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农村厕所革命·大国里子工程

日期:2019-04-13 08:52:5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    浏览量:

 1

  目前,全世界仍有8.92亿人随地便溺。

  你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干什么?

  很多人的行为习惯是上厕所。

  如果你上的是旱厕呢?北方农村的冬天里,敏感部位裸露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与凛冽的风正面交锋;在南方地区的乡村如厕,少了几分寒冷带来的“恶意”,但多了一些刺鼻气味的可恶。

  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便仅仅待上3分钟,也是对意志的考验。

  根据世界厕所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一个人平均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一生约3年时间在厕所度过。女性还会更长。

  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一国的厕所状况视为衡量该国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影《厕所英雄》剧照。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讲的是一对新婚男女围绕上厕所发生的故事。嫁到乡村的新娘发现丈夫家竟然没有厕所,无法忍受户外解手的尴尬,新娘向丈夫提出:若不在家中建一个厕所,就离婚!

  遗憾的是,目前,全世界仍有8.92亿人随地便溺。

  厕所的好坏,远不止关乎个人体面与否,还直接关系着全球环境卫生、经济发展,甚至不少人的生命安全。

  资料显示:全球18亿人饮用未经改善的水源,缺乏防范粪便污染的保护措施;

  由于厕所问题导致的GDP损失高达5%;

  全世界约45亿人居住的房屋没有厕所,或厕所无法安全处理排泄物,病原体进入当地水源导致的疾病,每年夺走超过50万5岁以下儿童的生命。

  仅从儿童生命安全这一项考虑,全球范围的厕所革命,也是势在必行的。

  2013年7月24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1月19日设立为“世界厕所日”。

  2

  直到最近几年,我国不少农村的厕所仍然和秦汉时期的旱厕差不多。

  中国是厕所的发源地之一。距今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了一个土坑。据考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厕所。

  先秦时代的厕所很天然,如厕甚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这个故事今天听来很荒唐——晋景公刚要吃饭,肚子涨,他想着先去茅房方便一下,结果掉到粪坑里溺死了,就这样错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顿饭。

  这就是当时诸侯国国君专用厕所的水平。

  那时的厕所是不分男女的。至秦汉时期,厕所分蹲、坐两式,也打了隔断,开始区分男女。

  此后,厕所的形态就几乎没有突破性的改善了。唐宋盛世,“大都市”里的公厕开始有了专人管理,并具有行业性质。

  清嘉庆年间出现了收费公厕,但是数量极少,以至有“京师无厕”之称。晚清作家夏仁虎《旧京琐记》也说:行人便溺多在路途,虽有厉害的官吏惩治,但颓风不可挽,有的官员也在道上便溺。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厕所十分简陋,粪水暴露、蚊蝇孳生,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高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某地的旱厕。来自网络

  建国后不久,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年长的老人还记得当年除四害、建厕所的情形。这一时期,我国城市里开始有了一批像样的厕所。

  到70年代,全国爱卫会组织开展“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活动,重点是对人畜粪便的管理。90年代,农村地区继续推进改水改厕,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直到最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厕所仍然和秦汉时期的旱厕差不多——一个土坑两块儿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晴天臭烘烘,雨天粪水流。

  3

  今年要推动全国三万个村庄约一千万农户实现改厕。

  我国厕所革命的提速,首先在旅游系统发力。

  201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排名前列的旅游目的国。厕所革命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号工程,两年多时间里,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8万座。之后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厕所问题不但景区要抓,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求把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后,一系列促进农村厕所革命的措施相继出台。

  2017年11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始作为国家重点战略着力推行,农村改厕是其中一项主要任务。

  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目标十分明确:

  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达到卫生厕所基本规范,贮粪池不渗不漏、及时清掏;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实现如厕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作为牵头部门,农业农村部组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办公室”。厕所革命就是这个办公室的一项重点工作。由于办公室成员要用大量精力和农村厕所打交道,他们也乐观地笑称自己是“厕所办的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农民日报记者向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提问时,问到了山东莱阳一位名叫王巧丽的农民关心的问题:我们村的厕所什么时候可以革命?

