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就业求职 >

2019年校招季 毕业生何去何从

日期:2018-11-12 10:08:5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浏览量:

  2019年校招季:“新一线”城市渐成毕业生目标

\

  进入11月,2019年校园招聘季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新一批高校毕业生来说,找工作已步入关键时期。近年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密集出台引进人才的政策,特别是2018年,无论是在落户政策还是在购房政策方面,相关优惠政策频频出台。与此同时,企业也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新的政策,效果如何?新一届毕业生又将“何去何从”?

  新一线城市渐成毕业生目标

  “想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不需要总出差。薪酬只要符合行业的平均水平就可以。”从9月开学进入研三以来,来自中国矿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邢文就开始着手寻找心仪的企业。1个半月,邢文已经投递出去十五六份简历。

  “还是想进和专业相关的政府环保部门,或者大型的央企,平台高,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邢文告诉记者她选择留在北京。

  和邢文不同,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小刘来说,新一线城市也进入了他考虑的范围。小刘告诉记者,和周围大部分同学一样,他最看重的就是户口和薪酬。“毕竟现在是应届生的身份,能够趁着现在把户口落下来的话将来会省事很多。而且在大城市,薪酬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因此,综合考虑,他选择去新一线城市。“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和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相比,落户也更加容易。”

  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陈山,老家在昆明,前段时间刚回国准备找工作的她将落脚城市选在了杭州。“这样的话选择去面试南京、武汉,或者广东那边的工作都是比较方便的,合适的机会也多。”

  随着成都、天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相继发布人才引进计划,不少应届生将目光转向此类城市。

  “相比于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低,压力要小很多。”陈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正在为民生银行的求职考试做准备。

  “现在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会注重不同的需求,以前可能只有户口、薪酬等,但这几年的毕业生会关心年终奖、股权奖励、转岗、晋升空间等。”北京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资深HR告诉记者,从近几年的校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灵活就业,跨专业、跨行业就业的毕业生都不在少数。

  新一线城市的政策空间,为求职者这些诉求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企业布局新一线城市引导求职走向

  据近日专业校招网站梧桐果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校园招聘城市岗位竞争指数排行榜中,不仅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迅速崛起,以杭州、成都、天津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近来在户口、买房等政策上向人才纷纷抛去橄榄枝,受毕业生青睐程度开始迅速追赶一线城市,成为新的人才聚集中心。

  数据显示,北京岗位竞争指数位列第一,一个岗位可收到75份简历;而排名第二的是新一线城市杭州。

  “杭州不仅景色宜人,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从2017年开始,杭州为了吸引毕业生,不仅开展快速落户政策和人才补贴,而且诸如阿里巴巴等大的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成为吸引毕业生流入的重要原因。”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分析说,新一线城市受到毕业生青睐,除了政策优势外,和不少大企业纷纷布局新一线城市息息相关。

  今年以来,蔚来汽车、OPPO、快手、亚洲航空、科大讯飞等快速发展企业集中落地新一线城市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梦想加空间创始人温梦飞表示,新一线城市人才政策突出、办公空间体系完善、投融资服务更为便捷,创新创业的平台优势更适宜新经济发展。

  2018年9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要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打造“双创”升级版。

  与一线城市的发展瓶颈相比,新一线城市在土地价格、人才集聚、消费市场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正在释放,新一线城市的魅力不断提高,吸引着不少快速成长的企业乃至知名企业入驻。

  一线城市竞争激烈背景下的理性选择

  2018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820万人。在今年3月移动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中,数据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在人才求职的行业选择和企业职位供给上带来明显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再次进入人才最紧缺的行业前五,“互联网+”医疗、教育等相关新兴产业集群,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紧缺。

  “互联网属于朝阳行业,近些年的校招规模一直是扩大的。”某大型O2O企业HR王倩告诉记者,由于近些年互联网公司发展加速,人才需求加大,初级岗位需要更多的应届毕业生。

  尽管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优势,但多位企业HR也对记者表示,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应届生整体来说并不乐观。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尽管目前互联网企业的应届生需求量大,但同时其供给量也在上升,竞争压力并没有减小,甚至更加激烈。”王倩举例说,在招聘内容运营、市场营销等实操岗位人才时,以前企业大多只会注重应聘者的实习经历是否和岗位相关,现在则更要求其实习所在的公司背景和具体工作内容。

  “如果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实习经历的话,可能意味着应聘者所经历的挑战和承压能力更强,受过的训练也更为系统。”王倩说,“而对技术岗位而言,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应届生不少,门槛自然提高,学历和学校背景十分重要。”

