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舆论监督 >

真相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

日期:2019-07-01 16:02:2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非常愧疚、极其愧疚,事情是我捏造的,不存在的。”面对记者的采访,29岁的赵某对自己在网上发布不实消息、图片造成的恶劣影响悔恨不已。近日,一则“贵州毕节、凯里有儿童被性侵”的消息在网上大肆传播,引起广大网民极大愤慨,产生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最终,当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找到了造谣的当事人,证实这纯属谣言。

  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最终被证伪,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适度的反省很有必要:为什么谣言会被那么多人轻信?无数网民被蛊惑起来的愤怒情绪对公共舆论环境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又对一个地域、一个群体、一个行业的声誉造成了多大伤害?

  人们常说真相和谣言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二者的关系却经常是“谣言张张嘴,真相跑断腿”。炮制和散播一则谣言,可能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和一个突然冒出的邪恶念头,但受到谣言攻击的机构和个人却要无端面对汹涌而至的口水和谩骂,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自证清白”,这对个人精神的摧残和造成的公共资源浪费,不言而喻。对于某些公众尤其是“键盘侠”来说,轻信和扩散谣言可能只是一次转发、一个点赞,他们不需要为此付出多少成本,因此往往也就缺乏对真相的敬畏和对情绪的约束,让非理性的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占领了头脑的高地。我们事后可以指责这部分公众的轻率和不负责任,但指望他们真正提升媒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恐非一日之功。事实上,有些人在发泄完不良情绪后,根本就不再关注后续真相的到来,而是拍拍屁股把视线转向了别处;另外有些人在看到真相后,也只会“哦”一声,却不会反思自己之前轻信和散播谣言的不当言行,大多只是以谣言的受害者自居,却忘了自己也是散播谣言的参与者。

  部分公众面对谣言的态度固然值得批评,但我们更应该牢记一点:当谣言跑得飞快时,真相绝不能落后,而最终能打败谣言的,也唯有真相。面对谣言,相关机构和个人如果无所作为,任其传播,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但一味捂盖子反倒可能起到为谣言“背书”的效果。谣言就像一股妖风,它的出现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可谓防不胜防。在它出现以后,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查清和公布事实真相,从而彻底平息这股妖风,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真相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当它出现时,谣言这股妖风自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要怀疑真相的力量,它可以轻松破解一切无端揣测和恶意攻击。

  但是,即便真相及时到场,谣言造成的危害依然是既成事实——谣言过境,遍地狼藉。因此,事后追责必不可少,每一个谣言制造者都要为自己犯下的过错付出相应代价。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对谣言制造者的打击依然失之于宽、松、软。比如,最近与高考有关的谣言屡屡被媒体曝光,四川一考生散布“全省理科前一万名的考生当中有6300人是复读生”的谣言,引发轩然大波,但因为当事者不满18周岁,最终警方只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了事。如果对谣言制造者只停留于“罚酒三杯”式的惩戒,显然无法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造谣者的事后追责力度,以儆效尤。

  与此同时,面对谣言,政府相关部门更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揭露常见的谣言套路,避免众人被蒙蔽,从而维护公众权益。今年高考前,教育、网信、公安等三部门梳理汇总了历年来“冷饭热炒”的涉及考试阶段的谣言。近日,在高考成绩公布查询之际,三部门再次发布关于高考录取的常见谣言和防范提醒,起到了以正视听的积极效果。

  其实,谣言之所以有市场,往往并不在于造谣者有多高明,而在于不少公众总是愿意相信那些符合他们口味的东西,但事实证明,这种心理倾向经常被谣言制造者利用。平淡的事实和观点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谣言通常具有耸人听闻的特征,面对一则通过非正规渠道发布、缺少权威信源的惊人消息,公众最好先问一句“是真的吗?”即便有转发、分享、评价的冲动,至少也要保持必要的克制,不盲目做出过激反应,免得真相浮出水面后自扇耳光。



 

责任编辑:米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