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思想指引下砥砺奋进
——2018年咸阳市组织工作综述
新西部教育网讯唯有旗帜可以引领发展,唯有奋进方可破浪前行。2018年,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服务大局中坚定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加快咸阳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突出学懂弄通做实,政治建设呈现新气象
欲事立,须是心立。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抓理论武装、抓党性教育、抓作风改变,引导党员干部把稳思想之舵、锤炼坚强党性。
学习培训筑牢信仰之基。突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调训厅级干部 34 名,轮训县级干部 1600 多名,普训科级干部1260名。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要求,组建宣讲团 322 个、宣讲 863 场次,推动新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
党性教育唤醒初心使命。积极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调研工作,用好马栏革命纪念馆、爷台山反击战旧址、安吴青训班等红色资源,建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档案展览馆,为开展主题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全面推行党员党性体检制度,淬炼党员干部党性,我市做法荣获陕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人民日报》《当代陕西》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专题教育力纠作风之弊。扎实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从政治高度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谋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真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坚持标准选用。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结合实际修订“三项机制”《实施办法》,出台运用“三项机制”选拔任用干部《纪实办法(试行)》和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到“三变”改革一线干事创业的《意见》。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严把政治标准选人用人,2018年取消考察资格或暂缓任用县级干部12名,鼓励激励县级干部162名“、能下”调整39名,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和活力。
突出重点严管。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组织67名省管领导干部和 1516 名市管干部填报个人有关事项,因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等问题诫勉谈话和批评教育30人。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预审备案制度,对53批次1160人次科级干部选任方案进行严格预审备案,取消或调整44 人次。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在市级媒体通报典型案例31起,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扎实落实《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深入推进干部档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有关作法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
着眼长远培育。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年轻干部递进培养推进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的《意见》和选派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和副县级后备干部到信访岗位培养锻炼《暂行办法》,分批选派32名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到市信访局挂职锻炼,15 名县科级领导干部赴上海等地挂职锻炼,25 名县科级干部在市县开展双向挂职。实施一期集中培训、一段乡村体验、一月现场接访、一场观摩比赛、一次座谈交流的“五个一”计划,引导帮助选调生扎根基层、历练成长。
突出全面加强全面过硬,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提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突出强化政治功能,坚持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抓关键少数落实责任。以最大力度抓最大政绩,夯实市县乡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向各领域延伸,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党建“责任田”。全面完成1864个村“两委”换届工作,班子配备实现“四增一降”,管党治党责任越压越紧、越压越实。
抓规范促整体提升。在农村,实施“151示范创建”工程,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11个、市级 120 个,全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在城市社区,以“大党建”理念积极探索城市党建新路子,我市被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在“两新”组织,开展“两个覆盖”和标准化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党组织覆盖率上升23.5%,党的工作覆盖率动态保持 100%。在学校,开展“双培养”活动,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国企党建统筹推进。党员教育电视片《大村小官》《一封无法寄出的信》受到中组部表彰。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推行“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推行“两新”组织星级帮扶活动,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安排10318 名有能力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帮扶,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兴平市、淳化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报道。
突出爱国奋斗建功立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有效推动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下好聚集人才“先手棋”。深化校地合作柔性引才,与清华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创建研究生就业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北京大学研究生“鸿雁计划”,成功举办“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咸阳分论坛,与35名海内外人才签订合作协议,人才引进培养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服务咸阳发展的动能更加充沛。
打造凝聚人才“磁力场”。加强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制定咸阳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争取6名中省博士服务团成员来咸挂职,新建院士工作站 5 家,申报第一批省“千人计划”区域青年项目 6人。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盘活人才工作“ 储 存量”。市委书记岳亮、市长卫华、组织部长崔勒宇带队,多次深入中省驻咸科研院所调研,双向征集合作意向,推动洽谈签约。出台与驻咸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人才合作《意见》,成功召开驻咸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与科技项目合作推进会,在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力新支撑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突出绝对可靠绝对忠诚,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将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提升组织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持续用力抓规范、抓精细、抓提升,积极培育“四要”部风,努力打造“两个绝对”模范部门。
注重组工文化建设,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不断规范办文办会办事流程,机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搭好组工信息“内部报文”平台,及时准确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建好“互动跟进”机制,横向对标先进,纵向挂职交流,积极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用好“换位体验”模式,让组工干部在全员驻村、常态创文和轮流接访中了解群众需求,锻炼服务能力。加强组工调研和信息宣传,发行《咸阳党建》杂志 6 期,印发《咸组信息》20期,我市160余篇稿件被“陕西先锋”采用,圆满承办全省组织系统信息督查工作培训班,并做交流发言;完成调研课题46个,其中《关于运用“三项机制”选拔任用干部的调查与思考》和《加强组织部门优秀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分别荣获全省组织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制定考核“绿蓝黄”过程纪实管控实施办法,建立“咸阳考核”信息平台,全市工作社会评价满意度显著提升。我市编写的《制约当前干部考核工作的一些问题需重视》被中组部推荐报送中央办公厅采用。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5·11 健步走、秦腔消夏晚会、老年春晚等文化养老品牌越来越亮,为助推追赶超越贡献了“老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