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跨越发展“快进键” 四川民族地区跑出“加速度” - 四川 - 新西部教育网
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西部瞭望 > 四川 >

按下跨越发展“快进键” 四川民族地区跑出“加速度”

日期:2017-05-19 10:05:43        来源:四川日报    浏览量:

\

\

国道318线雅江县至理塘县的18道拐路段。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资料图片)

  随着新甘石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电力天路”工程完工,全面消除了藏区无电村。

  阿坝州率先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两个100%目标。

  我省牵头,西藏、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七方签署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权益保障和依法管理,此举在全国民族工作系统开创了先河。

  初夏的巴塘县夏邛镇架炮顶村,近百名工人正不停忙碌,一座座新藏房雏形已现。

  这里是巴塘县最大的易地搬迁项目——地巫乡整村搬迁工程现场。地巫乡村民毛雨多吉和妻子扎西拉姆专门来工地转了一圈,难掩内心喜悦,“再过几个月,就要搬过来开始新生活了。”

  得益于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和成都双流对口支援,夏邛镇将安置近两百公里外的地巫乡119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和受地灾影响的群众,他们将在这里安居乐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省政府持续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强力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民族地区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本报记者 钟振宇 张庭铭 袁婧

  突破关键瓶颈

  为跨越发展夯实“地基”


  甘孜县达通玛草原曾经是电力盲区,如今,村民吉木家的副食店晚上也能营业……随着新甘石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电力天路”工程完工,全面消除了藏区无电村。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来抓,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差别化支持政策,实行“多予、不取、放活”方针,优先突破关键性基础瓶颈,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民族地区“交通大会战”。截至目前,民族自治地方通航机场达到5个,公路通车里程达7.3万余公里,阿坝州率先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两个100%目标。

  基本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会理大海子、金川崇化、北川开茂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农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

  “十二五”期间,我省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去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1.7亿元,增长6.2%,人均GDP首次突破2万元。

  锁定群众期盼

  聚力脱贫攻坚和民生实事


  雅江县八角楼乡日基村是成都通往稻城的必经之路。三层高的藏族民居,不仅是藏族村民八斤的家,也是他装修一新的乡村酒店。“多亏了当初政府提供的10万元无息贷款,如今住店的回头客源源不断。”八斤对未来充满新期待。

  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共有45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占全省88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的51%。我省坚持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把民族团结和谐牢牢建立在脱贫奔康和民生改善的基础上。

  在藏区,全面实施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2013年到2016年底,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95个,建成新居72558户;对1.5万余名包虫病病人实施了药物治疗;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

  在彝区,大力实施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和综合扶贫开发,建设彝家新寨上千个。过去5年,凉山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0.98万人。

  创建活动引领

  营造团结稳定各民族共同发展局面


  在2015年举行的全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甘孜州甘孜县那仓觉姆寺寺管会主任托呷第一次来到成都。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和其他受表彰的代表一起坐在了会场前面中间。“省里对我们民族地区代表如此尊重,非常感动。”

  团结稳定是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并确定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省的目标。目前已建立152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和10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观念深入人心。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我省牵头,西藏、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七方签署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权益保障和依法管理。这项工作在全国民族工作系统开创了先河。

  圆 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嘉 宾

  省民宗委主任姚斌

  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道洗面桥社区党委书记李晓林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举措。围绕这一主题,记者与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基层社区干部进行了对话。

  记者: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你们有哪些做法?

  姚斌:我省是一个多民族大省,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我国民族分布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这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没有全省各民族的团结奋斗就没有四川的发展、稳定、和谐。

  近年来,全省上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专章,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做出规划部署,进行高位推动。

  李晓林:针对成都市洗面桥社区多民族聚居的特点,我们通过建立社区互嵌式民族工作联络小组、召开少数民族经营户联谊会、举办民族文化节活动等多种方式,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形势下的互嵌融合途径,不断创新服务管理,赢得社区常住和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记者: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省,有哪些新打算?

  姚斌:我省已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奋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省工作方案(2016-2020)》,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省。按照分步走思路,我省将以民族工作任务重、工作基础条件比较好的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成都市为下阶段创建活动第一梯队,实行重点推进,争创全国示范州(市),其他地方发挥优势积极跟进,实现全省整体创建总目标。

  李晓林: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示范社区”为抓手,不断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力度,在创新举措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示范社区升级版。

  新闻当事人

  种蓝莓办羌家乐羌村村民迈上致富路


  □本报记者 钟振宇 张庭铭

  进入5月中旬,初夏的炎热一阵阵袭来,而邛崃市南宝山依然清幽凉爽。

  作为“迁徙羌家”农家乐的主人,邛崃市南宝山镇直台村村支书陈学平最近接到了好几个山外打来的咨询电话,都是关于预订今年夏季包月住宿避暑的。陈学平说:“村民们看到旅游能致富,今年村里新增了5家羌家乐,接待能力将大幅提升。”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摧毁了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羌族群众的家园。在各级党委政府关怀下,2009年秋,作为汶川地震灾后唯一整村跨区域迁徙内地的少数民族村落样本——“云朵上的民族村”直台村搬迁到了南宝山镇。

  7年多来,作为村支部书记,陈学平见证了直台村的新生历程。地震前,村民靠山吃山,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白菜等作物,散养猪、牛、羊等牲畜;每年初夏,家家户户都上山采挖虫草等药材。永久搬迁后,羌族受灾群众面临的根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村民们通过种老川茶,流转土地种植蓝莓,获得租金收入和劳务收入。

  陈学平说,直台村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村,打造民俗休闲旅游产业成为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共同愿望。2015年,政府启动民居羌式风貌改造,一些有眼光的村民同步开展了住宿改造。借力次年的蓝莓旅游节,羌家乐在暑期旺季出现了“一床难求”。

  “我们家共腾出了7间房14个床位,去年夏季营业毛收入7万多元。”陈学平给自己的店取名“迁徙羌家”,去年,客人来了吃住每天人均消费120元,不仅能品尝到猪膘肉等羌族传统美食,还能免费观看羌族歌舞表演。陈学平说,在政府关心下,村里将开展规范化培训,并考虑成立自治协会对民俗休闲旅游产业统筹管理。“种植蓝莓+羌村避暑游,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就是直台村村民未来的致富路。”陈学平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强娴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