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如何破? - 家庭教育大家谈 - 新西部教育网

孩子沉迷手机,如何破?

日期:2019-07-07 16:15:54        来源:咸阳新闻网    浏览量:

  受访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科门诊常驻心理咨询师 吴晓栋

  孩子“过于”沉浸在手机、游戏里,已经成了很多父母头疼又不知所措的现象。生活中,也不乏孩子因为手机和父母发生激烈冲突。这样的结果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焦虑和恐惧——“不让玩,害怕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允许玩,又影响学习甚至生活能力,亲子关系在这样的纠结中不断恶化。”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成为当代父母的一块心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科门诊常驻心理咨询师吴晓栋说,马上又到了暑假,可以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如何使用手机,自己该如何控制更是显得手足无措,甚至焦虑心慌。

  “其实当父母和孩子因为手机产生了正面冲突甚至轻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亲子关系不良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个现象只是积攒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吴晓栋说,如果你的孩子正沉迷在手机、游戏里,或许沟通的鸿沟已经产生,可能被“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等等这样的状态所困扰。

  解决问题,必先寻其根源。首先是从个体自身方向,孩子出现对手机、游戏有瘾或成瘾,是因为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被接纳的“归属感”、不被认可的“价值感”以及感觉不重要的“资格控制感”;这些感觉在孩子身体里留下了真实的感受,同时在潜意识里也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孩子为什么会在手机里,尤其是在游戏里去得到“归属感”、“价值感”以及“存在感”?那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少或是就没有得到过。“父母总是说孩子这不行,那个干不好。要不就是不让孩子干什么,父母全都承包了。”吴晓栋说,一旦言辞过激,这样的状态就引发了孩子内在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的归属感。

  也会有很多行为引起孩子内在的如果做不好就没有资格获得爱、获得肯定的这种无资格感。比如,“你考到什么成绩,才能干什么;你什么做对了,你才可以怎么样;这样的话都是生活中太平常的话,因为我也对孩子说过。”这样孩子就没有办法得到一个人内心最需要的踏实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可的“价值感”以及勇于创造的“资格感”。

  第二个是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手机有可能代表一个家族里不被接纳或是尊敬的成员;手机反映出家庭关系有问题,孩子链接不到父母的心,尤其是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的心——稳定、接纳、包容,所以躲在自我的状态里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吴晓栋解释,如果只想改变孩子对手机、游戏有瘾或成瘾这个表面问题,而不想着去改善孩子内在感觉及家族之间牵连纠葛的深层原因,那只能是饮鸩止渴,徒劳无功。

  那么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针对于孩子自身没有得到‘价值感、存在感、资格控制感’来说,首先要给孩子的人生留白,留出孩子对自己人生可以自我控制的机会和时间,不要处处替孩子做主,还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这个来。这个留白不但是体现生活中的对自己房间、环境的控制上,小到吃什么,穿什么,选择什么样的书,怎么安排学习时间,到对自己个人喜好的选择上,还要大到某些人生选择的决定上,不要事无巨细,处处插手,而是要有建议但不决定,允许孩子去体验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后果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担当的能力。”

  其次要开始着手改变亲子之间的情感链接,亲子间的情感链接很大一部分是在情感的互动以及感受上,家长要学会用正向积极的语言行为为良好的情感链接打基础。“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或是和孩子一起参加多样化的活动,旅行,让孩子有机会走进现实中的生活进行链接,同时增进情感的流动性。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允许,被接纳,而不只是说一说,做一做,这是情感链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不能感受到,那将无法体验到价值感和资格感,这将会激发孩子的自我保护,从而想要从另一个方面去建立。”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增加父母自己的内在心量,让自己可以有力量安于当下,去面对孩子出现的偏差。”吴晓栋解释,这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支持,也是最深的爱。

  有句话说:父母的心有多大,孩子的舞台就有多大!你想让孩子以后有宽广的机会可以去活得更轻松丰盈,那就从现在这一刻去让自己的心量变得更大,这样孩子的生存范围才会不断扩大,而让自己更有价值更丰盈更自由。记者 吴萍
 

责任编辑:李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