  韩长赋答道:今年要推动全国三万个村庄,大体上是一千万的农户实现改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70亿元支持这项工作。

  韩长赋在今年两会上回答农民有关厕所的问题。

  这样的决心背后,反映的愿景是要让“厕所革命”照亮每一村每一户,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厕所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4

  厕所三尺以下,治理任务尤其艰难。

  厕所的改造,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工作难得多。

  就像很多事一样,解决一村一户的事并不难,但放到全国来干,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推动起来就十分不易了。

  据测算,目前全国还有1.6亿多农户的生活污水需要处理,厕改工作量与之相当。

  从一些地方的厕改工程来看,单户、联户处理的,户均建设成本要3000元左右;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户均建设成本高达10000元。

  这样的数字与1.6亿相乘,很显然,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压力都不小。所以只能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把事情干实、干好,干成一个就能用多少年,不返工,不搞形式主义。

  操作层面,南北各地居住形态、自然禀赋差异较大,统筹起来也很困难。北方村民居住比较集中,规划、施工相对容易,但是冬天的寒冷带来的挑战不小;湖南、江西、贵州等南方地区的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山区,需要一户一户地来革厕所的命。

  地面上看得见的工作还好做,厕所三尺以下,治理任务尤其艰难。

  农村的下水管道系统,雨污、粪污分离系统不发达,管道收集、规模处理的成本高;

  一些地方仿照城市的厕所建设方式,后端的配套设施跟不上;

  投资省、能耗低、运行维护简便的治理设施和产品尚待研发……

  主观认识的不统一,更使得厕所革命的难度被放大。

  要把厕所的事办好,需要长时间、大面积、有系统地改造、改善,涉及方方面面,牵一发动全身。这其实也意味着,短期内拿到“令人惊艳”的政绩单几无可能。甚至在较长时期内稳固战果都难以保证,容易使基层干部产生疲倦感甚至是挫败感。

  还有一些群众,房子建得宽敞漂亮,但是厕所却宁愿将就,认为厕所问题不是问题,或者放到最后才去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支持改厕时,一些农户误认为是搞面子工程,不愿意配合工作。还有一些已经改厕的农户,对厕所运行维护知识缺乏了解,用一段时间后觉得不方便,就不用了。

  有调研发现,很多村、镇统一配备专业人员处理粪污,每户每次需支付30元到100元不等的费用,农民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改过的厕所闲置不用。

  另外,一些农户自行处置粪污,直接拉到一处地方倒掉,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二次污染。

  世界厕所组织创始人沈锐华(Jack Sim)说:“农民有摩托车、有洗衣机、有电视机,但是厕所还是很糟糕,其实这是一个理念的转变,如果我们把厕所文明当成身份的标志,人们对厕所干净的需求就上升到文化层面,厕所环境就会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重视。”

  所以有人说,厕所革命革的是中国农村几千年来落后的卫生习惯和文化观念。

  5

  “看看别人家的厕所”,也许是一个转变村民观念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如果将厕改工作悬在空中,或者停在路上,甚至锁在抽屉,何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再难的事,也要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杭州市临安区龙井村公厕。今日临安供图

  在具体操作层面,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地施策,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改厕模式。

  比如山东淄博,根据不同地形地貌、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经济条件农户的改厕需求,采取了平原、丘陵、山区三种改厕模式:

  对无条件建设污水管网的平房农村,提倡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改造;

  对城镇近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村,实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建设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

  对丘陵、山区饲养畜禽较多的农户,支持建设三联通沼气池厕所。

  安徽巢湖在厕所及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做法是按城市、乡镇、中心村、自然村四级模式开展污水治理,采取了5种模式:

  乡镇政府驻地和环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小集镇及村庄实行管网集中处理模式;美丽乡村中心村实行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模式;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选择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模式;不能纳入污水管网的地方联户采取小型净化池处理模式;位置偏僻的单户采取三格化粪池厕所模式。

  据报道,河北省易县采用了一种根据仿生学肛门排便自行回位的原理研发设计的片状硅胶防臭带,替代了传统马桶的S弯,解决了北方农村地区厕所易堵、易上冻的问题,而且冲便用水量少,实用、防臭、环保,群众比较满意。

  很多基层干部也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好点子:比如有干部建议鼓励未改造的户到改造完成的户去参观、交流,让百姓感受到厕改的益处。

  “看看别人家的厕所”,也许是一个转变村民观念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6

  现在,我们要开启属于每个人的厕所革命认识进化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小康,厕所算一桩。

  小康路上,一厕也不能少。农村厕所革命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由之路。如果上厕所的问题解决不好,乡村振兴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

  如何把厕所革命这件好事办好,让广大农民不仅建得起、用得起、维护好清洁舒适的厕所,还懂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长期受益,让如厕难不再是农民的烦心事,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吸引更多城里人到农村旅游、度假。

  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我国此前虽然在不同时期进行过一系列厕改实践,但并未取得与当时文明程度相匹配的成就。

  现在,我们要开启属于每个人的厕所革命认识进化史了——这是洁净美与脏乱差的较量,也是新旧观念的碰撞,更是对耐心和意志的磨炼。最重要的是,我们坚信中国人有魄力、有能力、也有执行力,给农村修一间好厕所。

 

 

  作者系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邓保群、缪翼。


责任编辑:吴改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