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印发于10月8日的文件,让中山大学部分学生感到担忧。
■ 追问
是否侵犯学生隐私?
校方表示加强监控无可厚非;专家称非教学时间不应开启
昨日下午,针对部分学生对于隐私权的质疑,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回应称,所有监控设备仅作为教学督导的辅助手段,用于监督教学过程,镜头对准教师,而非学生。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中大对于教学质量的把关,主要通过教学督导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而在安装监控设备后,这一督导效率将有提高。
中大宣传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监控设备的开启和摄录均有严格限制。其中,仅在两种情况下,摄像头会开始录像,即教师有录制教学过程需求,或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数据收集需要时。而摄像头也仅在教学活动期间开启,其余时间处于关闭状态。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中大校方表示,教室作为“公共场所”,学校加强监控无可厚非,“教室就是大家学习的场所,所以安装摄像头也没有问题。”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表示,中大在教室内加强监控,其合理性依赖于出发点和动机。
“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来说,类似一些写字楼在办公区域装备摄像头。”他介绍,不过在实际执行中,学校需要恪守开启和摄录的限制规范,严格做到非教学时间不开启,非特殊需求不录像。否则,就有搜集师生隐私的嫌疑,也将为其安装监控设备的合理性带来争议。
■ 链接
有高校将摄像头装进宿舍楼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高校关于安装监控设备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其中,甚至有学校在非教学场所,也安装了监控设备。
2013年4月开始,华中师范大学将教育部下批的400万专业经费,用于学生宿舍、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处的安保设施建设。此次升级安保,华师各宿舍楼安装监控摄像头共计509个。该校保卫部门称,安装摄像头后,宿管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实时监控。此外,除了防贼,摄像头还能发现学生使用违规电器,预防寝室失火。
宿舍楼安装摄像头,该校大部分男生表示“无所谓”,而不少女生因担心隐私遭泄,表示“很紧张”。
2014年,有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发帖称,返校上课后,发现教室都装上了摄像头,一间教室有三个之多。
当地媒体探访后证实,这一“规模”非虚。其中,教室讲台上方两侧各有一个小型摄像头,教室后墙则有一个“体形”稍大的摄像头。而该校保卫处负责人田野则表示,摄像头主要用于考试监督,防止舞弊,平时不开放,“学生没必要过分紧张”。
新京报记者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