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西部瞭望 > 内蒙古 >

宁夏白芨滩:“五位一体”治沙模式构筑绿色屏障

日期:2018-08-16 17:01:20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浏览量: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卓)8月15日下午,大巴车一路颠簸在黄绿相间的延绵沙海中。第十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记者团北线一行驶进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证这里显著的治沙成效。

\

  “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人们喜欢用这句顺口溜来形容60多年前为沙所困的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位于银川市以东的沙山区,总面积148万亩、生态系统脆弱。经过三代治沙人60多年来“人进沙退”的执着坚守,曾经的一片黄色沙海如今被绿色的草方格和耐旱的灌木丛覆盖着,森林覆盖率达到41%。

  “这些年,我们累计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百万亩,极大地阻止了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对黄河沿岸的村庄、银川和吴忠城区都形成了有力保护。”站在沙地高处,俯瞰着四周浩瀚的绿意沙海,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兴东无不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有了绿色就有了生命,曾经这里罕见生命迹象,如今,昆虫回归了,鸟儿回归了,动物也回归了,现在保护区内动物种类达到129种,植物种类也达到311种。”

  2008年起,这里每年以2万亩速度治沙播绿,把沙漠推远20公里,构筑起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20—30公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屏障。

  在治沙技术上,该地探索了1+4精准技术,1是草方格固定流沙,4是雨季撒播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四项技术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在年降雨量160毫米左右的情况下,当年成活率达到75%以上;在沙区边缘有水的地方,采取滴管节水技术,构建了前沿沙生灌木林、近生活区乔灌混交林、经果林、养殖业、种植业“五位一体”治沙模式,该模式被国务院确定为促进宁夏经济发展重点推广模式。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