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书养”为啥让育儿累人累己 - 家庭教育大家谈 - 新西部教育网

“照书养”为啥让育儿累人累己

日期:2019-10-22 16:45:39        来源:文汇报    浏览量:

  ■各式各样的育儿法则和网上津津乐道的育儿经,让不少年轻父母成了“照书养”一族。可与其着急了解所有的育儿理论和“成功案例”,不如好好花时间、花心思陪伴和观察孩子,真正读懂他们的内心,思考到底应给予他们怎样的教育和爱

  8月过半,二宝妈妈王媛(化名)终于盼来了暑假结束倒计时。今年是刚上幼儿园的大儿子瑞瑞的第一个暑假,因为听信“弯道超车论”,王媛给瑞瑞报了少儿英语、思维逻辑和游泳培训班,希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结果每次上课孩子都是又哭又闹,一周五天无休的“车夫妈妈”更是苦不堪言。

  小儿子原原刚满七个月,由于担心小夫妻俩暑假忙不过来,孩子的外公外婆特意前来搭把手。最近,王媛发现父母在原原的辅食里加了蛋黄,可育儿书上分明写着“蛋黄要八个月以后再喂”,两代人为此起了争执,陷入一段互不搭理的尴尬。

  静下心来,王媛开始反思:为什么那些流行的育儿经总让自己感到迷茫?是因为自己太相信书本和朋友圈,所以才把养娃变成了一件累人的事?记者调查发现,各式各样的育儿法则和网上津津乐道的育儿经,让不少年轻父母成了“照书养”一族,可越是迷信书本,越是困惑不断,鸡飞狗跳的现实生活愈发骨感。

  不同的育儿经常常“打架”,照书养娃一点也不轻松

  在加入小区的家长群后,新手妈妈余女士才算见识了“学习型妈妈”的厉害。一位妈妈向群友一口气“安利”了十来本育儿书,包括《西尔斯亲密育儿法》《张思莱育儿手记》等,既有国外“经典”,也有本土“权威”;另一位妈妈则推荐了五六款育儿App,包括 “怀孕管家” “宝宝树孕育”“宝宝辅食”等,从孕期注意事项到产后护理,再到各阶段的育儿要点一应俱全……余女士不得不感慨:“现在,养娃真是技术活!”

  的确,和过去相比,习惯“照网养”“照书养”的80后、90后父母,似乎把育儿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有教育心理学专家分析,一方面,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父母有能力也更愿意为孩子提供越来越昂贵和精致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婴幼儿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加之便捷的信息获取手段,让如今的父母不再满足于祖辈那种“经验式”的教养方式,而是立志成为一个个“育儿专家”。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在这种“极致”中感到了迷茫。余女士告诉记者,当她真正接触到那些海量育儿知识时,困惑便随之而来,因为不同的育儿经居然常常“打架”。

  比如,有关辅食的说法五花八门:日本专家说,孩子出生第二个月应该喝煮过的蔬果汁;中国专家认为,母乳喂养的孩子连水都不必喂。而关于要不要哄哭闹的孩子,“美国哭声免疫法”认为不能抱,因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孩子有需求才会哭,如果得不到妈妈的关怀,容易让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碰到喜欢把手往嘴里送的孩子,有说法称这样容易将病菌带入口中,引起消化道感染或蛔虫病、蛲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但也有专家表示这是口欲期婴儿的正当需求。

  “父母们关注的育儿知识越多,越不知道该摸着哪块石头过河。”余女士坦言,照书养娃一点也不轻松。

  育儿方式没有对错,何必苛求“正确”和“完美”

  为什么在这一代父母中,选择“照书养”的人越来越多,但养娃反而变得越来越难?心理咨询师韦伯坦言,根源或许就在于年轻父母太过于追求育儿的“正确”和“完美”。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孩子出生前,父母就买好了各种营养品和胎教材料,准备让娃赢在起跑线;孩子出生才几个月,父母就买来了一堆英文绘本、成语故事给孩子启蒙,生怕错过这个敏感期、那个窗口期;孩子长大后,对照大脑发育的不同阶段,父母更是迫不及待地给娃报上各类早教班、兴趣班。现在,孩子们连过个暑假也比以前复杂得多,假期不再是放松身心的悠闲时光,反而成了全方位“比学赶超”的好时机。而这些育儿方式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所谓“科学育儿理论”的支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不少家长反映,所谓的“科学育儿”放在自家孩子身上似乎并不管用,反倒是一些二宝家庭,在老大、老二的育儿对比中,收获了惊喜。

  家有二宝的夏爸爸告诉记者,老大出生时,他和妻子什么都不懂,只能小心翼翼地“照书养”。比如,书里说六个月以后的婴儿免疫力会逐渐下降,他们就常常怕他受凉,所以习惯给他穿很多衣服;孩子走路不稳爱摔跤,他们总担心磕磕碰碰,所以总是推车出行,结果孩子的身体反而比较弱。轮到老二出生,手忙脚乱的夫妻俩无奈之下选择了放手,穿衣吃饭都比较随性,结果老二反而活蹦乱跳,很少感冒生病。

  一番“对比实验”下来,夏爸爸有了切身体会:如果父母太在意育儿方式的“对错”、太纠结于育儿的细节,反而容易让孩子本该自然而然的成长、亲子之间本该自然而然的亲情流露,变得复杂和尴尬。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需要得到尊重。”韦伯建议父母们记住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换句话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育儿理论,孩子的成长轨迹也没有“完美模板”。

  在他看来,对父母而言,与其着急了解所有的育儿理论和 “成功案例”,不如好好花时间、花心思陪伴和观察孩子,真正读懂他们的内心,思考到底应给予他们怎样的教育和爱。因为, “真正好的父母应该‘看到孩子’,看到他们本身的存在,而不是想着用外在的价值和标准去改变他”。
 

责任编辑:李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