们作为嘉宾来参加演讲活动,给更多想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在支持创业创新方面,我省把建立“市场主体建设+市场运营+政府支持+创业者”的创业孵化模式作为创业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就业补助资金中设立创业孵化项目补贴,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为大学生等群体提供创业服务;设立“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高校在校硕士及博士生,按规定提供个人贷款不超过10万元、联合贷款不超过50万元的无息贷款;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可享受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一项项有力的政策进一步把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省人社厅厅长张光进表示:“我省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就业工作首位,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加快实施就业服务行动,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 记者 李羽佳 通讯员 独萍
责任编辑: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