  某建筑类国有企业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和公司离职率高,近几年校招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二百人的规模,“我们的校招是解决天津户口的,现在不少学生会选择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因此我们基本在面向知名大学招聘时就能达到所需的人才数量,招聘门槛是一直在提高。”

  相比之下,制造业等行业人才渐趋饱和,需求量下降,同时也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企来看,不同性质的国企面临的发展形势不同,校招的规模也会有差别。”某国有纺织企业的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企业位于北京,随着近些年进京户口指标的缩减,企业在不断调整校招规模。

  面对一线城市就业空间的紧张,到新一线城市则成了不少应届毕业生的不二选择。

  校园招聘季,大学生求职千万绕过这些“坑”

  校园招聘季来临,企业陆续进入各高校宣讲。与此同时,招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不断被曝光:有招聘单位在招聘初期就要求学生提供三方合同,有学生被招聘单位要求缴纳培训费……你参加过校园招聘吗?有没有遇到过问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6名参加过校园招聘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最常见的问题是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以及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60.0%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多投诉渠道,给遇到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

  受访者中,应届毕业生占21.5%,本科在读的占33.5%,研究生在读的占10.7%,博士在读的占1.3%,33.0%的人是往届毕业生。男性占50.0%,女性占50.0%。

  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被指为最常见问题

  陈姗(化名)毕业于广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去年和某地产公司签了三方协议,“签之前谈的薪资水平我觉得比较合理,签之后才被告知谈好的工资是试用期工资,正式工资反而比试用期工资要少一半。”陈姗说,“我一位学姐通过了某通信科技公司的面试,定了签约,因此拒绝了其他公司邀约。结果对方很久之后通知我学姐她没有被录取。”

  “某些招聘企业各部门与HR之间沟通不充分,安排混乱。”现任某互联网公司工程师范严(化名)在参加校招时曾面试一家公司的两个部门,通知被录取后发现自己被安排到一个未投递过求职意向的部门。他还告诉记者,一些公司的校招组对待应届毕业生也缺乏尊重,有时对应届生的咨询和质疑置之不理。

  顺丰同城产品经理金夏(化名)表示,现在很多公司都允许求职者在线笔试,但面试依然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很多公司面试在同一时段,而且不允许改时间,很不人性化”。

  调查显示,83.3%的受访者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过问题,87.1%的受访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校园招聘时遇到过问题。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招聘公司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60.5%)和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53.1%),其他还有:应聘初期要求扣押三方合同(51.4%),招聘需先缴纳各种费用(35.7%),招聘会现场拥挤杂乱(27.7%),宣讲会时间不合理(26.0%)以及投诉无门(13.7%)等。

  “我的三方协议已经签了,又有违约金,现在只好等机会再跳槽了。”陈姗表示,招聘企业违反录用承诺,会耽误应聘学生的计划,导致一些应届毕业生放弃了其他好机会,也失去了作为校招生求职的机会,只能去参加社招。

  范严指出,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导致一些被“骗”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去不喜欢甚至是不熟悉的岗位,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效率也可能较低。

  实际工作内容与招聘信息不符会给应届生带来哪些影响?调查中,67.4%的受访者直言这可能导致新员工很快跳槽,53.3%的受访者指出这会拖慢学生求职进展,46.8%的受访者指出这种情况容易出现毁约后果,45.8%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影响学生自由选择和客观衡量岗位。

  60.0%受访者建议学校设置更多投诉渠道

  范严希望学校能够针对往届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生做求职辅导,将可能出现的陷阱告知学生,并制定应对机制。

  陈姗希望学校严格把关参加校招企业的资格,并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投诉渠道,一旦有学生举报不良企业,要及时采取措施。“学校平时也要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告诉学生在求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学校的职业规划课常常是大班授课或者选修课,课堂管理松散,学生也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象,让职业规划课真正起到作用。”金夏说,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把控好、安排好找工作的节奏都做得很差,“比如何时该实习,何时该写简历,何时该投递,大学生要树立一个长期的规划和目标”。

  学校该如何在校招中为学生提供服务?调查中,60.0%的受访者建议设置更多投诉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53.8%的受访者建议严格筛选参加校园招聘企业并进行监督,53.4%的受访者希望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提供指导。其他建议还有:招聘前期与招聘企业就相关招聘条款规定做好沟通(49.0%),提醒学生可能出现的校招陷阱(39.3%),对企业宣讲会做好场地、场次方面的安排(25.6%),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营造良好的校招氛围(17.3%)等。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校园招聘是应届毕业生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求职渠道和方式。对于目前校园招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辅导机构等都高度关注,出于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角度,也设置了很多“防火墙”。“不少大学就业中心、服务机构建立了一种通报机制:各学校负责就业的机构,通过微信群联系,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都会在群里通报,这样各学校就会及时了解,避免把错误或虚假的信息发布给更多学生”。

