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十二五"榆林旅游蓄势腾飞

日期:2016-03-04 15:20:40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

  核心提示:旅游项目总投入13.46亿元,接待游客7075万人次,年均递增31.8%,旅游综合收入367.75亿元,年均递增38.92%……

  一个个略显枯燥的数字,记录的是榆林旅游走过的不平凡五年。回望这五年,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旅游之于榆林人的定义,已不是非得奔波在国内外的旅游胜地;我们行走的脚步,越来越多地印刻在塞上陕北这块孕育了我们的热土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也越来越多地涉足陕北,与我们共享“丝路驼城·多娇榆林”的光辉历史和秀美风光。

  2月9日,佳县白云山景区游人如织。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旅游集散地”系统工程,扩大“丝路驼城·多娇榆林”旅游目的地品牌影响。绽放出勃勃生机的榆林旅游业,架起了人与自然、榆林与外界亲密联系的桥梁,也为我市经济发展书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体两翼”破解瓶颈红色旅游成新亮点

  为从根本上破解我市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2012年,市旅游外事局在吸纳多方经验、建议、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一体两翼”为中心的“十二五”榆林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以榆林区域中心城市为“一体”,以神木的红碱淖、杨家城产业园、石峁遗址文化产业园和府谷的府州古城与七星庙为“北翼”,以米脂杨家沟和高西沟、佳县白云山和东方红产业园及横山波罗古堡为“南翼”的拳头产品布局。

  “十二五”期间,红色旅游也逐步成为榆林旅游新亮点。其间,我市成立了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沿转战陕北路线,深入杨家沟、359旅司令部、抗大校址、小河等地调研红色旅游工作。目前,米脂杨家沟正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创建,绥德历史博物馆、靖边小河会议旧址均已建成开放,并成为当地旅游的新亮点。

  为了更好地推介榆林旅游,市旅游外事局还举办了“榆林大漠风情旅游月”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横山波罗古堡文化旅游节”“领略大漠雄风,感受神奇榆林——市长邀您游榆林”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国内媒体广泛关注,广大游客积极参与。榆阳杏树红叶节、佳县红枣采摘节、米脂高西沟瓜果品尝节、吴堡挂面节等旅游活动也各具特色,收效良好。与此同时,我市旅游商品的研发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旅游商品市场日趋繁荣。

    旅游跻身先导产业“提档升级”谋求跨越

  “十二五”期间,我市明确提出要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提高经济指数的先导产业予以优先发展,并组建成立了榆林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此后的三年时间,榆文旅以“打造榆林城市品牌、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榆林”为使命,实施了榆溪河生态公园、榆林古城、北郊红石峡—镇北台景区、靖边统万城景区等项目工程,统万城景区更是被列入2014年全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建设项目。

  而景区和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既是提升我市旅游外宣形象的最直接手段,更是实现榆林旅游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回望“十二五”,市旅游外事局以旅游示范县创建和旅游“厕所革命”为契机,科学布局,精准施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红碱淖景区、二郎山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高家堡镇获“2015年度中国十佳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殊荣,名州镇位列全国300个旅游名镇,赤牛坬、高西沟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永昌国际大酒店被评为五星级旅游饭店,佳县成为全市第一个省级旅游示范县,佳芦镇、高杰村镇入选陕西省特色旅游名镇……

    科学规划强化监管榆林旅游“扬帆远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给全市旅游产业战略布局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市政府积极推进《榆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榆林市旅游产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目前也在加紧编制中。“十二五”期间,市旅游外事局还致力于旅行社经营服务标准化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和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通过依法监管旅游市场、紧扣服务质量提升,推动市场转型。

  与此同时,为在更广阔的领域推介榆林旅游,市旅游外事局以“智慧旅游”“旅媒联姻”为抓手,通过推进自驾游护照项目、加强旅游区域协作、征集榆林旅游形象标识和宣传口号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榆林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5年,榆林市旅游推介团还先后走进西安、咸阳、安康、延安等多个地市,开展以“边塞风情、黄土神韵、多娇榆林”为主题的旅游推介活动,并与西安、咸阳两市签订了区域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延安市旅游局就共建“大陕北”旅游圈进行了座谈,有力地宣传了榆林旅游,并为榆林旅游产业发展寻找到了一片新天地。

  在近日召开的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榆林旅游又是喜讯频传——榆林将获颁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子洲县西峰寺景区成功获评国家3A级景区,神木县将以石峁遗址、高家堡古城为核心,全力打造国家5A级景区……

  责任编辑:曹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