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播报
南郑区许营村:强根铸魂抓党建 优化服务促发展
日期:2018-12-12 09:58:08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新西部教育网讯(通讯员 涂宁)许营村位于南郑区新集镇以南,全村辖22个村民小组,1016户,3842人。许营村设党总支1个,党总支下辖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9名。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级清洁工程示范村”,2018年创建市级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近年来,该村党总支聚焦富民强村,突出“党建引领”功能,坚持抓抓班子强管理、抓硬件惠民生、抓龙头促发展,推动村基层党建工作补齐短板、全面进步。
抓班子强管理,提升党建水平。该村始终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基本建设来抓,努力使党支部成为党员群众心中的“灯塔”。一是着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今年换届中,选配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其中新任职干部3名,平均年龄4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3名,真正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二是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完善“智慧党建”工作格局,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党员星级创建、积分制管理等,创建了“许营村党员微信群”,通过“党支部工作上网、党员集结在线”,定期在微信群通报党支部工作情况,回复党员反馈问题,加强党员与支部交流互动,真正实现用“微信小平台”发挥“支部大作用”目的。三是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实施“双培双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议事会和承诺制等“六大载体”工程,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打造立体化服务群众体系,引导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抓硬件惠民生,优化服务质量。该村党总支突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抓党建促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党群活动阵地硬件水平,不断改善服务党员群众水平。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集休闲健身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等于一体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与此同时,结合创新服务功能的新要求,统筹兼顾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众的服务需求,不断探索完善提升服务功能的全覆盖。一是投资5万余元建成了占地80余平米的“留守儿童之家”,通过“政府支持、村组自筹、单位赞助、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目前已经筹集资金3万余元,成立党员结对帮扶关爱队伍,每月定期开展活动,对全村32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全方位关爱和帮助。二是协同团区委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调研实训提供了平台。截止目前,已累计对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两批80余名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前来锻炼实践,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三是成立老年人协会,建成面积达200平方米老年人活动中心和14张床位的幸福院,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他们在参与村“两委”建设、关心下一代成长、维护稳定、老人互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抓龙头促发展,引领经济增效。该村党总支始终坚持把抓党建与促发展深度有机融合,强化支部引领作用,通过“支部牵头引、党员带头建、项目扶持促、科技支撑提、优化服务管”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形成种养殖规模化、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村域经济发展路子。一是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基地+产品”模式,依托本村长林蔬菜专业合作社,80户农户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统购统销等方式抱团发展,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50余亩,突出产品质量“优”,基地出产的黄瓜、丝瓜、豇豆、番茄、茄子、四季豆等蔬菜品种获得陕西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产品投入市场供不应求,种植户年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二是由该村党总支牵线搭桥,引进新集镇康源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探索实施“稻田+渔业”的立体农业新模式,突出脱贫带动“广”,建成许营村稻田无公害生态甲鱼养殖基地,有效带动75户贫困户参与甲鱼养殖,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三是大力实施“党员中心户双带富民”创建活动,突出经济效益“高”,建成党员养殖示范基地,发展活水养鱼250亩,带动党员群众养殖户30户,每户养殖户年增收可达1.5万元以上,经济带动效益十分明显。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