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流失 甘泉一所九年制学校35名老师68名学生

日期:2016-12-08 11:45:59        来源: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    浏览量:

  11月25日,在甘泉县石门镇石门社区的唯一一所九年制学校里,一场特殊的家长会在学校的师生餐厅召开。家长的到会率在校长李勇亮的预料之中,但也出乎了他的预期。一个月前,石门九年制学校开始筹备时隔了8年的家长会。提前一星期,老师们挨个打电话通知家长但没有得到重视,最后不得已下了最后“通牒”——“不来参会的家长,娃娃自己带回家教。”

  也许是这样一种近乎“威胁”的口气,家长会召开的当天,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全校68个学生的家长基本都到了,家长们和孩子们围坐在学校的餐厅里,让这个小小的师生餐厅突然看起来有点拥挤。家长会上,校长李勇亮特地强调了三个方面:学校所坚持的办学理念、家长的教育角色以及孩子对父母感恩。他希望,通过家长会,让家长重视长期缺失的家庭教育,让学校、学生和家庭三方达成教育的共识,推动困境之下的基层教育砥砺前行。

\

  生源流失严重

  一年级只收了一个孩子

  冬日的陕北黄土高原,万物枯黄凋零,显得有些荒凉和冷清。甘泉县石门镇距离甘泉县城7公里左右,后与附近的高哨乡合并为石门镇,原来的石门镇变为现在的石门社区。去年,随着镇政府办公地点的搬迁,以前并不热闹的街道更显落寞了。每日,从社区唯一一所学校里传出来的朗朗书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给冷清的街道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

  多年前,石门九年制学校校长李勇亮也是从这里毕业,走出去开始追求自己的学业和理想。2003年,20岁的李勇亮毕业后返回母校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和学校大多数老师一样,这一扎根,就是十余年的青春。

  撤点并校后,村子里的小学都关停了,乡镇一级的学校也因此成了最基层的学校,承担着农村孩子对知识最基本的需求。再后来,在城镇化发展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村庄,到城市里面打工。随之,乡镇学校的生源也越来越少。生源越少,老师教学的热情退减,学校出不来成绩,家长就会把孩子转往城里学校。这是目前很多偏远乡镇学校普遍存在的恶性循环模式。

  石门九年制学校目前有35名老师,多为80后,还有9名年轻的特岗教师。68名学生包括一年级到初三9个年级,人数最少的一年级只有一个学生。这还是因为家长在石门种大棚,没时间接送孩子,为图方便才没有转学。一个孩子要给配两名老师,后来看单独上课对孩子成长也不好,就调到和二年级一个教室,情况才好转。

  留在这里的学生

  很多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

  在石门九年制学校,很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单亲等等原因留在了这里,其中也有很多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11月25日家长会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参观了学生宿舍。因为是上课时间空调未开,宿舍里寒意阵阵。“你们要多关心关心孩子的生活,冬天了被褥需不需要添加,有的孩子还盖着夏天的被子。”老师不断嘱托家长,看见谁的被褥薄,就让家长带回去换。

  12月5日,在初二年级体育课期间,14岁的魏宇杰没有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而是坐在操场边看物理书。“我其他科的成绩还可以,但就是物理太差,所以想趁机补补。”魏宇杰的理想是考上延安的一所高中。

  正在读六年级的小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个很要强的小女孩。父母身体不同程度残疾,哥哥也受过伤,目前在读大学。“家里为了供我们念书,借了很多高利贷。”提起这些,小静伤心地哭了。“我就是希望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让我爸我妈能过上好日子。”

  小静的家庭情况,也引起了化学兼数学老师王麟的关注。王麟毕业于延安大学化工专业,2013年通过振兴计划考试进入学校工作,乡镇学校条件之艰苦超出了他的想象。“缺水,冬天要生火炉取暖,刚来的时候还要自己做饭,条件比我上小学的那会还艰苦。”在来学校之前,王麟在外地的一家企业上班,年薪十余万。但他觉得,专心教育更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得知小静的家庭情况后,王麟曾几次联系爱心企业和人士想为她寻求资助,最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学校应该给孩子们统一一下校服,这样孩子们会更有集体荣誉感。”一名初一的学生家长提醒李勇亮。统一校服也是李勇亮的一个心愿,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他却发愁了很长时间。“对于城里的家庭来说,一身校服是个小事。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却是个负担。尤其是那些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生活本来就很艰苦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华商报记者了解到,有很多是因为家人都在本地,孩子一个人去城里上学不方便,或者家庭情况不好,不得已将孩子留在石门上学。但也有很多家长是因为信任石门的教学质量,才将孩子转过来的。“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了一些,但是对于孩子学习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我们相信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方面也考虑到在这样的环境里,外界的诱惑少一些,孩子更能够专心在学习上。”初一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

