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西部瞭望 > 重庆 >

养老院来了个95后 女孩与她的14位“爷爷奶奶”

日期:2018-08-16 16:43:09        来源:华龙网    浏览量:

\

  何霜在房间内整理铺盖 见习记者 许焱雄 摄

  华龙网8月16日16时30分讯(见习记者 许焱雄)早晨7点,当不少人还在被窝里时,95后何霜已经换上护理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给养老院的14位老人进行晨间护理;

  而当写字楼里的白领们正在吃外卖时,她正给老人们喂饭;

  夜晚,城市已沉睡,这个95后妹子仍在夜里守着呼叫器……

  据重庆市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重庆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达1.5万,相比月嫂、保姆等家政行业,养老护理员成为缺口最大的一个家政职业,且这些护理员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女性。

  在渝北区的一个养老院,何霜却用自己的专业书写着“青春日记”,老与少,背后有着怎样的碰撞与故事,一起来听。

\

  何霜给她的“爷爷”按摩肩膀 受访者供图

       老与少 95后与老人成忘年交

  养老院里,攒动的银丝白头之间,突然出现了一头乌黑的长发,1996年出生的何霜毕业后来到位于渝北区的百龄帮桃源长者养护中心上班,照顾这里年龄年长她三四倍的爷爷奶奶,和她一起的护工同事都是四五十岁的阿姨,虽然看起有点格格不入,但一个干就是一年多。

  起初,老人对何霜很有距离感,甚至有些冷漠,有个爷爷喜欢装聋,何霜说什么他都装作没听见,目的就是不想跟她搭话。直到一天,她从老人亲人口中得知,爷爷一直很内向,这一生都没有成家。

  “自那以后,我对爷爷加倍关心,半年过去,我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成了一段真挚的忘年之交。”因为这段经历,让何霜发现,真诚和真心,才是养老工作中对爷爷奶奶们的突破口。“慢慢的,其他老人也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说到这里,何霜笑得格外灿烂。

  养老院的陈院长说:“自从何霜来后,为这里增添了许多青春气息,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温暖和活力。在工作中,她相对老一辈的护理员最大的优势就是文化水平,比如熟练使用很多现代化护理设备。而很多老一辈的护工可能就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泪与笑 经历生离死别依然笑对生活

  时间回到今年2月底的一天,养老院里响起了欢快的《生日歌》。

  “王婆婆今天是您89岁生日,许个愿吧。”何霜好似老人的孙女一般主持了这场精心准备的生日会,还拿出了一早准备好的生日礼物。

  “谢谢你,小何。我已经很多年没这么高兴过了。”满头银丝的老人被众人簇拥着呵呵笑了。

  这场欢乐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夜里。

  宴会结束后何霜留下来打扫完现场,回房匆匆小睡了会,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起床办好了手续,离开了养老院,这是她计划了很久的休假。

  但是,当天傍晚,何霜收到了院长发来的短信:“王婆婆去世了,很安详。”

  一瞬间,何霜懵了,回忆当时她神色凝重,“晴天霹雳的感觉。昨天晚上还是那么美好,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年仅21岁的何霜,第一次在工作中经历生离死别,这让她一度想放弃这份工作。

  对老人的爱与职业带给她的悲伤让她一时难以抉择。

  “但是婆婆爷爷们有时无意间的话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何霜说。

  一天早上刚起床不久,罗婆婆就红着眼睛找到何霜,说梦见何霜结婚了,说她儿子不要她了,何霜也不要她了,她很害怕。何霜听了就耐心地安慰罗婆婆,“我还小结婚还早”。罗婆婆听完噗嗤笑了,“哪里小,我20岁都是孩子的妈了,我会给你介绍一个好的小伙子。”这些祖孙一般的聊天,总让何霜感觉暖暖的。

\

  何霜在食堂给工作人员及老人们打饭 见习记者 许焱雄 摄

  情与爱 点点滴滴终感动老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每天11点半,何霜和她的同事会将老人送到一楼餐厅。等到老人到齐,她便从口袋里拿出口罩戴好,开始打饭。

  “记到胡婆婆的菜要给她再切碎一点哦。”一位护理员同事过来提醒道。老人们因为各自身体原因会对饭菜有一些特殊要求,护理员们都会特别注意,比如像牙齿不利索的老人,何霜会单独将煮好的青菜、白菜再切碎一点放入碗里,再喂到老人口中。

  坐在轮椅上的张婆婆一边吃一边说:“小妹儿,你也来一起吃嘛,搭伙吃。”饭后,何霜将张婆婆送回二楼房间,把老人从轮椅上抱到床上躺下,打开电视,好让老人选择是看电视还是睡个午觉。

  正准备离开,张婆婆轻轻唤着何霜,“你留不留下来一起看电视嘛,你天天这么帮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拿几个水果去吃吧。”婆婆一边说,一边把几个水果塞到何霜兜里。

  “你做事的细节,日积月累、点点滴滴一定会感动老人的。”一年的工作经历,何霜的付出渐渐有了情感上的回报。

  将所有老人都安顿好午休后,忙了一上午的何霜这才有空坐下来吃饭,每天中午是何霜一天里难得的休息时间。

  养护中心一楼宽敞空旷,仿佛说话声音稍大一点儿,对面都会传来回音。对于95后的何霜而言,一个人站在一楼时常会感到孤独,但是一见到她的14位“爷爷奶奶”,她便忘记了这一切。

  “有些事情要坚持下来确实需要信念,我看不得这些老人受苦,就想让他们的老年生活也能过的很好。”何霜说,“这里的爷爷奶奶全都拿我当孙女,对我很照顾,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走与留 踏实做事 期待行业发展被认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正逐步加深。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抽样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为13.97%,高于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比的10.8%。

  同时,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市民政局今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重庆市老年人口达704万,而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重庆有1.5万养老护理员缺口,且从业者年龄多数高于40岁,鲜有年轻人从事这行。

  何霜大学学的专业是老年服务与管理,同班30几名同学,毕业后还选择做这个行业的不超过5人。“好多同学都是熬过毕业实习,就立马转行了。因为大多数年轻护理员遇到身体不好的老人,就不愿意,嫌护理老人麻烦,所以很少会留在这个行业。”

  毕业后工作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有许多何霜的同事包括刚工作时带过她的前辈都离开了这个行业。工资低、工作内容重复劳累、社会地位不高,不被外人认可都成了离开这个行业的理由。

  但何霜认为这个行业是个朝阳行业。自己又是真心喜欢这些婆婆爷爷,觉得他们很可爱,再加上自己能吃苦,有这样的信念,就坚持了下来。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短缺仍然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全国养老护理人员总数只有几十万人,缺口达200多万,重庆市也有1.5万护理员缺口。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匮乏,取得专业资质的护理员占比不到30%。因体制机制和社会认知度的缺失,导致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作风险大,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流失率达到30%以上。

  市民政局在今年初举行的全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将采取发展专业教育、强化职业培训、完善薪酬和奖励制度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1万名养老服务一线的护理人才,培育1000名优秀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满足养老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