  大学生如何避免招聘陷阱?调查中,62.0%的受访者建议提前对招聘中常见的“坑”做了解,做好预防工作,59.4%的受访者提醒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招聘者的承诺,50.0%的受访者建议遇到陷阱及时向学校就业办或有关部门求助。其他建议还有:熟悉劳动合同法,详细浏览合同(47.6%),问清楚目标企业的截止日期,不要随便签约、毁约(38.0%),多参与相关招聘和实习,积累经验(20.8%)等。

  “不能轻易相信招聘者的口头承诺和企业的招聘宣传,最好能向了解企业的学长学姐请教实际情况。”陈姗建议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在必要时对HR的承诺进行录音,作为证据,签约时也要仔细看合同。

  王霆建议大学生多关注学校所发布的招聘方面的信息,学校对于一些虚假的、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及时进行通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静(化名)建议大学生为求职早做准备,包括摸清自身喜好、未来发展方向、了解职业要求和了解求职企业。“大三、大四就可以去感兴趣的行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提升所需能力。参加校招时,要注意衡量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收集意向企业的招聘信息。临时抱佛脚成功几率不高”。

  王静提醒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注意各企业签约的截止日期,“在没有签约之前,不要随便拒绝任何一个offer,也不要放弃任何一个面试机会。如果遇到欺诈,可以求助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

  专科真的不如本科吗?2017年高职高专就业率已超本科

  不久前,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本转专”的新闻成了热门话题。在网友一致为高校严把“毕业关”叫好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本科和专科的讨论,它们之间的区别你了解吗?

  在今年7月份,华中科技大学的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经学校处理,由本科转为专科。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称:“试行本科转专科制度,是一种学业救济制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给濒临退学的学生一条出路。”

  华中科大的做法值得肯定,专家认为,这是在目前学籍管理制度之下建立的学业救济制度,否则,大学淘汰不合格学生将面临更大阻力。

  专科的文凭也不好拿

  10月9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全面从严治校,狠抓“校风、学风、教风”,该校党委经研究决定,对2017-2018学年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另外40名学生留级。这是该校全面推进从严治校的重要举措。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近3年来,学校1.8万名学生中,有167名学生因为成绩不合格被学校发出退学警示,每年都有少数学生因为未修满学分无法拿到毕业证而“掉队”。近年,该校每年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达到毕业生人数的10%,其中2018届毕业生中有612人未能如期拿到毕业证书。

  高职学校又不是清华北大,搞这么严有必要吗?

  对于外界的各种议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立说,因为高职与本科不同,其培养的是动手型的工匠。

  如果在大学几年时间都玩掉了,本来在知识基础上就比本科院校学生差很多的高职学生,今后在社会上没有办法竞争,因此,必须要把面孔板起来。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斌说:“高职学校绝不是一手交钱一手发文凭,也不是马路上随时可以捡到的饭菜票!”

  本科和专科究竟有什么区别

  那么,本科和专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很多大学生自己都没弄明白。那么,团团在这里“扫盲”一下吧!

  首先来看一下:

  2004年8月28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015年12月27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

  从上面所引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属于学历的范畴,都是国家承认高等学历教育。但是,从学位的角度看,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专科毕业生则没有学位。这是因为,学位是学术称号,学历是学习经历,二者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通俗地说,本科更着重于理论上的通识教育,出口是理论素养相对较高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专科则更着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出口主要是技能型应用型高等人才。

  本科比专科更占优势?

  其实,专科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弱”。

  据麦可思《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与2016届、2015届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高职高专就业率已超本科。

  在薪酬方面,高职高专院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860元,明显高于城镇居民2017年月均可支配收入(3033元)。

  值得一提的是,2008~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1647元增长到3860元,增幅为134%。

  所以说,所谓“本科比专科含金量高”的说法并不科学。我们既不能把本科当成专科的延长版或升级版,也不能把专科当作本科的精简版或“翻版”。设想有一碗米饭和一碗面条,你能说哪一种优于另一种么?你是苹果我是梨,咱们两个没法比。

  当然,由于当前高等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差别很大。一些高校的办学定位不清、办学条件比较落后,这在部分专科院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而给社会大众造成“专科就是不如本科”的错觉和偏见。

  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这种情形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不断改观。而我们当下可以做的,首先就是要准确把握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迎来最大规模留学生归国潮,各地引才有啥“高招”?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国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生归国潮。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和国内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推出,我们相信,海外学子归国潮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今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提升归国和外籍人才创新创业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做出重要指导。全国各地也据此出台相关举措,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总体战略布局。