  夫妻教师坚守基层

  只能电话里给孩子辅导作业

  “我刚来的那会,学校的生源还比较多。之前的初中和小学还是分开的,初中就有四五百人。当时初一年级就招了3个班,每班60多人。”在英语老师马静的形容里,那是一个有朝气、有生机的热闹地方。

  2005年,马静从陕师大毕业后,被定向分配到这所学校,转眼已过去十余个年头。如今,她和丈夫都在石门教书,在县城一所小学上一年级的孩子要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孩子幼儿园的时候还好,没有作业也不用管太多。现在上了一年级,有了家庭作业,老人们辅导不了,有时间了赶回去,很多时候只能在电话里给孩子辅导。”

  石门学校的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了晚自习,各科老师要轮流辅导。“现在孩子少了,几乎都是一对一的辅导。晚自习结束了,还要照看着让孩子们都睡下。”每天教学生们知识,照看他们的生活,但自己孩子却无暇顾及,也让马静感到有些愧疚,“但是没有办法,你选择了教育这个行业,就要对学生们负责”。

  学生少了,相互之间竞争的积极性也在减弱,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马静会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他们每人制定一个较高一点的目标,不断地激励、鼓励学生。

  地处偏远却频出佳绩

  升学率在全县名列前茅

  但就是这样一所不起眼的偏远乡镇学校却频出佳绩。2016年6月份,在该校的13名初三毕业生中,10人考入了省、市重点高中,其中2人考进了延安中学的实验班,2人考进宜川中学。这对于一所乡镇学校,算得上一件喜事了,甚至在甘泉县,升学率也是佼佼者。“孩子在我们这里上学,家长几乎不太用操心学习的事情。”李勇亮说。

  甘泉县教育局副局长张满平告诉华商报记者,因地理位置的原因,石门辖区生源流失相对比较严重。生源虽然少,但石门的教风、学风都比较好,老师有敬业精神,在岗位上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搞好基层教育。近几年来,石门中考的成绩在全县四个中学里一直名列前茅,也十分难得。

  教学出了成绩,但是如何吸引生源过来,仍然是老师们头疼的事情。比预想的好,在2016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学校招到了12名初一学生,其中包括两名从县城特意转回来的学生,这也给了老师们莫大的鼓励和信心。

  想办法改善教学环境和质量

  既要留住学生也要留住老师

  学校有近60名学生住校,虽然宿舍宽敞足量,但是因为石门历来缺水,之前建设的时候宿舍和教室都安装了空调。“考虑到孩子们小,生火炉不安全,就采用空调取暖。”副校长张光清称,教师是宿办合一,采取生火炉取暖,要负责给孩子们烧日常用的热水,“我们每个老师的炉子上都有一把大水壶”。

  虽然生源少、条件差,但是作为基层教育,却保障了农村孩子的就学问题,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今年8月份,李勇亮当上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办灶解决了老师们的吃饭问题。“我们这里的老师生活真的很辛苦,以前大多是几个年轻老师在一起搭伙吃饭,在外面买饭既贵又单一。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首先是要稳住老师们的心。”

  在老宿舍楼的前面,是一栋正在建的二层学生宿舍楼,预计明年完工。以前的多媒体教室只有1个能用,后来通过协调增加到3个;校园里安装了乒乓球台、羽毛球网,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有特长的老师在担任主课之外,负责孩子们的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每一个年级按标准该有的课程,学校都没有落下。“相比于城里的孩子,这里的环境落后了很多,我们不想让孩子们的教育再缺失太多。”虽然基层生源流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石门的老师们仍然在尽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用心坚守住每一个孩子的“求学梦”。(记者 贺秋平 文/图)



责任编辑:曹静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0600780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