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曾滢禧 卢浩 严国菁)2017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于生态环保领域首先提到“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了”,将“河长制”带入了公众视野,时至今日,河长制已实行一年有余。7月27日,资环学院赴延安“河长制”调研团,顶着炎炎烈日驱车抵达了延川县,展开了针对延川县河长制相关情况的调研。
走访水务局,了解河长制现状
上午,调研团首先来到了延川县水务局进行调研学习。
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白文刚,从河长制的制度起源、各级河长工作职责、该县河长制落实情况及未来工作展望等方面向成员们作了具体的介绍。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河长制,延川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下发了《关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成立了延川县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指挥部首先以清涧河、永坪川河、文安驿川河和关庄川河沿线的畜禽养殖户、直排旱厕、加工企业等点源污染整治为重点,采取封堵和控源相结合的方法,打响了全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目前,延川县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颇见成效,多处河流水质由劣V类改善为IV类,但同时也存在诸如个别河长履职不到位、污染源普查整治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各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民众的环保意识过于薄弱。”当谈及河长制工作中的问题时,河长办负责人如此告诉调研团的成员们。同时,负责人对调研团的社会调研给予了肯定,并鼓励成员们将书本上所学运用至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深入梁家河,观摩河长制措施
下午,在河长办负责人的引荐下,调研团来到距离水务局不远的文安驿镇梁家河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参观学习河长制中要求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调研团步行至目的地,沿路风景非常优美,不管是山坡,淤地,还是梯田之上,目光所及之处均是绿色,一路上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建设非常完善,短短十里的路程,调研团却看到了多座水土保持的淤地坝、荒坡水土保持林。
梁家河村自2011年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以来,按照“山顶戴帽子、坡面栽林子、湿地铺毯子”的治理思路进行规划设计,规划了沟道治理工程体系示范区、坡面综合治理体系示范区、村庄清洁美化示范区、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宣传教育示范区、苹果产业开发示范区、荒坡水土保持造林推广区、生态修复区等八个功能区。近几年来,在完善配套淤地坝工程的同时,又建成了200立方米蓄水池1座、小型抽水站3座、环山观光道路8公里。
在梁家河村委会办公室里,相关负责人向调研团成员大致介绍了梁家河村的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并带领调研团沿途参观了村里建有的滚水坝、人工种草护坡等水土流失防治设施。
调研团成员白瑞在观摩学习后表示:“我作为一名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不难看出梁家河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中所展示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成熟且完备,这很大程度上能为现行河长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一定思路和借鉴案例。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我们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现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将更努力地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水土保持事业、为河长制的建设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