  迄今为止,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3.2万人。

  杭州:

  打造海外人才净流入率第一城

  在中国城市争相“弯道超车”的阵列中,杭州表现突出;在引进海外人才的过程中,杭州收获颇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2017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结果发布,杭州连续第八次入选。2017年,杭州人才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之首,迄今为止,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3.2万人,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品服务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引进的人才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26岁至30岁之间。

  杭州怎么做到的?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有星说:“一是因为杭州民间资本发达,有创业‘基因’和传统,创业受到尊重,对创业者的最高资助可达1亿元人民币,还拥有‘最多跑一次’等适合海归创业就业的政策环境。二是因为杭州宜居宜业,有西湖和西溪两个城市品牌。相对于北上广深等城市,杭州创业和生活成本更低。三是杭州市重视引才,先后颁布‘全球聚才十条’和‘开放育才六条’等引才政策。”

  另外,杭州“创新活力之城”的城市定位,也发挥了真实可见的吸引力。“这里有G20峰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带动效应,有阿里巴巴、网易等明星企业的示范效应,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达摩院等科研机构的聚集效应,比如我们研究院正在参与打造的一个品牌‘互联网科技之城’。”李有星补充说。

  杭州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2016年10月12日,全国首个海归社区——“EPC欧美金融城”落户杭州,旨在为海归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工作、居住和社交环境;2016年12月16日,全国资本市场首个人才板在杭州启动,聚焦资本吸纳能力、人才集聚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辐射能力;2017年7月24日,全国首个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落户杭州,设置西湖区、拱墅区、高新区三个试点园区,旨在集聚高端人才,发展高科技企业……显示出“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突出特色。

  杭州市还厚植政策优势,并将其不断深化。“八八战略”、互联网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美丽中国”、“特色小镇”等政策和规划方案从这里成长,影响扩展到全国。梦想小镇、中国人工智能小镇、基金小镇等在杭州遍地开花,汇聚了一大批海归企业。以此为基地,中国(杭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活动在此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些都为杭州市引进海外人才夯实了基础。

  杭州市推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

  在“人才新政27条”“若干意见22条”的基础上,2018年2月27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再次加码,推出《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球聚才十条”“开放育才六条”等政策。

  其中,“全球聚才十条”提出的是吸引“外国人才”。主要内容包括:

  对外国人才开展分类认定,外国人才在杭可享受出入境便利政策,外国人才在杭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人民币、建设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招引全球优秀青年人才来杭创新创业、举办外国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展高层次外国人才特聘职位试点、资助外国人才荣誉获得者、加快外国人才在杭配套设施建设、资助引进外国人才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

  “开放育才六条”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杭州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资助世界技能大赛奖项获得者、资助国际行业资质证书获得者、扩大人员国际交流便利、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国际交流培训等。

  福州:

  发挥侨乡优势,设置海外引才大使

  “三山一水”“三坊七巷”,福州在历史上作为我国东南军政要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拥有辉煌的过去,有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传统。但在广东、浙江等地迅速发展和省内厦门、漳州、泉州城市圈的后发竞争局面下,福州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为引进海外人才,福州另辟蹊径——充分发挥侨乡优势,设置“海外引才大使”。对于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大使,最高可奖励20万元人民币,走出了一条引进人才的新路。

  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外国专家来榕创新创业,福州市制定《引进海外人才联络处管理办法(试行)》,依托海外企事业单位设立联络处,其主要职责包括建立人才信息发布平台、引进各类海外人才、协助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数据库等。除此之外,福州市海外人才联络处还配合福州市承办各种活动,组织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来榕考察交流。近年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外人才创业周、福建(福州)留学人员创业大赛、福州海外留学人才与项目对接洽谈会、海外博士海西行等活动接连举办,其中就有许多来自海外的参加者。在福州市的积极筹划下,一张乡情之网编织成一张人才发展、产业振兴蓝图。截至目前,福州市已先后设立加拿大、日本、台湾、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等海外人才联络站,聘任了一批海外引才大使。

  “近几年,中国在各领域都有巨大发展和变化。欢迎福州乡亲常回家乡看看,关心支持祖国、家乡发展。”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市希望在海外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招聘平台和联络处,借此看望海外侨胞,了解侨胞的心声和愿望。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聘任海外引才大使,就是为了促进中外人才交流,引进各领域人才。”

  据悉,为了更快更好地引进海外人才,福州市不仅在“侨乡”这一优势上下功夫、做文章,还充分发挥在两岸人才交流方面的显著优势,吸引台胞前来创业,着力营造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区叠加”的人才特区和引才高地。

  (综合自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