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森龄先生是陕西渭南人,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延安”,更是一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老战士,曾任延安《解放日报》记者、陕北《群众日报》记者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通讯社宁夏、甘肃、西藏、广西、陕西分社社长。他一生都在为新闻事业奔走,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声,他为陕北这篇土地做出过杰出的贡献。1978年,他沿着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走过的路线,走访了九个县,采访了众多老百姓。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冯森龄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写了《延安调查》,向党中央如实反映了对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延安人民还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由此,中央决定不仅减去陕北地区公购粮任务的一半,并每年拨5000万元扶贫资金,为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加了活力。延安和榆林的干部群众无不对这位贴心人民大众,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讲真话、办实事的好记者充满感激之情。
一生奔走于新闻战线的冯森龄,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国务院原副总理王任重曾给冯森龄题词: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冯森龄艺术碑以文稿造型为基础,显得简洁、庄重。主碑选用高档黑色花岗岩,造型为稿纸动态,正面镶嵌冯森龄先生的半身浮雕,碑体后面雕刻冯森龄先生的《延安调查》内容,盖板用铜铸冯森龄先生的生平简介,体现了冯森龄一生都奉献给了新闻工作事业的高尚人格魅力。同时,设计团队又邀请澳大利亚相关技术团队,为冯森龄先生的艺术纪念碑制作铜铸二维码。
落成仪式上,赵志祥、贾炳申、曹谷溪和延安仙鹤岭公墓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永红共同为冯森龄艺术纪念碑揭碑。曹谷溪在致辞中一度哽咽,他说:“老冯是我们做人的榜样,做事的楷模。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的高尚人格魅力永远值得后来者学习。”宣永红告诉记者,延安仙鹤岭名人文化园为冯森龄先生勒石刻铭,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学习他在工作中能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的品质,学习他敢为老百姓说话、敢讲真话、铁肩担道义的精神。 (记者 高瑞)
责任编辑:曹静