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素质导师制开启全新育人机制

日期:2016-09-26 11:52:46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人类社会跨入信息社会后,“知识”存储形式、传播速度以及更新速率发生着巨大变化,学校教育因此由“知识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型。

    然而,作为培养学生观念、品格等通识素质以及创新、创业及特长等个性素质的教育,在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成为素质教育的“短板”。为此,武昌理工学院为建立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育人机制进行探索研究。最终,素质导师制呼之即出。

    素质导师内涵及基本职能

    素质导师是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创建的一种新型育人队伍,集通识素质理论教师、辅导员等于一体,以“六导”“六督”为基本工作职能,专职从事通识素质教育的教师。

    “六导”指:人生引导,品德教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六督”指:督促学生“三会”,即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督促学生“三要”,即要内化、要践行、要创新;督促学生“三习”,即预习、练习、复习;督促学生“三问”,即为促进学生勤于思考和大胆质疑,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或每个学分必须提出3个质疑性问题;督促学生“三多”,即多读书、多实践、多交流;督促学生“三省”,即自省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文明。

    素质导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念、品格、能力等方面素质,突出“素质本位”。素质导师工作以“导”为主,有别于辅导员、班主任以“管”为主的工作模式,本质上是高校专职育人队伍。

    素质导师制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

    素质导师运行机制主要通过素质导师与学校、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二级学院及学生组织运行予以体现。

    一是素质导师与学校:素质导师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发挥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用,保障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是素质导师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主要职能是按照“课堂奠基、实训强化、拓展提升、素质内化、成功展现”的模式塑造全校学生通识素质。素质导师通过参与通识素质理论教学,组织项目实训与拓展,开展通识素质测评,培养全校学生通识素质。

    三是素质导师与学院:素质导师以学院通识素质教育教研室为依托,开展通识素质教育理论教学与研究、素质测评等,与着重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专业教师一道,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四是素质导师与学生组织:素质导师指导学院团学组织建设,发挥“政治辅导员”作用;素质导师指导学生班团组织建设,发挥团支部“第一书记”作用;素质导师根据个人特长抓学生社团组织、思想建设,发挥学生社团“政治委员”作用。

    因此,在素质导师选配聘用制度方面,就要按照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及适度性配备原则,按照1:150的比例配备专职素质导师,依据“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从校内和校外选拔素质导师。

    素质导师制初步实施见成效

    素质导师制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志向远大、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胸怀宽阔、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身心健康等通识素质,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各类先进学生典型大量涌现,如“全国三好学生”宫晓芳、“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田志武等。此外,学校先后有16名学生获得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多个班级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团中央、团省委等各级表彰。

    科学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能有效促进素质导师队伍建设:一是素质导师的工作观念发生转变,由“管”变“导”,真正成为学生通识素质教育主导者。二是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化、专业化及专家化的素质导师队伍已形成,任职超过10年的素质导师占比达41.9%。三是素质导师自身素质大幅度提升,素质导师制度体系为素质导师参加各种研讨、自学及实践锻炼等提供了平台,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素质导师制度体系已嵌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德育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由准入与退出制度、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及管理制度等组成。武昌理工学院仍将继续探索、实践、完善这一全新育人机制。

    (作者:徐拥华,单位:武昌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
 


责任编辑:费杨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