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府谷是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但也是能源经济下行影响的“重灾区”。由于受能源产品价格下跌、产品销售不畅以及资金紧张等综合影响,企业普遍出现生产运营困难的局面。为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运营困难,该县积极为企业协调落实直供电交易资格,上半年,京府煤化等15户全县直供电交易企业累计降低用电成本1000多万元。
窥一斑而见全豹。今年,我市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各项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去产能方面,我市严格落实去产能政策要求,1—7月份,退出或停工停产整顿煤矿49处;去库存方面,出台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政策,截至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6.3万平方米,增长109%;去杠杆方面,推动化解银行不良贷款27.4亿元,6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较上月末下降0.5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协调包西铁路下调运费,地方煤炭铁路运费平均每吨下降35元;补短板方面,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科技馆投入使用,崇文雅园等棚改项目也顺利实施。
【缘起】
现实和多种问题倒逼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把脉中国经济所开出的一剂“良方”,其明确要求用改革的办法倒逼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高房地产库存、高杠杆等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从我市来说,历经煤炭“黄金十年”发展带动,榆林经济一路快马扬鞭,连续多年位于全省经济前列,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但从长远来看,榆林仍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南北区域及城乡发展不平衡、软实力不强等,亟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来破解、弥补发展中的难题和不足。
在多种问题的倒逼下,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进一步推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以去产能方面为例,我市制定上报了《榆林市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经核准我市生产矿井产能减量4044万吨/年,对手续不健全的在建矿井责令停工停产。同时,严格落实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的煤矿联合惩戒措施,坚决打击私挖滥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并对联合试运转过期未进行环保验收和手续齐全超工建设的整合技改煤矿,制定分类处置措施。
【发力】
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黄河流经我市府谷、神木、佳县、吴堡、绥德、清涧,沿岸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土壤贫瘠,自古便有“石山戴土帽、胶泥夹石砲”之称,而且大部分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一直属于经济落后区域,是全市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面对这种情况,我市从着力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出发,启动了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区域发展战略,提出打造国家沿黄生态安全承载区、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特色文化旅游名胜区,努力形成以黄河为主线、多点相互支撑、交通网络健全、生产条件改善、特色产业壮大、文化旅游特色彰显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沿黄生态经济带。
我市将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方面,继续推进存在安全隐患、手续不全等煤矿的停产整顿工作,推动我市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去库存方面,切实解决房地产领域的遗留问题,认真落实棚户区改造、公租房保障、移民搬迁等各类动迁货币化安置政策,而且多途径调动居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确保完成年度80万平方米的去库存任务。去杠杆方面,做好短贷转长贷、高息转低息和试点推进债务转股权、股权转债券等工作,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市场转型升级。降成本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省财税改革政策措施和一揽子税收减免政策,抓紧协调扩大我市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成本。补短板方面,扎实做好包西高铁榆延段、榆阳机场扩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定边引黄提升改建工程,启动榆林群艺馆、长城博物馆、榆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逐步补齐榆林各项发展“短板”。
责任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