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国美院校考正式开考。开考当日,美院门口出现了考生跪拜祈福的场景。对此网友补刀“差一支香”,还有网友讽刺“去灵隐寺比较好”。
考试考的是实力、心态,以及平时的积累,其他因素都是“纸老虎”。学生通过在美院门口跪拜、祈福以佑考试通过,并非其无知迷信,恰恰说明了现实中过于激烈的艺考生态。这种超出想象的竞争让学生感觉将考试寄托于实力和心态远远不够,只能将其寄托于神灵,这样的现状也折射出一种现实焦虑。
以中国美院校考为例,在取消沈阳考点的情况下,今年全国总报名人数依然达到了7.8万人次,较去年的6.5万人次增长了20%。考录比例近50:1,意味着平均每个考场仅有一人能脱颖而出。此外,学校火,专业更火,竞争最为激烈的景观与环艺类考录比例甚至达到了85:1,录取率不到1.2%,堪称百里挑一。
再说说浙江传媒学院艺考情况,2017年的报考人数接近10万人,而实际上最终录取的只有一两千人,巨大的悬差已经凸显。还有,最热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报考人数共计15000余人次,计划招生100名,报录比约150:1——艺考的现实难度和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学生们心里没底,也是自然而然之事。而这种激烈现状,也确实给艺考生带来了更大挑战,这种挑战也是他们所必须正视和疏解的。
异常激烈的现实竞争加上艺考本身的“灵活”属性,也进一步放大了艺考结果的不确定性。艺考院校门口的各种“唯心主义”奇葩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不必对学生美院门口跪拜的行为苛责太多,这行为跟封建迷信无关,更多的是学生对梦想虔诚的信仰。这在激烈的竞争高压之下,能给予考生一定的心理安慰,同时还能增加其面对挑战的勇气,让他们进入考场的心态稳一点、实际的发挥更好一点。对此,公众应给予理解。
当然,对于实在过火的“祈福”行为,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和纠正。但归根结底,改善艺考校门口“祈福”怪状,还要从艺考激烈生态的现实疏解和艺考体系稳固性加强这两方面入手。
对于考生而言,考试还是要放松一些、从容一点。考试的关键不在于“神灵护体”,关键在于自我,应该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如若在心理上过于寄托他物,只会加剧自己的焦虑、影响自己的发挥,反而会得不偿失。
艺考竞争如此激烈,其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程度大大增强。但也不能忽视这种现状背后的“野蛮生态”,这种激烈的生态,应该为社会留下一些启示。学校和考生面对现在的“艺考过热”,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放下焦虑心态,在思考和探究、整治和规范中,挤掉浮躁的泡沫,保证艺考竞争激烈的客观真实性,让艺考回归于理性与正常的状态。(王彬)
实习编辑:刘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