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18-11-26 16:35:2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浏览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主题是“百折不挠”,选取的都是励志的文章,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及其精神的感悟,告诉我们在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厄运,要想取得成功,应具备什么精神等。

  本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3. 学习本文运用数字和四字词语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厄运”打击体会谈迁不屈不挠的精神。

  2.通过对谈迁“信念”的认识,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文字,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课文中的重要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但少部分学生不能把握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所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厄运”的意思,进而引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厄运”组织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谈迁  《国榷》他所遭受的厄运是什么?(书稿被盗)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书稿丢了怎么是厄运?)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找一找谈迁为了写《国榷》都做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汇报交流

  (1)“四处借书抄写”让我仿佛看到了他向别人借书时,有人不借给他,他就苦苦哀求;有人讽刺挖苦他,他就默默忍受……为了写《国榷》他受尽了冷眼、委屈……可是,他放弃了没有?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就是“信念”。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他虽然贫穷,但却自强不息。读出他的自强不息。

  (2)出示句子: “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从“一点”和“一百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点”可能是多少?(也许是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

  “一百多里路”可能是什么路?有多远?(当时交通不便,他只能靠两只脚走路。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一早出门搜集资料,晚上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去世,为写《国榷》,他甚至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从“一点”和“一百多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为了写《国榷》他吃尽了苦头,可见他做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3)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读着“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400多万字”我仿佛看到夜深人静了,他坐在灯下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冥思苦想,通宵达旦。

  是什么支撑他20多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坚持这样做?是信念!读到这儿,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坚持不懈。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这些数字能去掉吗?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谈迁写《国榷》的不易,有效增强了表达效果。写作文时我们也要学习恰当的运用数字增强表达效果。

  过渡: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谈迁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国榷》。可就在即将付印前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书稿被盗。

  三、学习2-3段

  1.默读2-3段,找一找谈迁有什么表现?他是怎么做的?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2.汇报交流

  (1)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不停流淌……

  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谈迁的痛苦、绝望)。20多年的付出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从此下落不明……对谈迁而言,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部书稿吗?(是他一生的心血、付出、汗水、梦想、希望、生命。)这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对他来说这就是——厄运!

  遭受这样大的打击,如果是你会怎样?谈迁呢?(下决心从头再写),当时,他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了,是什么让他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是信念!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出示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四处寻访  搜集考察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面对孤灯  奋笔疾书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写一写。

  出示: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谈迁去郊外考察;

  在一个大雪纷纷的早上,为了搜集前朝的逸闻,谈迁  ;

  有一天他刚抄完史料,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大雨,谈迁;

  一天深夜,他正奋笔疾书,突然感到发烧了,他

  (3)同学们,寥寥的几个词,却让我们读出丰富的内容,这是为什么?

  引导:这些词有哪些特点?

  (俗话说:浓缩的总是精华,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是的,有时详细的描写是一种美,但精炼的叙述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带给读者无穷无尽的遐想。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表达时也能尝试着使用四字词语)

  (4)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课件出示:

  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种种不利条件之下,谈迁的二次创作绝不是第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超越,是谈迁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超越。“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好的名声载入史册,并一直流传下来。

  谈迁之所以能够成功、名垂青史是因为什么?

  (因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四、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信念是——,它能——。

  2.本文的作者也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齐读最后一段。

  3.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有几句名言与大家分享: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没得事不屈不挠。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让我们一起记住谈迁,记住他那——读题——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像谈迁这样有着坚定的信念,面对挫折自强不息的中外名人故事,准备举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故事会。

  2.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

  3.学习运用数字表现表现某个人某方面的品质或说明事物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国榷》

  不屈不挠 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

责任编辑:祁涛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